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睡梦中安详羽化,享年(积闰)105岁。
国失典型,学术界纷纷撰文悼念,缅怀饶先生在国学各领域所做出的卓著贡献。
2月28日,饶先生出殡。香港各界人士送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学术机构致送花圈,香港特首致悼词。法国汉学界,在巴黎举行致哀仪式。饶先生的故乡潮州,更是暗灯哀悼。
作为一位学者,饶先生所享受的身后之“誉”可谓臻于极致。媒体和民间,大多称饶先生为“最后一位大师”“一代通儒”。类似于“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表述,在钱锺书先生去世后提过,季羡林先生去世后提过,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去世之后也有人提。饶先生自然当得起“大师”的名号。饶先生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先生仙逝之后,他痛悼老友,一向孤独的饶先生更加孤独了。
但与钱锺书、杨绛等先生不同,饶先生的仙逝虽然也引发朋友圈刷屏,但基本限于学术界,公众对他的认识还很不够。实际上,由于饶先生长期居住于香港,虽然很早便享有国际盛誉,但大陆学界很长时期内与香港及海外学术界缺乏联系,也便难以及时认识到饶先生的一些学术贡献。
饶先生所治之学贯通先秦到明清的各个时代、文史哲各个领域乃至旁及南亚、中亚、西亚文化,其渊博的程度在整部二十世纪学术史中都是很罕见的。他继承王国维、罗振玉等学术大家所开创的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诸领域,均卓有建树,乃至于日本著名汉学家池田温说:“二十世纪前半之代表汉学者可屈指王观堂(笔者按:王国维号观堂),而后半者应当举饶选堂先生(笔者按:饶宗颐别署选堂)。”季羡林先生甚至说过:“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单从学问的覆盖面而言,可以说没有人比饶先生更担得起“国学大师”的称号。
坊间有人不相信一个学者身上能有如此大的能量,称饶先生泛滥无归,各项本领只能屈居第二,无一能为第一。为中国敦煌学挣回脸面的著名文献学家项楚先生则回应道:“诸公无一项本领能居第三,乃大言不惭,讥固庵(笔者按:饶宗颐号固庵)各项本领只能居第二。蚍蜉撼树,多见其不自量也。”这并非简单的“you can you up”的逻辑,而是质疑饶先生学问之人大多只懂皮毛,乃至于张冠李戴、自作高明,在饶先生仙逝之后,此类人我见过不少。甚至有人说饶先生是“温州师范学院名誉教授的水平”,那又为何不提饶先生还是香港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耶鲁大学等国外高校客座教授、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名誉教授、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呢?
有些人对饶先生的书法颇有微词。饶先生晚年的书法自成一体,融汇其古文字造诣,个性鲜明,被称为“饶体”。一些人不大能欣赏这种朴拙的风格,实际上,饶先生擅长多种书体,有人评价他的书法“无所不能”。我看过饶先生的早期书法,既有飘逸的行书,也有端正的楷书——这些大家心目中的“好字”。正如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不少人认为他只会写“启体”,但看了他的书法展之后,才惊呼原来启先生擅长这么多书体。
至少在严肃的学术圈内,饶先生的学问和品行都为大家所推崇,无所谓异议,也便无所谓“毁”。
但有心人也会发现,网上随处可见“饶宗颐另一阴恶面孔”之类的帖子,给饶先生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帖子,都出自陈端度之手。
陈端度何许人也?其目前的身份是旅日归侨,山西省侨联副主席。他还有个身份,便是陈梅湖之孙。
陈梅湖(陈光烈)是潮汕地区三大汉奸之一,曾担任汕头市日伪政权的秘书长、警察局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曾潜逃日本等地,国、共两党均将其定性为汉奸。
陈端度以归侨的身份回国之后,不遗余力做两件事:不遗余力为先人“平反”,不遗余力抹黑饶宗颐先生。
