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亲情百代,族谊万年。以前我对本家族的迁徙发展,繁衍生息等事宜,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自去年秋,在微信上,通过学姐雨落秋桐的牵线搭桥,认识了洛河南的本家浪迹天涯哥,在以后和他的聊天中得知,他从事着姓氏文化的研究工作,虽长年在外打工,但他无时无刻都在关注收集着姓氏文化方面的资料。而我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接触一些姓氏文化方面的知识。并在他的安排下,去县城认识了县姓氏委员会的几位前辈。才知道,有一些人,虽说到了花甲古稀之年,仍在为姓氏文化,家谱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在一起研讨河洛姓氏迁徙发展的专注劲头,那种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认真学习!
至此,我才对姓氏文化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网上搜,在村里各家族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给浪迹天涯哥提供文字信息,并拍实物资料,做为考证。与村里家谱资料的保存者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们热情帮助和支持,使我对家谱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年前从外地打工回家,得知村内本家族,趁在外打工人员回家过年的空余时间,续修家谱。并准备在年后初七到洛河南几个村子联谊族情,就有心和家族的几位成员一起,去洛河南几个村里走走看看,叙一叙族情,认识一下门庭,对以后我们张氏后人的往来联系,有着更好的发展。
我村张氏家族,在元末明初,为避兵灾,由始祖仁美公携三子,从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雁羌村(今东埝桥村),迁徙到永宁县(今洛宁县)刀环川大门楼村以来,长子仲文公迁居洛河南金门川德里村,三子仲昆公下洛阳邙山失考,次子仲武公世居大门楼。繁衍生息六百多年,传二十六世之多,计三万余众,遍布我县洛河南北,周边县市,实乃河洛地区一望族名门!但也仍有一些家族成员,由于近代连年征战,世道不平,雨水不丰,逃荒迁徙,外出未归等原因,失去了与家族的联系。
现如今,国富民强,百废俱兴,修志续谱,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而联谊族情,则是拉近外迁家族成员的血脉之情,更是增加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纽带,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
过年期间,为了查明外迁到河底镇南河村,韩城镇南驿头村的家族成员基本情况,我在大年初一下午,只身一人骑摩托到南河村,虽从未去过那里,也没和族人见过面,但到了南河村,说明情况后,受到了良平和宏礼的热情接待。聊起我同时也是在为县姓氏委员会收集家谱资料的时候,南河村的王海永,就说起他的祖上是从宜阳县宋屋村迁徙过来的,而宋午村王氏始祖又是从宜阳县张午迁徙过来的,还拿出打印出来的精美家谱资料,让我翻看,甚是热情好客。
而去韩城镇南驿头村,则是我和龙涛一起去的,到南驿头村,当时虽没有找到家族后商,但在南驿头村明刚家,聊起村里在过年期间,抽空续修家谱的事情时,也是分外热情。虽不是一支张氏成员,但天下张氏是一家,彼此之间也留下电话,方便以后再联系。回家时,天已晚,又下起了小雨,我骑的电动车半路电量不足,就用绳子拴在龙涛的摩托车后座上,把我和车一起,拖回村里。虽说淋了点雨,挨了点冻,但想到是为了家族的事情,自己受这么一丁点儿苦,又有什么关系呢!到家后,通过电话多方联系,最终南驿头村回过来电话说,有我村张氏家族的后裔。通过这两个地方寻亲,让我看出,每一个家族里面,都有几个关心家族文化传承的热心人,正是有了他们,每一个家族的家谱文化才得以流传千古,而不至于遗失和焚毁。
在过年初四,初五,初六,这三天里,走完亲戚的家族成员,都在为整理家族资料而忙碌着。本村的,外村的,都要填表造册,好一并上谱。最忙碌的要算是本族户首京武哥,他过完年后,还要准备出去打工,所以他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但他从来没有丝毫的怨言,尽心尽责地把族人送来的名单往家谱上填写。
在过完年初六的晚上,京武哥打来电话,说定于明天初七到洛河南张窊村,下高村,磨头村续族情,送家谱。听此消息,让我兴奋不已,本村本族千余口人,能让我去,可见京武哥对我是多么的关爱,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
初七的早上六点,天还未亮,我就匆匆起床,吃完家人做的凉粉饺子后,和京武哥通过电话,他让我到指定地方等候他们。初春的早上,无风,但还是凉嗖嗖的,可想到今天去洛河南,和本家族的亲人们见面,心里非常兴奋和激动,让我丝毫也感觉不到早春的寒冷。车开来后,坐在车上,才看到,今天和我一起去洛河南的有敬文爷,京武哥,魁旺,群良,治伟,司机松虎,共七个人。群良和京武哥,对我们说起他们以前去洛河南,受到本家族成员真诚接待的热情场景。让我这从未去过的人,心中更多了一份期盼与渴望。
车在乡村公路上飞驰,过三乡,到在礼,走洛河大桥,新建的洛河南中医院大楼,巍峨挺拔,在早春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漂亮,大气!新修的滨河南快速通道,干净宽敞,一尘不染。隔河相望,早晨的洛宁县城,高楼林立,树木丛生,人工湖的永宁阁,古香古色,雄伟壮观。
车到西王村中沟村,停车后,几个人走进路边的超市,买了几箱礼品,而我则顺手拍了几张照片,晨曦中的西王村,寂静祥和,兴华开往洛阳的早车刚好从身边经过。买完礼品,等人员全部上车后,车子又飞快地往景阳镇张窊村方向开去。
自去年秋,在微信上,通过学姐雨落秋桐的牵线搭桥,认识了洛河南的本家浪迹天涯哥,在以后和他的聊天中得知,他从事着姓氏文化的研究工作,虽长年在外打工,但他无时无刻都在关注收集着姓氏文化方面的资料。而我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接触一些姓氏文化方面的知识。并在他的安排下,去县城认识了县姓氏委员会的几位前辈。才知道,有一些人,虽说到了花甲古稀之年,仍在为姓氏文化,家谱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在一起研讨河洛姓氏迁徙发展的专注劲头,那种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认真学习!
