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生吧 关注:22,430贴子:9,467
  • 15回复贴,共1

1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成功上岸--选择和努力不可偏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历过311教育学统考(一战)和南师自主命题(二战),初试350,复试逆袭成功,选择、努力和方法不可偏废,坚持和重复才是真正的考验。考研是个重复的过程,但绝非是简单的背诵、刷题,方法和复盘、心态和运气,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你已然是自己的英雄!
经历过两次考研,也经历过工作辞职,让我明白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选择考研,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更加清楚要以何种态度去面对生活给予你的重量。迎难而上既可以坦然处之也可以是头破血流,但无论是哪一种状态,以后的某一刻你都会感恩那个时候的自己开始懂得了承担责任,用一种中庸柔和的心态笑对种种磨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20 13:36回复
    一战华东,二战南师。辞职专心备考,复试成功逆袭。选择、努力和运气,你具备了多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20 13:38
    回复
      之后楼主会和大家谈谈考研失败的反思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20 13:40
      回复
        一战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纳为:思路模糊,方法失当。
        一战虽然目标明确定位华东师范大学课教论专业,但是对于自己喜欢与否、长短期计划、方法等学习思路非常模糊,可以说脑子里是“一团浆糊”,稀里糊涂的开始看书、背诵、做题。
        没有长短期计划,就像是没头的苍蝇,效率低下,看似努力,实则是在浪费时间。专业课的参考书和考研大纲解析背诵了4遍有余,往年真题刷了4遍,也买了所谓的预测题疯狂的背诵,没有方法可言,全凭“一腔孤勇”,失败在所难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4-20 13:41
        回复
          一战虽以失败告终,但也让我有所收获,让我明白「选择和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首先目标院校的选择至少要考虑两个因素:个人喜好和社会需要。个人喜好决定了你能坚持多久,这不仅仅包括了考研复习期间的坚持,也包括了你在读研期间的坚持。社会需要是指大家所关心的工作问题,读这个专业是否好找工作。关于第二点,我认为大家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我经历过春招、成功应聘、辞职二战,更让我明白平台和实力的重要性。当你肚子里有了“墨水”,有了实力,还怕没有机会吗?怕只怕当机会在你面前,你却无法有选择的权利。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4-20 13:41
          回复
            其次是方法。一战是单就专业课而讲我简单的以为教育学(文科)只要背诵、刷题就可以了,然而成绩告诉我错了。背诵有方法技巧,刷题也要总结复盘。考研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但并非简单的重复,每一次有新的收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习和进步,否则就是精力和时间的消耗,是表面上的、看似十分的“努力”,没有达到事半功倍,反而实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20 13:41
            回复
              ☁️🌞   ☁   ☁
                 ☁ ✈   ☁  🚁
               🏬🏨🏫🏢🏤🏥🏦🏪
              👬🌲 / 🚶 l🚍  \🌳👫
               🌳/ 🚘 l 🏃  \🌴🐈
              🌴 /  🐢 l 🚔  \🌲👯
              🌲/🚖   l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4-20 13:42
              回复
                今天分享一下自身专业课(自命题)的复习方法:
                (1)准备阶段。在正式复习之前,至少要清楚列出自己需要复习几本书或是几个部分、各部分或书在考试中的比重、各部分或书的内部在考试中的比重大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重难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稳扎稳打。例如,南师自命题中需要看五个部分、8本书(教育学原理3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2本),在考试中教育学原理所占比重最大(约45%),而在教育学原理中课程、教学、师生关系等部分相较于其他章节更为重要。
                (2)框架阶段。第一遍看书的过程中能记住的知识点很少,所以要摆正姿态、戒骄戒躁、不要强求,但至少要做到记忆整本书的框架、每一章框架。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喜欢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看完一节动手画出这一节的线索,一章结束后用一张大白纸列出整章的框架,注意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而非长篇大论,用记号笔标出重点(所以准备阶段要做好)。
                (3)重复记忆。在熟练记忆所有框架的基础上,对框架进行“润色丰富”。整个考研的过程,我把它理解为选择、重复、方法和心态四个部分。而对于教育学的学习,重复记忆则显得更为重要。之前我们列框架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第一遍的理解记忆,重点在于分清重难点,从而在正式考试地过程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第二遍至第三遍的记忆则是从重点入手。
                (4)输出阶段。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真正的考试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所以最后的模拟非常重要,我主要是分为考点巩固和全真模拟两个部分。
                (5)预测阶段。虽然我们强调要全面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但是到了冲刺阶段,特别是考前3~4天的时间,我们没有办法背诵那么多,所以我的做法是在之前背诵和做题过程中,把我感觉会考的知识点以及常考的高频知识点罗列出来,考前背诵一遍,考试前一天晚上再背一遍,考前一周主要是过一遍之前标记的重点。
                综上所述,专业课复习要有耐心,千万不要在意别人复习了多少遍,要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不断提醒自己越到最后越要稳住,坚持很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21 15:24
                回复
                  想问一下学姐(学长)本科是什么专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5-02 18:20
                  收起回复
                    哇,学姐!!我本科也是小学教育,20考研的,我现在确定不了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怎么办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24 18:55
                    回复
                      学姐南师竞争压力大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8-07 18:14
                      回复
                        可以加个好友吗?想咨询一下关于教育学考研的一些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1-22 19:32
                        回复
                          学姐留个企鹅号呗


                          17楼2019-03-03 20:10
                          回复
                            学姐可以跟你交流一下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3-06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