他为陈梅湖建诗文网,宣传先人的诗文;撰写《一位辛亥革命老人的传奇人生》之类的先人传记,称陈梅湖是“民族英雄”“抗日卧底”“史学大家”,在网络上广泛散播,并分发到全国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遗憾的是,陈梅湖的功过史有定评,陈端度“杜撰”的材料漏洞百出且过于夸张,令人啼笑皆非,自然也难入近代史研究专家的法眼。这也启示我们,所谓的后人回忆录,在很多时候的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用作史料时应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他在网上各大论坛、贴吧发布一系列称饶先生“剽窃盗书、欺师灭祖、造假欺世”的文章,并将其广泛散发到全国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在诋毁饶先生的同时,他还对饶先生的家人、学生以及其他说公道话者进行人身攻击,言辞之恶毒令人发指。
本来清者自清,此类谣言不值一驳,但陈端度十余年如一日在网上疯狂发帖,令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信以为真。在饶先生去世之后,还有人以此质疑饶先生,不免令人遗憾。其影响过于恶劣,有辱饶先生清誉,如我辈旁观者亦不能坐视不理。
陈端度的污蔑之词虽然编得有板有眼,但却丝毫经不起推敲,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曾发表《驳陈端度对饶宗颐教授的诬蔑之词》一文,以翔实的证据一一驳斥陈端度的言论,读者自可参看,以下简单陈述一下事情原委。
陈端度一再宣称饶先生“盗书”,霸占陈家藏书所谓的十二万卷藏书。首先,当时粤东藏书,以饶家天啸楼最为兴盛,陈梅湖的藏书并不知名,未被相关文献著录,更何况十二万卷的数目远甚天啸楼、天一阁等著名藏书楼,绝无可能。其次,据陈端度曾经发表的言论,陈家旧藏大部分在解放初被销毁,只是后来出尔反尔,怪罪到饶先生头上。最后,在移居香港之际,饶先生自家珍贵的藏书(包括其父饶锷的手稿)也在社会动荡中散佚殆尽,又怎么会将所谓的陈家十二万卷藏书偷到香港呢?饶先生虽是“富二代”,但移居香港之初,家中的藏书、家财散尽,蜗居阁楼,更无可能如陈端度所言在家中放置陈家十二万卷藏书了。饶先生生前拥有的书籍现在尽归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整理编目,既无天啸楼藏书,亦无所谓的陈家藏书。
陈端度还称饶先生是陈梅湖的弟子,指控饶先生欺师灭祖。陈梅湖本人编纂的《饶平县志补订》一书中,便有两封信的手抄原件,是饶先生写给长辈陈梅湖的,开头作“顽叟世伯大人尊鉴”“梅伯大人侍右”。陈端度则将其改为“梅师尊鉴”“梅师侍右”,以此说明陈梅湖是饶先生的老师。白纸黑字俱在,陈端度却试图偷天换日,篡改史料,其居心昭然若揭。
再看“剽窃”“造假欺世”的罪名。陈端度称饶先生剽窃他人著作,但他所举的例证,只要稍作对照,剽窃一说便无从谈起。更匪夷所思的是,陈端度称饶先生20世纪80年代去敦煌区区数日,却写出那么多敦煌学著作,显然是不可能的,并称饶先生剽窃了敦煌一位“不知名中学老师”的未刊著作。殊不知饶先生很早便有机会接触藏于英国、法国等地的珍贵敦煌文献,其条件之优越远甚同时期的大陆学人,从50年代开始便在国际上确立了其敦煌学大家的地位,那时饶先生还没有机会去敦煌。如果说非要待在敦煌才能研究敦煌学,这让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敦煌学家情何以堪?从陈端度的种种“举证”看,甚至都缺乏基本的学术常识。
只要稍作细究,陈端度的指控完全不能成立。那么,陈端度为何如此执着地去“黑”饶先生呢?不难看出,这一切仍是为其先人“平反”服务的。由于饶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又曾与陈梅湖在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短期共事,陈端度趁此机会将祖父塑造为国学大师的老师,并编织饶先生霸占陈家图书、剽窃老师著作等罪名,进一步提高祖父的知名度。
其实,一旦针对陈端度的污蔑加以辩驳,已正中其下怀。只不过陈端度的行径过于恶劣,不但伤害到饶先生及其家人,还涉及篡改历史,伤害真正的革命先烈,不能任由“病毒”扩散。有不光彩的过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用不光彩去粉饰不光彩。
