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世家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人生导师赵孟先生,他的数学思想时至今日仍深深的影响着我,影响着我的一生,对此我感激涕零,没齿难忘。
在开篇之前,我要感谢亲爱的赵孟语录贴吧吧友们,也可以说是我的学长学弟们(文中引用了超多赵孟先生的语录),没有你们的努力寻求,不懈记录,就没有今日我的这一篇文章,由此也不得不侧面应证了赵孟老师人格魅力之强大,虽受教不久,却影响深远。
数学是什么?英文名mathematics,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是不是表述很正规?
你们以为这样就完了?
当然对于99%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这样,但是对于赵孟先生来说,这很肤浅,甚至很浅薄低俗,这样的描述对于数学这个词语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对于我们尊敬的赵孟先生来说,数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想,包含了逻辑思维,它不是知识,而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你们以为你们学到的知识是知识?错,大错特错,知识是一个最低级的层次,基础知识不是书上的那些,而是对知识的领悟。
你们以为解决问题就值得开心?naive,far away from home,你们做题目,不是用思维做问题,而是用知识碰运气。
你们以为做数学难题很痛苦?NO,做数学题目是一种美的享受,是非常郁(第四声,愉)快的,做题目就是像开玩笑一样,像玩游戏一样,你会觉得很轻松的,三秒钟,答案自动跳出来。
你们以为题目做不出来不懂可以问同学?有些低层次的问题最好不要问同学,因为毕竟同学到达不了那个最高层次。有的同学思维程度很浅的,我看得出来。
你们以为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哎,有些人,人虽然长大了,可脑袋还是那么小。这个同学他从小很努力,就是先天条件太差了…如果一个人境界愚蠢,是无论怎么努力也没用的。
你们以为学会解题就学会了数学?too young,too simple,如果你今天学了一些数学的技巧觉得很高兴,那你就完了,你今天等于没学。如果你觉得今天学了很少,但思想有点开窍了,那你今天学了很多。数学是没有记忆可言的,数学读到最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的是最好的。
数学到底要怎么学?当年我作为一名柳中学子参加赵孟先生的数学课之时,我是一无所知的,然而等到萌得像只树熊一般的赵孟先生走入教室,拿起粉笔刷刷的写了两节课的黑板,仿若我日后上大数时的教授一刻不停歇的讲了两节课之后,我才开始若有所悟,当大多数人还在苦苦思索解题不能的时候,赵孟导师已经超脱出了解题技巧这一实战性工具,进一步升华到了思考与逻辑思维的境界。
"学会思考,不论做什么都会成功,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老虎,鲨鱼,狮子,它们很厉害,为什么它们统治不了地球人可以?因为人是用脑袋思考的。… "
“你们的头脑像沙漠一样的知道吗,很贫瘠。”
"别看你人这么大了,连最起码的思考也不会… "
"掌握了逻辑思维,你就掌握了一切科学。 "
"你们题目我拿过来就会写,为什么?因为我无比的强大,是因为我有严密的逻辑。"
"特别是个别同学,不爱逻辑推理,这是非常危险的!"
看看我们的赵导师的“数学三境界”吧,你应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自惭形愧。
“素(数)学应该是有三个境界。最低最低的境界,就是你们现在很多人那样,只有母仿(模仿)。再高一点了,就达到了lui(第四声)比(类比)了。达到这样,对你们就已经很好了。然后,就是素学的最高境界,就是cuang(还是第四声)造(创造)。这个ni(象声词,无意),就很少很少有人能达到了。是非常的少,全中国大概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后面有很多个小数点的人才能做到。对你们ni,我也不那么高的要求。能达到第二个境界就已经横好了,非常好了。”
当年虽然不是赵孟老师的**粉,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课代表,混迹于教师办公室是我应尽的义务,那时候天真年少的我面对数学难题总是颇费脑筋,总想趁着拿数学作业到办公室的时候偷瞄两眼赵孟老师的办公桌,希冀可以因此获得些许的顿悟,然而显然我错了,在长达一年的数学课代表的生涯里,我在他桌子上看到最多的永远都不是所谓的备课笔记本,作业和试卷,而是他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永远展示在屏幕之上的stock软件!什么趋势线,K线图,MACD,KDJ,RSI,红的绿的蓝的亮瞎了我的狗眼,而靠在一旁椅子上的赵导师悠闲的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一副"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的淡然模样,所以你要问我我的导师到底是怎么备课的?我也说不上来,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就变成了这样:
