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迄吧 关注:9贴子:463

(十五)觉明都是一个意思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愣严经里好多地方出现“觉明”这两个词,


IP属地:天津1楼2018-04-02 19:03回复

    以下,是简约提要说明您的疑问。
    ◆ 名辞解释
      无生:例如於虚空中,浮云自我产生,又自我消灭,虚空不随其生而生,
         又不随其灭而灭,因此比喻虚空无生(亦无灭)。
         无生又有许多别名:佛性、自性、真如、如来、空如来藏都是。
         如来藏有时也用来表示无生含意,但此名称有时被误用,所以自
         己要能分辨各佛经经文中引用此名相时,於该时候所代表的真正
         意义。
      妄 :以前例来说,浮云之产生与消灭,就是妄作用后的现象。浮云是
         现象,生与灭是作用。於众生而言,它具有业力效应,它就是业
         力效应本身,可以「自心取自心」,也就是驱使业种与业种和合
         ,然后於外演化出十方世界现象与众生肉体;於内成为众生的生
         死习气(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於内外和合时,产生众生的业
         报。例如被杀死、被偷盗、受伤...等等。


    IP属地:天津3楼2018-04-02 19:05
    回复

        相用:於无生之中,所产生的相与作用。例如在虚空中,出现一金块(
           相),它可用来购物(用)。若再经铸工(妄),於是产生金碗
           (相)或金筷(相),金碗能盛物(用),金筷能挟物(用)。
        性见:基於无生而产生的作用,此用於意识,由於佛已转识成智,则称
           此见为妙观察智。
        觉 :从迷至醒,从轮回至解脱,从凡入圣,从有为至无为。
        明 :清楚、了知、无障碍。
        觉明:这二字合用,就是由迷(众生)至醒(断无明)。或由阿罗汉果回
           心向大,而断无明。因为睡醒了,就能很清楚看到东西而不昏迷,
           所以众生成佛就称为觉明。
        「觉」常用在菩萨乘,「明」亦多用於断无明之意思。但二乘人也有「明」
        ,断三毒又被称为具有「三明」六通。但真正的明,只有佛才有资格自称,
        其余的圣人(含六地以上菩萨,阿罗汉果者)只是相似而已。
        湛 :澄清不浑浊。
        若已能明白「明」的含意,那麼就能理解为何要用「湛」字来形容断识蕴的
        方法,而达转识成智。因此,不住於涅盘,而永世存在十方世界中,随依众
        生之欲而度化之。二乘人虽有「明」,但显然看的不够深远与清楚,只到眼
        前而已,於是命终时就入涅盘,不能再度众生,所以二乘人「无湛」。


      IP属地:天津4楼2018-04-02 19:05
      回复

        ◆ 性见觉明 觉精明见
          这二句出自「注一」经文。它的主要意思,是指「智」的应用。而不是指「
          性」。性,这偏向於体
          相用中的「相用」二项。
          性见觉明:原始没污染的「性见」,就是佛之妙观察智。由此智而能不被妄
               所迷惑,因此称为觉明。於是真正的觉明就是指佛的妙观察智现
               状(当然也包含其它三智的现状)。
               由於佛之妙观察智现状,类似众生意识之作用,差别在众生作用
               时、作用后,都离不开妄的影响,而佛不被妄影响。
               由於佛不被妄影响,所以佛之觉明称为「智」。众生则不然,所
               以众生之「觉明」也只是混泥中比较乾净的一处,但也乾净不了
               多少,而佛则已离开混泥,并把自己清洁乾净。
          觉精明见:对佛而言,因为真正觉了,用觉这个能力时(用妙观察智),就
               必然是明见。众生颠倒,似乎也在很精进、尽力的用觉之能力,
               但受妄的影响,自然不会产生明见。
         释疑:「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此数句说明:
            您不了知於无生中,真正能有作用这个能力(就是指佛之四智),它是
            不受产生十方世界之妄的影响(佛之愿,也具有与妄同等功能,可以产
            生十方世界),在任何时空中都具有此能力。对於众生来说,它呈现出
            「妄、业、识」,在成佛之后就转变成「真、愿、智」。
        先暂时到这里,我有事先离开,回来后再继续说明其它意义:「性识明知 觉明真
        识,觉明为咎,觉明空昧相待成摇。」


        IP属地:天津5楼2018-04-02 19:05
        回复

          **************************************************************
          注一
          ********
          首楞严经 (卷3)
          阿难。汝性沈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
          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4楼2015-07-29 18:59


          IP属地:天津6楼2018-04-02 19:06
          回复

            ◆ 性识明知 觉明真识。
              上述出自(下边)注一经文。
              基於「性」而产生之「识」,它具有能清楚、如实明辨整个十方妄之生灭的现象
              ,这个就被称为觉明真识。
              疑问:「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
                  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释疑:
                这个妙觉真识本身,它的明、觉功能是没有被障碍(湛然)并且在十方法界
                各处都不缺乏它的存在,严格来说,十方法界与它是相等的,如手之两边,
                没有哪一边能独存。(妙觉是净,十方法界除佛菩萨阿罗汉界之外,都是染)
                ,所以,此真识就是十方法界本身。
                此真识本身并没缺陷,但众生碍於轮回业习,而被迷惑的以为,十方世界
                若不是自然产生的,就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这些都是意识及业习所导致
                的分别执著见解。依此分别执著所产生的言论,对断除无明都没有实际利
                益,於本体无生立场而言,也没有意义。
                例如镜中像,看似有个像存在,於圆镜本身,又怎能说有像存在呢? 所以
                ,法界的一切,於本体无生立场来看,都跟没有产生同样意思。只是,镜
                中像就是众生自己,而自以为「我存在」,惑於人我的执著,於是遭受痛
                苦及轮回。