至此,我才对姓氏文化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网上搜,在村里各家族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给浪迹天涯哥提供文字信息,并拍实物资料,做为考证。与村里家谱资料的保存者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们热情帮助和支持,使我对家谱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年前从外地打工回家,得知村内本家族,趁在外打工人员回家过年的空余时间,续修家谱。并准备在年后初七到洛河南几个村子联谊族情,就有心和家族的几位成员一起,去洛河南几个村里走走看看,叙一叙族情,认识一下门庭,对以后我们张氏后人的往来联系,有着更好的发展。
我村张氏家族,在元末明初,为避兵灾,由始祖仁美公携三子,从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雁羌村(今东埝桥村),迁徙到永宁县(今洛宁县)刀环川大门楼村以来,长子仲文公迁居洛河南金门川德里村,三子仲昆公下洛阳邙山失考,次子仲武公世居大门楼。繁衍生息六百多年,传二十六世之多,计三万余众,遍布我县洛河南北,周边县市,实乃河洛地区一望族名门!但也仍有一些家族成员,由于近代连年征战,世道不平,雨水不丰,逃荒迁徙,外出未归等原因,失去了与家族的联系。
现如今,国富民强,百废俱兴,修志续谱,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而联谊族情,则是拉近外迁家族成员的血脉之情,更是增加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纽带,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
过年期间,为了查明外迁到河底镇南河村,韩城镇南驿头村的家族成员基本情况,我在大年初一下午,只身一人骑摩托到南河村,虽从未去过那里,也没和族人见过面,但到了南河村,说明情况后,受到了良平和宏礼的热情接待。聊起我同时也是在为县姓氏委员会收集家谱资料的时候,南河村的王海永,就说起他的祖上是从宜阳县宋屋村迁徙过来的,而宋午村王氏始祖又是从宜阳县张午迁徙过来的,还拿出打印出来的精美家谱资料,让我翻看,甚是热情好客。
而去韩城镇南驿头村,则是我和龙涛一起去的,到南驿头村,当时虽没有找到家族后商,但在南驿头村明刚家,聊起村里在过年期间,抽空续修家谱的事情时,也是分外热情。虽不是一支张氏成员,但天下张氏是一家,彼此之间也留下电话,方便以后再联系。回家时,天已晚,又下起了小雨,我骑的电动车半路电量不足,就用绳子拴在龙涛的摩托车后座上,把我和车一起,拖回村里。虽说淋了点雨,挨了点冻,但想到是为了家族的事情,自己受这么一丁点儿苦,又有什么关系呢!到家后,通过电话多方联系,最终南驿头村回过来电话说,有我村张氏家族的后裔。通过这两个地方寻亲,让我看出,每一个家族里面,都有几个关心家族文化传承的热心人,正是有了他们,每一个家族的家谱文化才得以流传千古,而不至于遗失和焚毁。
在过年初四,初五,初六,这三天里,走完亲戚的家族成员,都在为整理家族资料而忙碌着。本村的,外村的,都要填表造册,好一并上谱。最忙碌的要算是本族户首京武哥,他过完年后,还要准备出去打工,所以他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但他从来没有丝毫的怨言,尽心尽责地把族人送来的名单往家谱上填写。
在过完年初六的晚上,京武哥打来电话,说定于明天初七到洛河南张窊村,下高村,磨头村续族情,送家谱。听此消息,让我兴奋不已,本村本族千余口人,能让我去,可见京武哥对我是多么的关爱,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
初七的早上六点,天还未亮,我就匆匆起床,吃完家人做的凉粉饺子后,和京武哥通过电话,他让我到指定地方等候他们。初春的早上,无风,但还是凉嗖嗖的,可想到今天去洛河南,和本家族的亲人们见面,心里非常兴奋和激动,让我丝毫也感觉不到早春的寒冷。车开来后,坐在车上,才看到,今天和我一起去洛河南的有敬文爷,京武哥,魁旺,群良,治伟,司机松虎,共七个人。群良和京武哥,对我们说起他们以前去洛河南,受到本家族成员真诚接待的热情场景。让我这从未去过的人,心中更多了一份期盼与渴望。
车在乡村公路上飞驰,过三乡,到在礼,走洛河大桥,新建的洛河南中医院大楼,巍峨挺拔,在早春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漂亮,大气!新修的滨河南快速通道,干净宽敞,一尘不染。隔河相望,早晨的洛宁县城,高楼林立,树木丛生,人工湖的永宁阁,古香古色,雄伟壮观。
车到西王村中沟村,停车后,几个人走进路边的超市,买了几箱礼品,而我则顺手拍了几张照片,晨曦中的西王村,寂静祥和,兴华开往洛阳的早车刚好从身边经过。买完礼品,等人员全部上车后,车子又飞快地往景阳镇张窊村方向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