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和终止;对于一个具体的应急预案方案,必须确定计划的启动条件。启动条件必须记^文档。确定启动条件所需的信息主要来自两个关键要素:制定
实施应急预案的时间表和关键业务流程恢复的时间表。而当一个具体的应急预案方案所针对的对象和任务发生变更时,应对其进行悔改或者终止。
3.4报告制度:坚持月报告制度;发生严重和重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3.5应急事件处理流程
3.5.1 准备工作:软资源备用:对每一信息资源需要有足够备份,并将备份存放于攻击和灾害不能及的地方;设备备用在工作现场有主板、硬盘、光驱、网线等备件以及备用的外部设备;电源备用:应配置不问断电源。不问断电源应可在断电后维持工作lh以上;必要时应配置交流稳压电源;关键数据采取异地系统备份,并确保自动接管。
3.5.2 事件认定:发生下列事件之一应视为紧急事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硬件受到破坏性攻击,不能正常发挥其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
(2)软件受到破坏性攻击,不能正常发挥其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
(3)软件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局部或全部数据和功能受到损坏,使系统不能工作或工作效率急剧下降。
(4)物理设备被人为破坏,无法正常工作。
(5)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
(6)出现意外停电而又无后备供电措施。
(7)重要的关键岗位人员不能上岗。
3.5.3 控制事态发展
(1)发生重大灾难或故障、重大安全事故、网络关键节点瘫痪、业务丢失等事故时,必须立即恢复。.
(2)部分设备或软件故障,影响和限制了部分业务运行,可在资源有效时恢复。
(3)一般性事故或技术故障,发现网络和设备的技术问题,但系统仍可正常运行,可延迟恢复(这类事故也可不列入应急处理的范畴)。
3.5.4 事件消除,应急处理的解决方案有两类:
(1)对服务的维护和恢复。
(2)保护或恢复丢失的、被破坏的、或被删除的信息。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应急处理方案。两台互为镜像或双机热备
份的服务器中的某一台出了故障,另一台仍然可以提供文件服务。整个系统被破坏时,具有恢复失效服务和恢复丢失信息的功能。
3.5.5 应急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引导,提高防范意识。
(二)拥有独立网站的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计算机日常管理制度,规范专网和外网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认真做好日常数据备份工作,以防发生数据灾难时对信息系统进行恢复重建
(四)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计算机操作人员为第一层防线,发现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数据后及时删除;计算机管理员为第二层防线,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监视及信息审核,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领导小组汇报。
(五)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发现网页内容被篡改,或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报告情况。
2).计算机管理员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存档。
3).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4).如认为事态严重,则迅速联系有解决能力的软件厂商研究解决。
(六)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计算机管理员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将该机与网络隔离。
2).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对该计算机进行数据备份。
3).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该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4).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报告,并迅速联系有解决能力的软件厂商研究解决。
5).如果感染病毒的设备是主服务器,告知全公司系统做好相应的清查工作。
6)病毒清除,通过专业检测后,隔离的设备可重新投入使用。
(七)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日常维护时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将它们备份并保存于安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