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李庄在鹿邑东七里涡河北岸,旧称刘小庙,三队有候庄。李氏先祖大约在明(1542-1640)年间由商丘李口镇(一说山西洪洞)迁至今处,生五子,五子经过辛勤耕耘逐渐生活富足再加上人丁兴旺遂称五门李庄。
按老祖坟和支祖坟的世次推算已历15世余。现流传字辈依次是“...春思应如挺、鸿运传世久...”,而春字辈已是二百余岁年龄,约1818即嘉庆二十年生人。听五门李洪才老先生说在民国年间五门和李口宗亲往来频繁,应有瓜葛。今知李口字辈(存心恭良齐传忠孝)与我支辈不同。祠堂记载李口曾在1941年续修家谱,伯、仲、叔、季四门皆旺,共32支系。而据传三队李如胞先生(号子明)1928年生人,曾续修家谱,不知是在李口还是在洪洞县(并续得鸿运传世久)尚待考证,因鸿字辈最年長者(李鸿卿)已逾95岁。
按老祖坟和支祖坟的世次推算已历15世余。现流传字辈依次是“...春思应如挺、鸿运传世久...”,而春字辈已是二百余岁年龄,约1818即嘉庆二十年生人。听五门李洪才老先生说在民国年间五门和李口宗亲往来频繁,应有瓜葛。今知李口字辈(存心恭良齐传忠孝)与我支辈不同。祠堂记载李口曾在1941年续修家谱,伯、仲、叔、季四门皆旺,共32支系。而据传三队李如胞先生(号子明)1928年生人,曾续修家谱,不知是在李口还是在洪洞县(并续得鸿运传世久)尚待考证,因鸿字辈最年長者(李鸿卿)已逾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