⑹第六帖(另一贴)
6、起心动念时,如何用功?
①
在世俗中密行的修行人,要先厘清自己到底要用什麼法门来修行? 确定之后,就可依所用法
门来对治。
(1) 於世俗中,起心动念是乃必然,所以,察知心念生灭是必要的要求。由此而论,应以
禅那法为主。
(2) 当已察知心念动时,若只了知而不相续心念,则不能做事,所以,於相续心念时须无
所执著,也是必要的要求。由此而论,应以三摩钵提法为主。
②
首先,时时察知心念是必须的,这就不多说。重点在察知之后,如何以正确方式来相续以便
做事呢?
例如,见地上肮脏,若不能忍受而扫它,则有洁癖或贪爱之染习。但若懒惰不扫它,又堕於
懈怠安逸之习气中,这也同样是贪爱习气。此时该如何应对呢?
敝人认为,於察知心念产生时,须先分别或了知或感知(用哪一种,要看功夫深浅而定)这
个念是否有必要? 例如不是食时,却有贪食的欲念产生,这就是染习,一点都不需要,於
察知后,就直接不相续,当下无所住,复归於无欲之寂灭中。
若所起心念於察知后,被判断是必要的,就直接去做它,做完毕后,复归於无欲之寂灭中。
③
在如上的修行中,比较困难的是所判断是否为正确判断? 有许多的事件,并不在必须做,也
不在绝对不能做之中,其带有灰色空间,会令人无所措。所以,先立定一个判断标准,反而
是必须的。
省力的判断标准,就是以不犯十戒为前提。符合不犯的就执行,不符合的就不执行。若执行
的不错,再把十戒变成十善,把消极防护心,改为中道心。於应鼓励他人时鼓励,若多说惹
人厌,即便见他/她必遭灾,也不必多说。若中道心能执行的有成就,可再进趣成十善,
把中道心改成积极心去宣扬,於宣扬时而不生贪欲妄习。如是再执行不错,可以把十善增
进至其他菩萨戒条。但即便如此行去,还是会遇到许多的灰色地带!
例如,现在有空多做一点事,则以后就可以工作的「更有效率」。为了达到以后更有效率
的结果,现今就强迫自己去多做一点事,这个情形就有执著的现象。应该问自己,为何以
后要更有效率做事呢? 是为贪欲而多赚钱吗? 是为恐惧遭责而工作吗? 如此是自问,把自
心中的习气,一一厘清。须知,有时即便是为利他而做,吾人也会有乐受,如此而做,也
仍是贪爱习气。
所以,要如何判断,也有阶段性的标准产生!
④
吾人可以先判断,目前的习气、定力、知识及其它各类会影响修行的因素,适合吾人用什
麼方式来应对? 如此自问自答而列出修行应对清单。若此清单中的应对方式,都能如实执
行,则习气必然变薄,若自觉有这现象时,可以再制订进阶的标准来遵守。
一时修行心得,暂时先记录到这里,若有必要再补充。
以上,普愿见闻者得法味!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