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之 “捎他” 非“削他”
所谓的“削他”——辽宁男篮球迷助威的口号,不仅受到过省外媒体的质疑,省内的辽沈晚报(2016年02月17日)也曾发出《今年咱不喊“削他”,好吗?》的呼吁。
之所以招致非议,不应该因为其带有的侵略性,而应该因为其带有的血腥味。削,从刀,原本含有破开之义。
而“削”在方言中的语义,是被当作“打”来使用的。殊不知,它嬉里糊渎地为“捎”背了黑锅。
先说语音。捎,即可读作shāo,亦可读作xiāo。在《康熙字典》中,有“相邀切”;又有“思邀切,并音宵”;还有“先彫切,音萧”。因此,拙作《东北方言注疏》将“捎”之方音注为xiāo。
再说语义。捎,“击也”。——《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成语捎关打节之“捎关”和“打节”,应属并列关系的两个词组。关与节,在此同义;捎与打,亦应同义。
《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二十六回。对于自己脸上的青伤,冯紫英解释说,“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掠拂;扇打”,周汝昌先生《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对“捎”(shāo)的解释,似乎融入了翅膀的动作。不然,扇打之“搧”,或应作“搧”。扇,本应不含击打之义。
“捎”,较之赛场官方口号的“放开打”之“打”,似乎并无“僭越”之处。
再说“削”,音“xiāo”,又音“xuē”。——《新华字典》(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1998年)。但是,东北的父老乡亲,既不会把它读作“xiāo”,也不会把它读作“xuē”,而是要把它读作“xuě”。
在尹世超《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中,“削”之注音即为“xuě”。
“削他”,有瑕疵;“捎他”,没毛病!
所谓的“削他”——辽宁男篮球迷助威的口号,不仅受到过省外媒体的质疑,省内的辽沈晚报(2016年02月17日)也曾发出《今年咱不喊“削他”,好吗?》的呼吁。
之所以招致非议,不应该因为其带有的侵略性,而应该因为其带有的血腥味。削,从刀,原本含有破开之义。
而“削”在方言中的语义,是被当作“打”来使用的。殊不知,它嬉里糊渎地为“捎”背了黑锅。
先说语音。捎,即可读作shāo,亦可读作xiāo。在《康熙字典》中,有“相邀切”;又有“思邀切,并音宵”;还有“先彫切,音萧”。因此,拙作《东北方言注疏》将“捎”之方音注为xiāo。
再说语义。捎,“击也”。——《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成语捎关打节之“捎关”和“打节”,应属并列关系的两个词组。关与节,在此同义;捎与打,亦应同义。
《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二十六回。对于自己脸上的青伤,冯紫英解释说,“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掠拂;扇打”,周汝昌先生《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对“捎”(shāo)的解释,似乎融入了翅膀的动作。不然,扇打之“搧”,或应作“搧”。扇,本应不含击打之义。
“捎”,较之赛场官方口号的“放开打”之“打”,似乎并无“僭越”之处。
再说“削”,音“xiāo”,又音“xuē”。——《新华字典》(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1998年)。但是,东北的父老乡亲,既不会把它读作“xiāo”,也不会把它读作“xuē”,而是要把它读作“xuě”。
在尹世超《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中,“削”之注音即为“xuě”。
“削他”,有瑕疵;“捎他”,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