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法可以用来初步判定一个人会盲拧还是窥拧。
其中:
盲拧定义为:在观察阶段记下魔方的状态,随后完全借助记忆还原魔方。
窥拧定义为:在观察阶段并未完全记下魔方的状态,在还原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魔方进行感知(包括但不限于偷窥、通过不同面的不同触感区分颜色等),最后还原魔方。
具体方法如下:
1. 首先将魔方打乱,并让选手观察。
2. 选手观察完毕并戴上眼罩后,将任意1面转动90度或180度。(注:只能转动1个面,并且只能转一步)
3. 接着,让选手按照转动前的状态对魔方进行复原。(注:即假装没有发生那一步转动。如选手存在心里障碍,可在选手戴上眼罩后偷偷转动。例如通过转180度,再转90度,同时告知选手魔方没有被转动过。注意,这一过程请保持魔方的朝向与转动前一致,否则选手无法知道魔方新的朝向,自然无法盲拧复原)
4. 检查选手完成复原后的状态是否具有如下特征:它恰好有4个角块和8个棱块被正确复位,其余四个角块和棱块一定是错的。(注:并且4个错误的角块和4个错误的棱块几乎不太可能位于同一个面上,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小于1/5000)
如检查发现最终的状态不满足这个特征,则一定对应于盲拧未还原的情况。鉴于盲拧本身存在失败率,可以重复上述实验。如果选手会盲拧,那么即便他成功率不高,多次尝试以后也会达到具有上述特征的状态,即对应盲拧还原成功。(注:尝试次数不必过多,如平时还原成功率在80%左右,则窥盲测试的成功率也应在80%左右,不至于跌到50%甚至10%以下)
如果选手经过多次尝试,无论如何最终都无法达到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状态,那么可以初步判定该选手之前的所谓盲拧还原属于窥拧还原。(注:由于选手是按照原来的状态进行还原的,由于多转动了一步,最终魔方不可能被复原。提交还原状态的选手几乎无疑是窥拧)
上述过程只是初步判断,适用于验证者对魔方不太了解的场合,并且只用到了一个魔方。当然验证者至少需要知道,什么是棱块、什么是角块。更准确的判断需要验证者具有更多魔方知识。
晚点我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其中:
盲拧定义为:在观察阶段记下魔方的状态,随后完全借助记忆还原魔方。
窥拧定义为:在观察阶段并未完全记下魔方的状态,在还原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魔方进行感知(包括但不限于偷窥、通过不同面的不同触感区分颜色等),最后还原魔方。
具体方法如下:
1. 首先将魔方打乱,并让选手观察。
2. 选手观察完毕并戴上眼罩后,将任意1面转动90度或180度。(注:只能转动1个面,并且只能转一步)
3. 接着,让选手按照转动前的状态对魔方进行复原。(注:即假装没有发生那一步转动。如选手存在心里障碍,可在选手戴上眼罩后偷偷转动。例如通过转180度,再转90度,同时告知选手魔方没有被转动过。注意,这一过程请保持魔方的朝向与转动前一致,否则选手无法知道魔方新的朝向,自然无法盲拧复原)
4. 检查选手完成复原后的状态是否具有如下特征:它恰好有4个角块和8个棱块被正确复位,其余四个角块和棱块一定是错的。(注:并且4个错误的角块和4个错误的棱块几乎不太可能位于同一个面上,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小于1/5000)
如检查发现最终的状态不满足这个特征,则一定对应于盲拧未还原的情况。鉴于盲拧本身存在失败率,可以重复上述实验。如果选手会盲拧,那么即便他成功率不高,多次尝试以后也会达到具有上述特征的状态,即对应盲拧还原成功。(注:尝试次数不必过多,如平时还原成功率在80%左右,则窥盲测试的成功率也应在80%左右,不至于跌到50%甚至10%以下)
如果选手经过多次尝试,无论如何最终都无法达到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状态,那么可以初步判定该选手之前的所谓盲拧还原属于窥拧还原。(注:由于选手是按照原来的状态进行还原的,由于多转动了一步,最终魔方不可能被复原。提交还原状态的选手几乎无疑是窥拧)
上述过程只是初步判断,适用于验证者对魔方不太了解的场合,并且只用到了一个魔方。当然验证者至少需要知道,什么是棱块、什么是角块。更准确的判断需要验证者具有更多魔方知识。
晚点我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