2018年3月1日
国失典型,学术界纷纷撰文悼念,缅怀饶先生在国学各领域所做出的卓著贡献。
2月28日,饶先生出殡。香港各界人士送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学术机构致送花圈,香港特首致悼词。法国汉学界,在巴黎举行致哀仪式。饶先生的故乡潮州,更是暗灯哀悼。
作为一位学者,饶先生所享受的身后之“誉”可谓臻于极致。媒体和民间,大多称饶先生为“最后一位大师”“一代通儒”。类似于“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表述,在钱锺书先生去世后提过,季羡林先生去世后提过,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去世之后也有人提。饶先生自然当得起“大师”的名号。饶先生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先生仙逝之后,他痛悼老友,一向孤独的饶先生更加孤独了。
但与钱锺书、杨绛等先生不同,饶先生的仙逝虽然也引发朋友圈刷屏,但基本限于学术界,公众对他的认识还很不够。实际上,由于饶先生长期居住于香港,虽然很早便享有国际盛誉,但大陆学界很长时期内与香港及海外学术界缺乏联系,也便难以及时认识到饶先生的一些学术贡献。
饶先生所治之学贯通先秦到明清的各个时代、文史哲各个领域乃至旁及南亚、中亚、西亚文化,其渊博的程度在整部二十世纪学术史中都是很罕见的。他继承王国维、罗振玉等学术大家所开创的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诸领域,均卓有建树,乃至于日本著名汉学家池田温说:“二十世纪前半之代表汉学者可屈指王观堂(笔者按:王国维号观堂),而后半者应当举饶选堂先生(笔者按:饶宗颐别署选堂)。”季羡林先生甚至说过:“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单从学问的覆盖面而言,可以说没有人比饶先生更担得起“国学大师”的称号。
坊间有人不相信一个学者身上能有如此大的能量,称饶先生泛滥无归,各项本领只能屈居第二,无一能为第一。为中国敦煌学挣回脸面的著名文献学家项楚先生则回应道:“诸公无一项本领能居第三,乃大言不惭,讥固庵(笔者按:饶宗颐号固庵)各项本领只能居第二。蚍蜉撼树,多见其不自量也。”这并非简单的“you can you up”的逻辑,而是质疑饶先生学问之人大多只懂皮毛,乃至于张冠李戴、自作高明,在饶先生仙逝之后,此类人我见过不少。甚至有人说饶先生是“温州师范学院名誉教授的水平”,那又为何不提饶先生还是香港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耶鲁大学等国外高校客座教授、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名誉教授、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呢?
有些人对饶先生的书法颇有微词。饶先生晚年的书法自成一体,融汇其古文字造诣,个性鲜明,被称为“饶体”。一些人不大能欣赏这种朴拙的风格,实际上,饶先生擅长多种书体,有人评价他的书法“无所不能”。我看过饶先生的早期书法,既有飘逸的行书,也有端正的楷书——这些大家心目中的“好字”。正如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不少人认为他只会写“启体”,但看了他的书法展之后,才惊呼原来启先生擅长这么多书体。
至少在严肃的学术圈内,饶先生的学问和品行都为大家所推崇,无所谓异议,也便无所谓“毁”。
但有心人也会发现,网上随处可见“饶宗颐另一阴恶面孔”之类的帖子,给饶先生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帖子,都出自陈端度之手。
陈端度何许人也?其目前的身份是旅日归侨,山西省侨联副主席。他还有个身份,便是陈梅湖之孙。
陈梅湖(陈光烈)是潮汕地区三大汉奸之一,曾担任汕头市日伪政权的秘书长、警察局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曾潜逃日本等地,国、共两党均将其定性为汉奸。
陈端度以归侨的身份回国之后,不遗余力做两件事:不遗余力为先人“平反”,不遗余力抹黑饶宗颐先生。