你说什么?书本?把书合上来,它会害了你,书上的内容漏洞百出,书上是不严(nian)密的,瞎做一通,像这些教科书我都是看不上的。
你说什么?ppt多媒体?学习工具是越先进(成绩)越差劲,老师为什么都不用电脑,因为用手画可以让你们了解这个图形,所以为什么说我们上数学课越原始越好,懂得的道理越多。
同学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说什么?我没按书本教?我不按书上的教,因为那样你们不懂会很差,现在我是为了从宏观上培养你们,而不是教你们回答问题,老师为什么会告诉你真理,因为告诉你真理解决题目会很简单…
而到了解决难题的时候。。。。。
“你们题目不会作都是思想上出问题了。”
"这么简单的题目,眼睛扫一下就知道了。"
"像这种题目,只要眼睛一『臊』,就可以知道这是简单题,我们连『头』都不要了,就可以解出来。"
"我高中的时候常常获奖,四年大学都是竞赛得奖,从来都是获奖,这是因为数学规律把握住了,题目是越难越容易做,大学竞赛的时候那些清华北大的都在,他们都吃不消。"
"所以我们要提高水平,才会明白题目是这么简单,其他人是如此愚蠢。"
至于对我们的期望。。。
"把老师一层功力学过去就足够了,不需要五层…"
"老师只要你们做到举一反二就很不错了,也不指望你能反三反十。"
"你们做题目要跟我一样,虽然你们比不上我的水平,毕竟是全国竞赛获奖的,跟你们不一样。"
"到了一定境界,写题目可以不用动笔了。"
这我们还能说什么?所谓"名师出高徒",在历经一年赵孟导师数学思想的教导之后,我们这一届中颇为认同其理念的柳中怪才学子们在衡量数学水平上产生了一个至今思来仍难以置信的追求:瞟一眼得出答案。先不说有没有实现这一追求,单单这一追求就间接造成了我导师的形象受损。什么叫瞟一眼得出答案?同志们的勤劳努力都哪去了?什么叫"做题目笔都不用动一下,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不是对广大无悟性群众们智商上的碾压与嘲讽?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敬爱的导师在我度过了高一生涯之后便转换门庭,去蹂躏文科班的同学们了,而我出于对文学的不热爱,带着满腔遗憾去了理科班,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我们刚开始高二生涯之际,亲爱的叶彬浩等同学就用实际行为证明了对我导师的狂热崇拜----联名上书,要求更换理科重点班数学老师,并指定更换老师为赵孟先生。
众所周知,能进理科重点班普遍都是各个班级成绩上游的同学,而能处在其中的男同胞们普遍都是在数学上受影响较深的,当是时,真可谓是一层石激起千层浪,我们两个班的同学们纷纷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赵老师:“现在的学生都缺少lou(逻)辑。有些同学大脑里不知道怎么想,真想爬进去看看哪里出问题了!!!!!!!jie(计)谋很重要!!”)数日之内就完成了《谏议书》,并移交至学校的校长信箱,(赵老师:你们做事情太wu(蜗)牛。)真可谓称得上柳中校史上一件比较出格的事情。然而我们终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自此之后此事便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竟成了一桩悬案,令人不胜唏嘘。(赵老师:所以,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是很愚蠢的,郁yu(第四声)蠢到无可救药!因为大部分人的愚蠢,所以造成这个世界很乱!)
最后的时候,说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吧,在我就读于柳中的时代里,有三件事是在我看来值得欢呼雀跃的(当然对于现在的小伙伴们来说可能已经算不上什么了。),那就是在郑巨荣教授的历史课堂上看搞笑视频,在朱晓辉同志的美术殿堂里看文艺电影,在赵孟导师的数学世界中看他讲述个人成就史,先人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像一张150分的竞赛试卷,我能考130来分,其他人只能考5分,10分15分,像有个老师只考了10分,笑都被笑死了。"
"我丧(上)大二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目。题目都还没有抄完,我答案报都报出来了。对,素学就是这样的,境界高了,根本不用知道题目下面是什么,答案从脑子里跳都跳出来了。是横快的,非常快。啊!"
"我提出来的向量运算,全柳市中学都没有人能解得出来。~(停顿一下)~或许全乐清市都没有人能解得出来。~(继续停顿一下)~即使有解出来,那么最多不超过一两个!"
"像我学围棋,学了一两个小时,全校都没有人能赢我。"
"大学里我已经是一个一流的高手了…后来…"
咳咳,至于后来的事情,那就是文科班的同学们和现在的学弟们该讲述的了,而我也该退场了。这就是我心中永远怀念的赵孟导师,此致敬礼!