            IP属地:天津7楼2018-04-02 19:06
            回复

              **************************************************************************************************
              注一
              ****************
              首楞严经 (卷3)
              阿难汝心。麤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7楼2015-07-29 22:37


              IP属地:天津8楼2018-04-02 19:07
              回复

                **********************************************************************************************
                注一
                ***********
                首楞严经 (卷4)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
                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


                IP属地:天津17楼2018-04-02 19:17
                收起回复

                  **********************************************************************************************
                  注二
                  ***********
                  首楞严经 (卷4)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无明。


                  IP属地:天津19楼2018-04-02 19:17
                  回复
                    佛言。
                    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乾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
                    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
                    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9楼2015-07-29 23:02


                    IP属地:天津20楼2018-04-02 19:17
                    回复

                      ◆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
                        此二句出自9楼的注二经文。
                        其实,您所有的疑惑,最最值得去探讨的,反而是这二句所引起的效应!
                        仔细的思惟9楼注二经文,如下:「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
                           异中炽然成异。  」
                        为何,在性觉必明中,出现「妄为明觉」的现象呢? 这才是整个佛法中的
                        重点:「妄」为何产生?
                        想要了解上述的答案,必须看注一及注二的经文开示。
                        阅完注一及注二经文,吾人会有一个感受:「本来都没发生」。又会有另一
                        个感受:『於无生中,又发生了所有一切,这个发生没有原因,因此被称为
                        「妄」』。
                        妄,以佛语来说就是本质上没有发生(依体而言),但妄所产生的众生们,
                        却自以为妄有效应(依相用而言)。


                      IP属地:天津21楼2018-04-02 19:18
                      回复
                        ①①
                          成佛者,如同入涅盘的阿罗汉,没有什麼可得,只是断无明(妄),解脱生
                          灭现象而已。因为众生本身就是生灭的现象。如人持刀,以断自首,杀人者
                          是他,所杀的对象也是他,自作自受!
                          依佛的知见,本来无生,所以也没什麼可断除、可消灭,但吾等众生就是愚
                          痴而被妄所左右,而被轮回所拘束,所以,吾人应如何在本来无生中,去断
                          除本就不存在的事呢?
                          本来无生,在无生之中,众生「颠倒」自以为有我,於是迷於颠倒中,如同
                          虚空无生,莫名的就出现浮云,而以为浮云真的存在。(当然依科学解释能
                          出现浮云是有原因,但所有的原因追求到最底层时,就找不出原因,而最后
                          的原因来源就是「妄」,於无生中,莫名的发生,因为佛不认同它有发生,
                          所以把这类发生现象称为「妄」)
                        ---------
                        ①②
                          吾人可以站在佛的立场去思惟一切(这是最正确的角度),也可以用众生的
                          角度去看事情,更可以用第三方的客观角度去看事,把所有一切看成有体、
                          相、用、法的状况。佛的立场是从「体」的立场看事。二乘阿罗汉是从「相
                          」的立场去看事。禅宗行者则从「用(作用)」的立场去看事。密宗行者则
                          从「法(方法)」的角度去看事。吾人可以四者齐看,哪个方法对自己断惑
                          最有效的,就用哪一个。
                          佛法是消去法,不是累加法。所以,修行的过程及结果,是要烦恼愈来愈少
                          ,凡是违背这原则的,都一定要远离!
                          若要从体入手用功,那麼就不断反覆的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没发生,并且在
                          行住坐卧之中都不离开这见解,并要在生活中,把自己身口意行为,养成一
                          个净习,一个什麼都没有发生的净习。那麼,这个修行人就要有些小技巧来
                          达到。
                          他首先要立志,立下所有一切都非真,而我本人要「无欲」。因为我无欲,
                          所以我不执著一切已发生、将发生的事件。当自己内心真的达到无欲时,那
                          至少已断贪瞋二毒,证二乘三果,或菩萨乘五地境界。如是渐增,把自己的
                          执著习气,一分分的削除掉!


                        IP属地:天津22楼2018-04-02 19:18
                        回复
                          ①③
                          *************************************************************************************************
                          注一
                          **************
                          首楞严经 (卷10)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妄元无因。於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IP属地:天津23楼2018-04-02 19:18
                          回复
                            ①④
                            *************************************************************************************************
                            注二
                            **************
                            首楞严经 (卷4)
                            佛言。
                            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富楼那。
                            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
                            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11楼2015-07-30 00:42


                            IP属地:天津24楼2018-04-02 19:19
                            回复
                              接17楼
                              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


                              IP属地:天津25楼2018-04-02 1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