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三十年教龄还没评上高级职称, 老师的出路在哪里?
网友一:
有些学校老师三十多岁就评上了高级,而有些学校老师拥有三十年教龄还评不上高级,这一点也不奇怪。三十年教龄还没有评上高级,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确因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突出,因为评高级还有老师民意测评,学生测评等,还需要一些论文,课题,继续教育学时等等,老师自身原因确有可能成为评不上高级的一个原因,但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高级名额限制,这是最主要原因。高级职称名额分配到各所学校,以我们学校为例,平均年龄47岁,是典型的老弱病学校,高级教师严重超员,要等一堆高级教师退休后,其它老师才有可能评高级,学校政工说,估计不少老师退休后都评不上高级,中青年老师想都别想。而一些新学校,三十多岁评上高级并不难。
第三,运气和诸多不可预知的原因。有不少老师资历够了,材料够了,业绩也够了,但并不一定入得了高评委的法眼。当然,如果刚好认识高评委中的一员,结果有可能就不一样了。
网友二:
之所以会有三十多年教龄还没评上高级这种现象存在,主要原因是高级名额太少。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人为设定学校中初中高级教师的名额比例,高级教师在不同等级,不同学段学校中占比不同。农村中小学高级名额极少,很多学校几年才能有一个高级名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很多老师都符合评聘条件,也没有办法评上高级。
有人可能会拿水平高低说事,污蔑评不上高级的教师水平不高。一两百人的学校,就几个高级名额,学历大家都一样,实在学历不达标的还可以进修,所以学历没有用。现在评职称,一个是看教龄,再一个就是看兼职,是否兼任班主任或领导,还有荣誉的多少。普通老师,要想拿荣誉,只有当班主任,才有可能,注意是可能!如果你不当班主任,教学再好,基本也拿不到荣誉,也没有兼职加分,所以想评上职称难于登天。
网友三:
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观原因,如同为三十年龄的老师也有按正规渠道评为高级的,甚至有远不足三十年教龄就凭硬件评为高级的,这里还存在学历的因素,还有只教书不积累反思发文章、搞课题、参加优质课竞赛,还有长期当班主任等,所以“努力”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指时间单位上的善于教学,还要精于教研,谨于治学等。二是客观原因,有职称政策的导向因素,职称指标因素,本单位职称评定办法的制定因素等。当然或许也有用非正规手段评上高级的,但毕竟是极个别,不可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