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琳吧 关注:148,303贴子:237,200
  • 8回复贴,共1

〓☆琳→辉煌琳久☆〓探访小鹏母校:体操非小众 快乐体育让更多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偶像加油


1楼2009-04-16 13:51回复
      在金牌如繁星般闪过后,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到底该怎么办?举国体制下的体育发展,又该何去何从?以全民健身为终极目的的体育运动,又该如何到达彼岸?


    2楼2009-04-16 13:52
    回复
        2
        情形也确实如此。
        在邱琦的办公室采访时,不时有下了课的小男孩小女孩推门进来,邱琦不得不中断谈话,“出去出去,有事呢。”然后又把门关上。其中一个小女孩在出去时很“不满”地嘟着嘴:“又有事……”
        “他们经常跑进来找我玩,”邱琦说,“下课了,只要不出大门,就让他们玩。”
        在体操馆里,教练们和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除了训练时必要的严肃,甚至有时候的大声提醒,教练们总愿意逗一些年纪更小的孩子玩。
        4岁的王思杨(音)是她所在的那个组里年龄和个头最小的,来得也晚一些。带她们的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女教练。她在向全队交待训练内容之后,总要走向王思杨的跟前特别交待一下:“你就做150次行了”、“你用双脚一起来吧”。有时还会走过去,轻轻地搂住她,用手帮她纠正姿势。
        王思杨圆圆的脸,配上娃娃头,很可爱。
        在练习助跑后从跳板上起跳的动作时,王思杨跳完一次之后没有像队友们那样重新回去排队再来,而是“开了小差”:她笔直往前走到前面正在带蹦床的女教练面前,那位教练很自然地把她抱在怀里亲了亲,然后放在自己腿上坐着。王思杨就瞪着大眼睛看着队友们继续跳。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邱琦说,“不能只强调苦练,要让他们保持兴趣,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更注重一些。”
        但体操运动本身的辛苦,决定了兴趣往往是有限的。快10岁的小刘同学已经练了6年,问他喜不喜欢体操时,他说,“自己一个人练(动作),没人管时就很无聊;要是大家一起练,教练也在旁边教,就觉得有意思了。”
        这个小刘很有表现欲,他一直对摄影记者的镜头感兴趣,不时摆POSE要求照相,甚至还专门为此在双杠上表演了一套动作,“照我!叔叔你照我!”可是他还是承认:“我刚来的时候,还以为体操很好玩。”
        “经常有受不了苦的孩子,练到一半就不练了,”邱琦说,“有些好苗子,我们就得做工作,做孩子的,也做家长的。”
        在体操训练馆采访时,恰好一位教练正在大声对着电话讲话:“我什么时候过去合适?”放下电话,他对邱琦说:“有个8岁的小孩子,不愿意练了,他妈妈请了假,等会一起去做工作。”邱琦又补了一句:“这种(训练)状态起伏的时候,最容易在心理上出现波动。”


      3楼2009-04-16 13:54
      回复
          4
          在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分到长沙后,邱琦已经做了20多年的体操教练。在他的眼里,体操是所有运动的基础,而且是很好的一项运动。
          “练体操的人,在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对身体控制能力上都要好于常人,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至于外界认为的练体操长不高,邱琦认为那其实是一种误解:“作为专业选材来说,身高过高的确实不适合竞技体操。这一点我们在选材时就注意了,尽量选身材不算高的,而且父母等遗传因素我们考虑进去了。所以说,顶尖的体操运动员都不会太高,而不是说练体操把身体练矮了,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了解过很多体操运动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小孩子从小练体操,在学校里练,到俱乐部去练。他们的小孩子喜欢这个项目。”


        5楼2009-04-16 13:55
        回复
            采访手记 更高更快更强,还要更多
            其实,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邱琦并不是不知道,而只是没有想过而已。
            业余体操学校,即便是称为业余,也像很多其他的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存在的理由,或者说承担的责任,理所当然是为了给专业运动队输送人才。那么一旦失去了这个理由,似乎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而业余体校不再存在,各省专业队又有多少理由继续保持?事实上,在很多体育圈内人士里,探讨这些关于举国体制问题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外界。
            在表面上,举国体制带来的只是金牌。但金牌和成绩的效应一度被人忽视:它对于一项运动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显出效果的初期极为明显。比如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的乒乓热、羽毛球热、体操热。
            只是,竞技体育的偶然性和竞争激烈程度,必然带来成绩的起伏,同时也带来了“热”们的短暂性和不可持续性。在这个方面,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乐趣和普遍性的功用才是持久的动力。也就是说,只有体育运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并从中受益,这项运动才会更持续地发展。
            因此,“更高、更快、更强”,并不只是指尖子运动员,而是指全人类的“更高、更快、更强”。举国体制可以造就很多尖子,但不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
            北京奥运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员在羡慕我们的举国体制。相反,很多中国人则在试图真正从提高全民体质上思考问题。而如何让更多的人从体育运动中受益,这才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6楼2009-04-16 13:55
          回复
            完了,哈哈,SF


            8楼2009-04-16 19:15
            回复
              要灭了再说,哈哈


              9楼2009-04-16 19:16
              回复
                哦啦啦啦..也啦啦啦


                10楼2009-04-16 19:16
                回复
                  呼啦啦..哈哈


                  11楼2009-04-16 1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