愿您永远健康!愉快!幸福!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人生导师赵孟先生,他的数学思想时至今日仍深深的影响着我,影响着我的一生,对此我感激涕零,没齿难忘。
在开篇之前,我要感谢亲爱的赵孟语录贴吧吧友们,也可以说是我的学长学弟们(文中引用了超多赵孟先生的语录),没有你们的努力寻求,不懈记录,就没有今日我的这一篇文章,由此也不得不侧面应证了赵孟老师人格魅力之强大,虽受教不久,却影响深远。
数学是什么?英文名mathematics,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是不是表述很正规?
你们以为这样就完了?
当然对于99%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这样,但是对于赵孟先生来说,这很肤浅,甚至很浅薄低俗,这样的描述对于数学这个词语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对于我们尊敬的赵孟先生来说,数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想,包含了逻辑思维,它不是知识,而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你们以为你们学到的知识是知识?错,大错特错,知识是一个最低级的层次,基础知识不是书上的那些,而是对知识的领悟。
你们以为解决问题就值得开心?naive,far away from home,你们做题目,不是用思维做问题,而是用知识碰运气。
你们以为做数学难题很痛苦?NO,做数学题目是一种美的享受,是非常郁(第四声,愉)快的,做题目就是像开玩笑一样,像玩游戏一样,你会觉得很轻松的,三秒钟,答案自动跳出来。
你们以为题目做不出来不懂可以问同学?有些低层次的问题最好不要问同学,因为毕竟同学到达不了那个最高层次。有的同学思维程度很浅的,我看得出来。
你们以为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哎,有些人,人虽然长大了,可脑袋还是那么小。这个同学他从小很努力,就是先天条件太差了…如果一个人境界愚蠢,是无论怎么努力也没用的。
你们以为学会解题就学会了数学?too young,too simple,如果你今天学了一些数学的技巧觉得很高兴,那你就完了,你今天等于没学。如果你觉得今天学了很少,但思想有点开窍了,那你今天学了很多。数学是没有记忆可言的,数学读到最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的是最好的。
数学到底要怎么学?当年我作为一名柳中学子参加赵孟先生的数学课之时,我是一无所知的,然而等到萌得像只树熊一般的赵孟先生走入教室,拿起粉笔刷刷的写了两节课的黑板,仿若我日后上大数时的教授一刻不停歇的讲了两节课之后,我才开始若有所悟,当大多数人还在苦苦思索解题不能的时候,赵孟导师已经超脱出了解题技巧这一实战性工具,进一步升华到了思考与逻辑思维的境界。
"学会思考,不论做什么都会成功,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老虎,鲨鱼,狮子,它们很厉害,为什么它们统治不了地球人可以?因为人是用脑袋思考的。… "
“你们的头脑像沙漠一样的知道吗,很贫瘠。”
"别看你人这么大了,连最起码的思考也不会… "
"掌握了逻辑思维,你就掌握了一切科学。 "
"你们题目我拿过来就会写,为什么?因为我无比的强大,是因为我有严密的逻辑。"
"特别是个别同学,不爱逻辑推理,这是非常危险的!"
看看我们的赵导师的“数学三境界”吧,你应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自惭形愧。
“素(数)学应该是有三个境界。最低最低的境界,就是你们现在很多人那样,只有母仿(模仿)。再高一点了,就达到了lui(第四声)比(类比)了。达到这样,对你们就已经很好了。然后,就是素学的最高境界,就是cuang(还是第四声)造(创造)。这个ni(象声词,无意),就很少很少有人能达到了。是非常的少,全中国大概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后面有很多个小数点的人才能做到。对你们ni,我也不那么高的要求。能达到第二个境界就已经横好了,非常好了。”
当年虽然不是赵孟老师的**粉,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课代表,混迹于教师办公室是我应尽的义务,那时候天真年少的我面对数学难题总是颇费脑筋,总想趁着拿数学作业到办公室的时候偷瞄两眼赵孟老师的办公桌,希冀可以因此获得些许的顿悟,然而显然我错了,在长达一年的数学课代表的生涯里,我在他桌子上看到最多的永远都不是所谓的备课笔记本,作业和试卷,而是他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永远展示在屏幕之上的stock软件!什么趋势线,K线图,MACD,KDJ,RSI,红的绿的蓝的亮瞎了我的狗眼,而靠在一旁椅子上的赵导师悠闲的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一副"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的淡然模样,所以你要问我我的导师到底是怎么备课的?我也说不上来,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就变成了这样:
