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迄吧 关注:9贴子:463
  • 11回复贴,共1

(十四)参禅本来易,奈何相续生,一时无所欲,无欲不思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参禅没那麼多方式,没那麼多困难,亦没那麼多的话,话多只为众生习气不同。
若悟者,信得过就只需保持「无欲」即可。


IP属地:天津1楼2018-04-02 18:54回复
    1、参禅的先决条件
    2、究竟得到什麼,才算是得道。
    3、【经文典故】无生之定义,及入无生忍
    4、【基本知识】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IP属地:天津2楼2018-04-02 18:55
    收起回复

      3、【经文典故】无生之定义,及入无生忍_
      大宝积经 (卷87)
      尔时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无生。云何当得此无生忍。
      佛言。无生者。
      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生。
      非先有起后说无起。本来不起故名无起。
      非先有相后说无相。本来无相故名无相。
      非先有作后说无作。本自无作故名无作。
      非先有众生。后说於空。众生性空故说为空。
      如是了知。无生无灭。本无所染。是名无生。
      云何为忍。
      如是忍可一切众生一切刹土本来不生。是名为忍。
      如是忍可。一切声闻辟支佛本来不生。是名为忍。
      如是忍可。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本来不生。是名为忍。
      如是忍可。一切诸法本来不生。是名为忍。


      IP属地:天津4楼2018-04-02 18:56
      回复

        天子。以诸法不生故。刹那刹那空。以刹那空故名为无相。
        刹那无相故色刹那空。色刹那空故受想行识刹那空。
        识刹那空故界刹那空。界刹那空故处刹那空。
        若刹那空则无所有。无所有故则无所染。无所染故则自性离。
        自性离故。是名一切法本来寂静。
        能如是忍入於平等。是则名为得无生忍受菩提记。得此忍者为无所得。
        云何名为有所得者。见我我所二相可得。名有所得。见众生寿者养育我人二相可得。名有所得。
        何谓无所得。见我自性及我所性。了知无二。名无所得。是则名为成就於忍。
        天子。菩萨於无数劫修行此忍。是名如来最大神变。
        1楼2011-05-25 13:30


        IP属地:天津5楼2018-04-02 18:56
        回复
          1、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本来易,奈何相续生,一时无所欲,无欲不思议
          参禅没那麼多方式,没那麼多困难,亦没那麼多的话,话多只为众生习气不同。
          若悟者,信得过就只需保持「无欲」即可。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
          10楼2012-03-11 02:51


          IP属地:天津6楼2018-04-02 18:56
          回复
            2、究竟得到什麼,才算是得道。
            得到无道可得,又能令他人亦无所得。如此堪云得道!
            道,是一个方法。依此方法行去,达到目的地时,称为得道。
            而「道可道,非常道」,以其未发之故,亦谓之中。中故,是以不可道。而云此路为中道;其可道者,是谓「和」。所以,行於中道者,是和者;於佛法行者而言,是无为法行者。
            什麼是无为法? 曰:能达到无人我执、无法我执者之方法,是谓无为法。
            理解无为法只有一种:无欲!
            率无欲心,亦名持净觉心,是故能断无明。但以用功无欲者,根器、习气及精进力不同,所以,《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楼2015-08-08 15:38


            IP属地:天津7楼2018-04-02 18:57
            收起回复
              接5楼

              补一篇无生义理的佛经。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566)
              ***************************************************************
              天王。云何诸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能通达智波罗蜜多。
              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智波罗蜜多。谓诸菩萨观察五蕴。
              生非实生灭非实灭。思惟五蕴皆毕竟空。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
              愚夫颠倒虚妄执著。
              不如实知。诸蕴非我。蕴中无我。
              不如实知。我非诸蕴。我中无蕴。
              由斯诸趣生死轮回。如旋火轮愚夫妄执。
              然一切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
              缘合谓生。缘离谓灭。实无生灭。
              性非无故。不可说生。性非有故。不可说灭。
              是诸菩萨於一切境。无有一法不通达者。
              修行此智波罗蜜多。二乘外道不能掩蔽。以智观察从初发心乃至涅盘皆悉明了。
              能以一法知一切境。达一切境不离一法。所以者何。真如一故
              是诸菩萨修此智时。不见能修及所修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天王。
              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能通达智波罗蜜多。
              是名菩萨修学一法能通达一切法。


              IP属地:天津8楼2018-04-02 18:58
              回复

                回复(2)5楼2011-06-18 14:28
                欲证本经中之「智波罗密多」,它的修行方式,与《圆觉经》之三种净观(25定轮)是一样的,须先悟净圆觉(无生),后持净觉心而用功。这里的净觉心,指的是「秉持无欲」之意思,而秉持则指24小时皆如此,亦谓一行三昧。为何须无欲呢?
                因为本来无生!既然无生,亦无可灭,如此亦无修、无能证所证《下续》
                2014-3-29 09:17回复
                《承上》无修无证,才能通达智波罗密多。但以众生业力习气无始无刻无不在逼迫,虽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仍被生死所流转」,为断此业妄习气,所以有《圆觉经》三种净观及本经智波罗密多之弘扬。
                2014-3-29 09:24回复


                IP属地:天津9楼2018-04-02 18:58
                回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IP属地:天津12楼2018-04-02 18:59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天津13楼2018-04-02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