法迄吧 关注:9贴子:463
  • 3回复贴,共1

(九)博至精,生灭至涅盘-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净觉心之深度理解


IP属地:天津1楼2018-03-29 20:36回复
    ◆ 净觉心之深度理解

    以前,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故事大约如下:
      甲对乙说:「前方地下有一个污水坑,您看到了吧?」
      乙答:「看到了」
      甲说:「行过去时,您将如何?」
      乙答:「我将闪过」
      甲说,您行过去吧。於是乙就走了过去,但奇怪的是......,乙掉进了污水坑
      中!
      修行人都知要断三毒习气,但却又反覆的沾染三毒习气,如上述的乙一般,「
      明知生是不生之理,却被生死所流转」。

      吾人仔细的再去思惟原因,能否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有贪爱之故」。
      例如之前所说的买车喻,因为贪爱於是瞋怒跟随!贪爱与瞋怒,如同手之双面
      ,有这个就有那个,而没有这个另一个也跟著消失!
      若您也得到与我同样结论,那麼,对於什麼是净觉心您将很清楚,它就是「无
      贪爱」!但我要说的却是「无欲」,因为无欲还能断痴毒。


    IP属地:天津2楼2018-03-30 18:36
    回复

        无欲,就是不动!不动就无生灭,是以无欲就是无生之别名。而「持净觉心」
        ,就是「一直保持无欲状况」。

        仔细的思惟与观察,若真能「无贪爱」到非常彻底时,通常就会达到无欲的境
        界。而真的无欲时,此时连意识之念也不会动。能动时,都已转识成智!(转
        意识成妙观察智),所动的是妙观察智。但真入不动而不先持智有出定时间(
        如文殊菩萨之度众愿,参考注2),当下入证阿罗汉之涅盘。

        於不动境界中,有许多的微细差异,可能是外道无想定、无色介之禅定、阿罗
        汉灭尽定、三三昧之涅盘(通於各乘,包括佛)、无住涅盘、文殊涅盘(大菩
        萨之涅盘)。以上不动,以意识不动为前提而施设。
        (1)外道无想定:意识暂伏,五百劫之后才出(前半劫徐停,后半劫徐动)
        (2)无色介之禅定:严格而言此类境界,不能算是不动境界,只是不同天所
                  证能达到极幽渺的境界,已相似於意识不动之境界,所
                  以列出来一起比较。
        (3)阿罗汉灭尽定:有些佛经显示阿罗汉入此定之后,还有能力出定。若无
                  特殊说法,通常能入此定者,必能入三三昧之涅盘。
        (4)三三昧之涅盘:这也是一般所谓的「无余涅般」,只有阿罗汉乘人才入
                  於此。入於此之后永不再入轮回,也不可能再度众生。
        (5)无住涅盘:这是佛菩萨所入涅盘。它的境界与三三昧之涅盘相似,但却
                不住此三三昧之境界中,所以别列一名相来分别。
        (6)文殊涅盘:这是我本人所命名。它来自一个佛经典故,参考注2经文。
      《下续》
      2楼2015-07-05 12:48


      IP属地:天津3楼2018-03-30 18: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