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射程长或以上的才能参与首轮炮击和次轮炮击,射程中及以下的只参与次轮炮击。原因:战列舰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射程较远,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战列舰的优势,也能更真实的模拟现实中的海战。
2. 射程相同的舰只可以同时开火,无论是我方还是敌方。原因:一般情况下,海战中进入射程之后,进行计算后就会开火,不光是先发制人,而且也要进行校射。这样可以还原更真实的海战体验,也能节省单轮炮击的时间。
3. 增加单轮炮击的判断次,也就是说一轮炮击中单艘舰船可以进行多次攻击。玩家可以在出征之前可以对单艘舰船在“攻击多个目标”和“攻击一个目标”之间进行选择。而船上装的主炮数量决定了单轮炮击的判定次数。例:黎塞留上装备了两门主炮,单轮最多进行两次攻击。原因:船装的那么多炮塔不完全是为了齐射,在攻击多个目标的时候也可以单独射击。可以更好的还原历史上的火炮对决。
4. 增加穿甲弹,高爆弹,点火,过度击穿。穿甲弹能对高装甲目标显著提高暴击率,但是对低装甲目标会造成过度击穿(过度击穿的伤害消减为普通的50%)。高爆弹不会造成过度击穿,而且对路基目标的暴击率上升,但是对高装甲目标的伤害和暴击率都会降低。另外高爆弹有几率造成点火,点火每轮造成目标满血的20%,持续一轮。单个目标每轮最多收到3次点火伤害。原因:这个不仅可以还原海战体验,还能增加游戏的可玩性
5. 增加两个插槽,分别只能装备,附件(AA/马达/装甲板之类的)和炮弹。另外每艘船(潜艇除外)都有默认的高爆弹和穿甲弹。91穿,VT,三式弹和超重弹作为特种炮弹(本插槽装备VT/三式弹后炮击默认发射高爆弹)。另外给中型及以上的舰只增加副炮插槽,可以装备副炮(大型船只为口径152mm口径以下的火炮,中型船只为130mm口径的火炮,不局限于副炮)
6. 鱼雷战改为“近距离交战”,此时中型及以上舰只的副炮可以与舰用鱼类一起攻击,副炮动画将始终保持开火状态,伤害判定为3次。(海战怎么能少了副炮CQC?手动滑稽)
2. 射程相同的舰只可以同时开火,无论是我方还是敌方。原因:一般情况下,海战中进入射程之后,进行计算后就会开火,不光是先发制人,而且也要进行校射。这样可以还原更真实的海战体验,也能节省单轮炮击的时间。
3. 增加单轮炮击的判断次,也就是说一轮炮击中单艘舰船可以进行多次攻击。玩家可以在出征之前可以对单艘舰船在“攻击多个目标”和“攻击一个目标”之间进行选择。而船上装的主炮数量决定了单轮炮击的判定次数。例:黎塞留上装备了两门主炮,单轮最多进行两次攻击。原因:船装的那么多炮塔不完全是为了齐射,在攻击多个目标的时候也可以单独射击。可以更好的还原历史上的火炮对决。
4. 增加穿甲弹,高爆弹,点火,过度击穿。穿甲弹能对高装甲目标显著提高暴击率,但是对低装甲目标会造成过度击穿(过度击穿的伤害消减为普通的50%)。高爆弹不会造成过度击穿,而且对路基目标的暴击率上升,但是对高装甲目标的伤害和暴击率都会降低。另外高爆弹有几率造成点火,点火每轮造成目标满血的20%,持续一轮。单个目标每轮最多收到3次点火伤害。原因:这个不仅可以还原海战体验,还能增加游戏的可玩性
5. 增加两个插槽,分别只能装备,附件(AA/马达/装甲板之类的)和炮弹。另外每艘船(潜艇除外)都有默认的高爆弹和穿甲弹。91穿,VT,三式弹和超重弹作为特种炮弹(本插槽装备VT/三式弹后炮击默认发射高爆弹)。另外给中型及以上的舰只增加副炮插槽,可以装备副炮(大型船只为口径152mm口径以下的火炮,中型船只为130mm口径的火炮,不局限于副炮)
6. 鱼雷战改为“近距离交战”,此时中型及以上舰只的副炮可以与舰用鱼类一起攻击,副炮动画将始终保持开火状态,伤害判定为3次。(海战怎么能少了副炮CQC?手动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