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和香吧 关注:124贴子:259
  • 3回复贴,共1

《古法龙涎香配方及制作经验总结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平制龙涎香和梅花香最多,前后数年尝试香方数百,满意者寥寥,耗材无数,通俗来说就是,太烧钱啦。所以分享一点点自己的经验,供各香友参考。
不足以及失误之处还请大神不吝指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23 00:31回复
    一,内府龙涎香:沉香、檀香、乳香、丁香、甘松、零陵香、丁香皮、白芷各等分,龙脑、麝香各少许。
    右为细末,热汤化雪梨膏和作小饼脱花,烧如常法。
    这是一个没有明确重量的皇室香方,反正是前八味一样多,龙麝随意加点。依各人喜好用多少。重点讲下雪梨膏。雪梨膏在唐朝就有了,主要用梨、蜂蜜以及很多中药材一起熬制,有其特别的香味。自己熬纯雪梨膏却偏酸,入香不甚美好。
    另:在《陈氏香谱》里,此方多了“藿香、玄参”二种,无龙脑、麝香,以炼蜜和。
    二,王将明太宰龙涎香:金颜香一两、石脂一两(为末,须西出者,食之口涩生津者是)、龙脑半钱(生)、沉檀各一两半、麝香半钱(绝好者)
    右为末,皂儿膏和入模子脱花样,阴干爇之。
    《香乘》对石脂的注解是“石类,性黏……”因此有香友认为是起粘合作用,恐有误。因为此方是用皂儿膏和,皂儿膏即皂儿米熬制的膏,粘性很好,味道清新带甜香,用作脱花印饼,添加量为香粉的二十分之一足矣(皂儿米熬化后会变得非常多)。石脂生闻是干净的泥土香气,入口嚼却有淡淡的药香及木香调。联想《墨娥小录》的赛龙涎饼子,用“东壁土”来制,而世人对龙涎香的描述又多有泥土味,所以石脂或许就是为了“泥土味”而来。
    麝香绝好者就是当门子了。极贵。
    另:有很多香友将金颜香理解为安息香,这是不对的。书上对安息、金颜均有各自的篇幅介绍,二者相差甚远。
    三,杨吉老龙涎香:沉香一两、紫檀(即白檀中紫色者)、甘松一两、脑麝各二分。
    制作方法太长懒得打字请自行查阅。
    后面还要加入数量不详的龙涎香、蔷薇水、苏合油、甲香溲为饼子。
    以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甘松来入此香,无论理得多干净,甘松都夺味,且多数人认为是臭的(特别是远闻的时候)。我反复做过几次,均失败。
    另:蔷薇水不是玫瑰纯露,书上也有介绍的。
    四,亚里木吃兰脾龙涎香:蜡沉二两(蔷薇水浸一宿,研细)、龙脑二钱、龙涎半钱。
    共为末,入沉香泥,捻饼子窨干爇。
    蜡沉即沉香软油料,外观黄,软,故名“蜡沉”(参阅沉香考证十九则)。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就是黄奇楠了。价太高,根本不敢用。也因为是用的蜡沉,所以此香无需其他辅料即可捻为饼子。而你若用其他沉香来替代蜡沉,是没办法在不加入辅料的前提下捻成形的。
    五,龙涎香一:沉香十两、檀香三两、金颜香二两、麝香一两、龙脑二两。
    右为细末,皂儿胶脱作饼子,尤宜作带香。
    比较简单的一个方子,味道也不错。
    六,龙涎香二:檀香二两(紫色好者剉碎,用鹅梨汁并好酒半盏浸三日,取出焙干)、甲香八十粒(用黄泥煮二三沸,洗净油煎赤,为末)、沉香半两、生梅花脑子一钱、麝香一钱。
    右为细末,以浸沉梨汁入好蜜少许拌和得所用,瓶盛窨数日于密室无风处,厚灰盖火烧一炷,妙甚。
    这个香也很有特色,甲香比例大,略有腥气,但扩散性极佳。生梅花脑子即生龙脑,指自然条件下分泌出来的龙脑香,现在基本也不用想了。
    七,龙涎香三:此香没有制过,因不知笃耨皮为何物。
    八,龙涎香四:沉香一斤、麝香五钱、龙脑二钱。
    右以沉香为末,用碾成膏,麝用汤细研化汁入膏内,次入龙脑研匀,捻作饼子烧之。
    越少材料的方子材料越要用好,特别又是加入龙脑麝香的,用差一点点,味道就往马应龙那里去了……
    九,龙涎香五,主肉豆蔻香,按现代人的欣赏标准,这个以及后面的南蕃龙涎香、龙涎香(沈),都药香过重,不太受人喜爱。
    十,智月龙涎香:沉香一两、麝香一钱、米脑一钱半、金颜香半钱、丁香一钱、木香半钱、苏合油一钱、白芨未一钱半。用皂荚胶调,加入石臼捣千余下,用花模印制。
    从各个香方上来推断,苏合油应该是非常好闻的,比如“李主帐中香”第一条,削沉香浸入苏合油中一百天即可熏用。但现在的苏合油却异味非常大,根本不敢用。另外苏合油当然不是苏合香啦,不然“李主”怎么浸得了沉香。还有木香也是非常抢味的材料,熏这个的时候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在烤羊肉串。
    十一,龙涎香(新)
    不知道泾子香是什么。
    十二,古龙涎香(补)
    同苏合油一条。
    十三,古龙涎香(一)
    同甘松一条。
    十四,古龙涎香(二)
    思笃耨找不到。
    素簪花买不到。《香典》写的是“素馨花”,“素馨”与“素簪”一个相似度很高的字之差却完全是两样东西。买了一小包素馨,合出来并不如意。但素簪没有,只好买了十株小苗种在阳台,现在刚开始生长……
    十五:古龙涎香(三)
    蕃栀子不确定为何物。
    十六:白龙涎香。
    大量的寒水石。此方只适合印饼用(事实上大多数龙涎香都是印饼用,这应该是某种传统,并且烧龙涎香也应该是有其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因为有看到过一句话说“烧如龙涎香法”),搓成小香丸熏味道会有点太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23 00:32
    回复
      十七:小龙涎香(一)
      其中的“白敛”是比较独特的存在,除了古代的美白面膜用到这个,其他香方似乎就只有这一个用到他了。
      十八:小龙涎香(二)
      沉香二两、龙脑五分
      用鹅梨汁调和制成香饼。
      清代王訢《青烟录》说的“此小品之最清厚者。以三匀煎较之,减麝脐而济以梨汁……”应该就是此款小龙涎了。
      三匀煎:做为历史上达官显贵群体中的名香,只用沉香、龙脑、麝香三味材料调制。
      后面还有几个就不仔细写了,十二点过了都。。。也没什么特别好的。
      “龙津香”里的“水麝”可能是“河狸香”,但《香典》写的是“木麝”,这又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东西。另外这个方里甘松是“洗净”,也是比较特殊的。在“甘松”一条的介绍里说的是“不可水洗,损香”,但“龙津香”把它洗了,至于是水洗还是酒洗或是茶洗就不得而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23 00:32
      回复
        只有自己慢慢调试才行,很多香方里的材料真的不好分辩,说不定是常见的东西也不尽然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4-27 07: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