你说什么?书本?把书合上来,它会害了你,书上的内容漏洞百出,书上是不严(nian)密的,瞎做一通,像这些教科书我都是看不上的。
你说什么?ppt多媒体?学习工具是越先进(成绩)越差劲,老师为什么都不用电脑,因为用手画可以让你们了解这个图形,所以为什么说我们上数学课越原始越好,懂得的道理越多。
同学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说什么?我没按书本教?我不按书上的教,因为那样你们不懂会很差,现在我是为了从宏观上培养你们,而不是教你们回答问题,老师为什么会告诉你真理,因为告诉你真理解决题目会很简单…
而到了解决难题的时候。。。。。
“你们题目不会作都是思想上出问题了。”
"这么简单的题目,眼睛扫一下就知道了。"
"像这种题目,只要眼睛一『臊』,就可以知道这是简单题,我们连『头』都不要了,就可以解出来。"
"我高中的时候常常获奖,四年大学都是竞赛得奖,从来都是获奖,这是因为数学规律把握住了,题目是越难越容易做,大学竞赛的时候那些清华北大的都在,他们都吃不消。"
"所以我们要提高水平,才会明白题目是这么简单,其他人是如此愚蠢。"
至于对我们的期望。。。
"把老师一层功力学过去就足够了,不需要五层…"
"老师只要你们做到举一反二就很不错了,也不指望你能反三反十。"
"你们做题目要跟我一样,虽然你们比不上我的水平,毕竟是全国竞赛获奖的,跟你们不一样。"
"到了一定境界,写题目可以不用动笔了。"
这我们还能说什么?所谓"名师出高徒",在历经一年赵孟导师数学思想的教导之后,我们这一届中颇为认同其理念的柳中怪才学子们在衡量数学水平上产生了一个至今思来仍难以置信的追求:瞟一眼得出答案。先不说有没有实现这一追求,单单这一追求就间接造成了我导师的形象受损。什么叫瞟一眼得出答案?同志们的勤劳努力都哪去了?什么叫"做题目笔都不用动一下,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不是对广大无悟性群众们智商上的碾压与嘲讽?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敬爱的导师在我度过了高一生涯之后便转换门庭,去蹂躏文科班的同学们了,而我出于对文学的不热爱,带着满腔遗憾去了理科班,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我们刚开始高二生涯之际,亲爱的叶彬浩等同学就用实际行为证明了对我导师的狂热崇拜----联名上书,要求更换理科重点班数学老师,并指定更换老师为赵孟先生。
众所周知,能进理科重点班普遍都是各个班级成绩上游的同学,而能处在其中的男同胞们普遍都是在数学上受影响较深的,当是时,真可谓是一层石激起千层浪,我们两个班的同学们纷纷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赵老师:“现在的学生都缺少lou(逻)辑。有些同学大脑里不知道怎么想,真想爬进去看看哪里出问题了!!!!!!!jie(计)谋很重要!!”)数日之内就完成了《谏议书》,并移交至学校的校长信箱,(赵老师:你们做事情太wu(蜗)牛。)真可谓称得上柳中校史上一件比较出格的事情。然而我们终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自此之后此事便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竟成了一桩悬案,令人不胜唏嘘。(赵老师:所以,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是很愚蠢的,郁yu(第四声)蠢到无可救药!因为大部分人的愚蠢,所以造成这个世界很乱!)
最后的时候,说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吧,在我就读于柳中的时代里,有三件事是在我看来值得欢呼雀跃的(当然对于现在的小伙伴们来说可能已经算不上什么了。),那就是在郑巨荣教授的历史课堂上看搞笑视频,在朱晓辉同志的美术殿堂里看文艺电影,在赵孟导师的数学世界中看他讲述个人成就史,先人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像一张150分的竞赛试卷,我能考130来分,其他人只能考5分,10分15分,像有个老师只考了10分,笑都被笑死了。"
"我丧(上)大二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目。题目都还没有抄完,我答案报都报出来了。对,素学就是这样的,境界高了,根本不用知道题目下面是什么,答案从脑子里跳都跳出来了。是横快的,非常快。啊!"
"我提出来的向量运算,全柳市中学都没有人能解得出来。~(停顿一下)~或许全乐清市都没有人能解得出来。~(继续停顿一下)~即使有解出来,那么最多不超过一两个!"
"像我学围棋,学了一两个小时,全校都没有人能赢我。"
"大学里我已经是一个一流的高手了…后来…"
咳咳,至于后来的事情,那就是文科班的同学们和现在的学弟们该讲述的了,而我也该退场了。这就是我心中永远怀念的赵孟导师,此致敬礼!
愿您永远健康!愉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