他为陈梅湖建诗文网,宣传先人的诗文;撰写《一位辛亥革命老人的传奇人生》之类的先人传记,称陈梅湖是“民族英雄”“抗日卧底”“史学大家”,在网络上广泛散播,并分发到全国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遗憾的是,陈梅湖的功过史有定评,陈端度“杜撰”的材料漏洞百出且过于夸张,令人啼笑皆非,自然也难入近代史研究专家的法眼。这也启示我们,所谓的后人回忆录,在很多时候的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用作史料时应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他在网上各大论坛、贴吧发布一系列称饶先生“剽窃盗书、欺师灭祖、造假欺世”的文章,并将其广泛散发到全国各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在诋毁饶先生的同时,他还对饶先生的家人、学生以及其他说公道话者进行人身攻击,言辞之恶毒令人发指。
本来清者自清,此类谣言不值一驳,但陈端度十余年如一日在网上疯狂发帖,令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信以为真。在饶先生去世之后,还有人以此质疑饶先生,不免令人遗憾。其影响过于恶劣,有辱饶先生清誉,如我辈旁观者亦不能坐视不理。
陈端度的污蔑之词虽然编得有板有眼,但却丝毫经不起推敲,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曾发表《驳陈端度对饶宗颐教授的诬蔑之词》一文,以翔实的证据一一驳斥陈端度的言论,读者自可参看,以下简单陈述一下事情原委。
陈端度一再宣称饶先生“盗书”,霸占陈家藏书所谓的十二万卷藏书。首先,当时粤东藏书,以饶家天啸楼最为兴盛,陈梅湖的藏书并不知名,未被相关文献著录,更何况十二万卷的数目远甚天啸楼、天一阁等著名藏书楼,绝无可能。其次,据陈端度曾经发表的言论,陈家旧藏大部分在解放初被销毁,只是后来出尔反尔,怪罪到饶先生头上。最后,在移居香港之际,饶先生自家珍贵的藏书(包括其父饶锷的手稿)也在社会动荡中散佚殆尽,又怎么会将所谓的陈家十二万卷藏书偷到香港呢?饶先生虽是“富二代”,但移居香港之初,家中的藏书、家财散尽,蜗居阁楼,更无可能如陈端度所言在家中放置陈家十二万卷藏书了。饶先生生前拥有的书籍现在尽归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整理编目,既无天啸楼藏书,亦无所谓的陈家藏书。
陈端度还称饶先生是陈梅湖的弟子,指控饶先生欺师灭祖。陈梅湖本人编纂的《饶平县志补订》一书中,便有两封信的手抄原件,是饶先生写给长辈陈梅湖的,开头作“顽叟世伯大人尊鉴”“梅伯大人侍右”。陈端度则将其改为“梅师尊鉴”“梅师侍右”,以此说明陈梅湖是饶先生的老师。白纸黑字俱在,陈端度却试图偷天换日,篡改史料,其居心昭然若揭。
再看“剽窃”“造假欺世”的罪名。陈端度称饶先生剽窃他人著作,但他所举的例证,只要稍作对照,剽窃一说便无从谈起。更匪夷所思的是,陈端度称饶先生20世纪80年代去敦煌区区数日,却写出那么多敦煌学著作,显然是不可能的,并称饶先生剽窃了敦煌一位“不知名中学老师”的未刊著作。殊不知饶先生很早便有机会接触藏于英国、法国等地的珍贵敦煌文献,其条件之优越远甚同时期的大陆学人,从50年代开始便在国际上确立了其敦煌学大家的地位,那时饶先生还没有机会去敦煌。如果说非要待在敦煌才能研究敦煌学,这让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敦煌学家情何以堪?从陈端度的种种“举证”看,甚至都缺乏基本的学术常识。
只要稍作细究,陈端度的指控完全不能成立。那么,陈端度为何如此执着地去“黑”饶先生呢?不难看出,这一切仍是为其先人“平反”服务的。由于饶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又曾与陈梅湖在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短期共事,陈端度趁此机会将祖父塑造为国学大师的老师,并编织饶先生霸占陈家图书、剽窃老师著作等罪名,进一步提高祖父的知名度。
其实,一旦针对陈端度的污蔑加以辩驳,已正中其下怀。只不过陈端度的行径过于恶劣,不但伤害到饶先生及其家人,还涉及篡改历史,伤害真正的革命先烈,不能任由“病毒”扩散。有不光彩的过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用不光彩去粉饰不光彩。
201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