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立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看完43集之后,毫无疑问,张立宪是我喜欢的角色之一。吧里有同学问:“如果演他的不是李晨,你还会喜欢这个角色吗?”仔细考虑一番,觉得即使这角色换一个不知名但演技出色的演员,我一样会在看第33集时愤怒,看第34集时释然,看第39集时心酸,看第42集时伤心,然后在看罢全剧时回想,发现自己早已喜欢上了他。
两个军礼
有一点,如果演张立宪的不是李晨,我肯定不会在一开始就关注这个角色。他在剧集前半段的作用几乎就只是给虞啸卿撑撑场面,做一块活动背景板,兼职枪架,以供师座展示新式武器,就像古时官员出巡时在队伍前列举着“肃静”“回避”牌子的开道衙役。他做的事情,如果换给余治、李冰或者何书光去做,似乎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但是偶尔,这块背景板也会熠熠生辉。
在收容站整编溃兵时,他起初是有点不耐烦的。跟着笃信“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的师座,他肯定也对这些溃退几千里的兵没什么好感。于是他一直冷淡地公事公办,直到阿译说自己参加过军官训练团,他突然站了起来,行了一个军礼,表情肃穆。阿译是十五期,他是十七期,于是两个人之间有了师兄弟关系。这个军礼表明,军官训练团在他心中份量不轻,他尊敬它,并因此对那里出来的“校友”有一种认同感。因为这个军礼,阿译得到了在溃兵中间得不到的尊重。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军礼而已,坐下之后,他又变成了那个刻意把自己和溃兵们隔离开来的精锐。那一声不含任何感情的“下一个”似乎也是在告诉阿译,他们两个的交集,仅限于那一个军礼。
在新川军团的成立仪式上,他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给唐基撑伞的人型家具。然而当他把物资清单交到捧着弟弟骨灰和团旗的董刀手上后,行了一个充满敬意的军礼。作为一个四川人,他一定为昔日能征善战的川军团自豪。要麻倒在了缅甸的丛林,龙文章的炮灰团里不再有四川兵,唯一剩下的,只是那位叫董剑的四川人的骨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的这一礼,敬的是川军团的军旗、川军团的荣耀,也敬的是董剑所代表的为国捐躯的四川兵。
初露锋芒
庭审时,张立宪已经被唐基称呼为“张营长”,可他多数时候看起来还是师座的小跟班,鞍前马后忙忙碌碌,一如警卫员或者勤务兵。然后,我们知道张立宪去了蓝伽训练营。能去那里的,是精锐中的精锐,学成归来的,自然更上一层楼。只是他的形象依然模糊,还是不明白他到底“精”在哪里,“锐”在何处,直到沙盘推演。
在第一主力团落花流水之后,统领第二主力团的张立宪以极其惨痛的代价拿下了孟烦了的第二道防线。虞啸卿虽然批了一句“不知节省”,但我以为,他在心里其实还是满意这位爱将的表现的,后者跟随他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行事早就带上了他的风格,虞大铁血,张小铁血。
用黄磷弹和高爆汽油纵火炸弹不分敌我地攻击,让本军残部给日军陪葬——在张立宪眼里,那些身处烈焰的不是作为同袍的一个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串和最终结果相比可以接受的战损数字。如果他顾忌残部,那么刚刚第一团用血肉换来的成果便会化为乌有。他给“慈不掌兵”四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用自己的冷酷打败了孟烦了的阴损。“为国捐躯,得其所哉。”如果他是残部中的一员,毫无疑问会慷慨赴死,于是他便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的每一个战友。
无论如何,推演进行到这里,张立宪已经在师部同仁和美国顾问面前体现了良好的指挥能力,甚至盖过了海正冲和俞大志这两个正儿八经的团长。
看完43集之后,毫无疑问,张立宪是我喜欢的角色之一。吧里有同学问:“如果演他的不是李晨,你还会喜欢这个角色吗?”仔细考虑一番,觉得即使这角色换一个不知名但演技出色的演员,我一样会在看第33集时愤怒,看第34集时释然,看第39集时心酸,看第42集时伤心,然后在看罢全剧时回想,发现自己早已喜欢上了他。
两个军礼
有一点,如果演张立宪的不是李晨,我肯定不会在一开始就关注这个角色。他在剧集前半段的作用几乎就只是给虞啸卿撑撑场面,做一块活动背景板,兼职枪架,以供师座展示新式武器,就像古时官员出巡时在队伍前列举着“肃静”“回避”牌子的开道衙役。他做的事情,如果换给余治、李冰或者何书光去做,似乎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但是偶尔,这块背景板也会熠熠生辉。
在收容站整编溃兵时,他起初是有点不耐烦的。跟着笃信“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的师座,他肯定也对这些溃退几千里的兵没什么好感。于是他一直冷淡地公事公办,直到阿译说自己参加过军官训练团,他突然站了起来,行了一个军礼,表情肃穆。阿译是十五期,他是十七期,于是两个人之间有了师兄弟关系。这个军礼表明,军官训练团在他心中份量不轻,他尊敬它,并因此对那里出来的“校友”有一种认同感。因为这个军礼,阿译得到了在溃兵中间得不到的尊重。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军礼而已,坐下之后,他又变成了那个刻意把自己和溃兵们隔离开来的精锐。那一声不含任何感情的“下一个”似乎也是在告诉阿译,他们两个的交集,仅限于那一个军礼。
在新川军团的成立仪式上,他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给唐基撑伞的人型家具。然而当他把物资清单交到捧着弟弟骨灰和团旗的董刀手上后,行了一个充满敬意的军礼。作为一个四川人,他一定为昔日能征善战的川军团自豪。要麻倒在了缅甸的丛林,龙文章的炮灰团里不再有四川兵,唯一剩下的,只是那位叫董剑的四川人的骨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的这一礼,敬的是川军团的军旗、川军团的荣耀,也敬的是董剑所代表的为国捐躯的四川兵。
初露锋芒
庭审时,张立宪已经被唐基称呼为“张营长”,可他多数时候看起来还是师座的小跟班,鞍前马后忙忙碌碌,一如警卫员或者勤务兵。然后,我们知道张立宪去了蓝伽训练营。能去那里的,是精锐中的精锐,学成归来的,自然更上一层楼。只是他的形象依然模糊,还是不明白他到底“精”在哪里,“锐”在何处,直到沙盘推演。
在第一主力团落花流水之后,统领第二主力团的张立宪以极其惨痛的代价拿下了孟烦了的第二道防线。虞啸卿虽然批了一句“不知节省”,但我以为,他在心里其实还是满意这位爱将的表现的,后者跟随他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行事早就带上了他的风格,虞大铁血,张小铁血。
用黄磷弹和高爆汽油纵火炸弹不分敌我地攻击,让本军残部给日军陪葬——在张立宪眼里,那些身处烈焰的不是作为同袍的一个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串和最终结果相比可以接受的战损数字。如果他顾忌残部,那么刚刚第一团用血肉换来的成果便会化为乌有。他给“慈不掌兵”四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用自己的冷酷打败了孟烦了的阴损。“为国捐躯,得其所哉。”如果他是残部中的一员,毫无疑问会慷慨赴死,于是他便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的每一个战友。
无论如何,推演进行到这里,张立宪已经在师部同仁和美国顾问面前体现了良好的指挥能力,甚至盖过了海正冲和俞大志这两个正儿八经的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