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香气纯正,优雅细腻;酒体甘冽净爽、柔绵和谐;具有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本的品典型风格。

这是国家食品标准对酱香型白酒感特征的描述。一提到酱香型白酒,很多人都会想到茅台,但其实除了茅台之外还有许多酱香型白酒品牌,其中就包括承袭华氏酱香工艺的张支云酒。
对于酱香型白酒,张支云老先生有不一样的情感,这与他70多年酿造酱香白酒的经历息息相关:13岁进入华氏成义酒坊做学徒,后成为华氏掌酒师傅郑应才唯一关门弟子,并得其真传。1951年与其它五位酒师开创茅台酒厂六大酒师时代,期间培养了季克良、袁仁国、吕仁怀等一大批酿酒大师。
一生只为酱香白酒而来,退休之后的张老,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缔造了以自己命名的酱香品牌——张支云酒。而酒厂选址位于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

话说,张老酱香技艺得华氏真传,这酿造酱香型白酒,为何非得选在茅台镇呢?
一、独特的水
很多人传言,酿造酱香型白酒采用的是茅台镇独特的山泉水,事实上并非如此,茅台镇上数千家酒厂,酿酒用水均是来源于赤水河的河水。但虽是赤水河水,却也依然独特。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全长444.5公里,所经流域四分之三在大山之中,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素有“美酒河”之称。
茅台镇便坐落于赤水河上中游节点处,源头到茅台镇段,泉井、陷穴、伏流甚多,岩溶发育,傍河台地少,这就使得河水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造出的酒特别甘美。

二、独特的环境
赤水河水流经400多公里,但能酿造纯正酱香的茅台镇只有一个。很明显,除了赤水河河水好外,茅台镇独特环境也极为关键。
白酒酿造最重要的过程莫过于发酵,这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绝配,茅台镇这个云贵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恰恰有着完美发酵最需要的两个条件:气候与微生物。
茅台镇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的气候对酒料的发酵、熟化恰到好处。更奇妙的是,这种亘古有之的气候,也造就了茅台镇特有的微生物群。

据研究显示,纯正的酱香型白酒,内含1400多种独特气味成分,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和不挥发的,其中至少还有至少90多种利用现代科技也无法鉴别区分。
三、独特材料
说到材料,不得不提原产于贵州仁怀当地特色的红缨子糯高粱,俗称小红粮,当地人也称其为“沙”。这种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与其它高粱相比支链淀粉(多糖,利酿酒)含量高出1/3左右。
小红粮还含有一种特殊元素——单宁。这种元素同样存在于葡萄酒,由葡萄籽、皮、梗发酵产生,适量有益于心脏血管疾病的预防。单宁也是一种天然防腐剂。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而这陈年的醇香便是由单宁决定。

四、独特工艺
白酒香型的确立,是建国后进行的。而酱香工艺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经流传,这种技术就叫回沙工艺。1915年,华氏成义烧坊的“回沙茅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自此回沙茅台工艺声名鹊起。
回沙工艺极为复杂,流程经历制曲、两次投料、9次蒸馏、8次发酵、7次取酒等总计一百多道工序,之后还要老酒勾兑、长期陈放,整个过程从备料到出厂需五年之久。

据张支云老先生描述,其师郑应才(1880-1956年——华氏成义烧坊大酒师)曾向他这位关门弟子透露,回沙茅酒技艺实际上也融合了来自山西的手艺。
回溯历史,这种说法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前清时代,贵州不产食盐,所有食盐都是由四川接济,但是运销川盐的营生实际上都掌握在晋陕盐商之手。而清末茅台酒发迹之时,主要销售渠道便是贵州省内的大小盐号。

好水、好料、好环境是茅台镇最独特之处,离开了这些,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茅台镇成为中国第一酒镇原因。
张支云酒,重新缔造中国酱酒品尝和收藏的稀世珍品,成为茅台镇国家级酒师和酱香泰斗的扛鼎之作,继续传扬一个百年家族的传奇历史。

这是国家食品标准对酱香型白酒感特征的描述。一提到酱香型白酒,很多人都会想到茅台,但其实除了茅台之外还有许多酱香型白酒品牌,其中就包括承袭华氏酱香工艺的张支云酒。
对于酱香型白酒,张支云老先生有不一样的情感,这与他70多年酿造酱香白酒的经历息息相关:13岁进入华氏成义酒坊做学徒,后成为华氏掌酒师傅郑应才唯一关门弟子,并得其真传。1951年与其它五位酒师开创茅台酒厂六大酒师时代,期间培养了季克良、袁仁国、吕仁怀等一大批酿酒大师。
一生只为酱香白酒而来,退休之后的张老,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缔造了以自己命名的酱香品牌——张支云酒。而酒厂选址位于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

话说,张老酱香技艺得华氏真传,这酿造酱香型白酒,为何非得选在茅台镇呢?
一、独特的水
很多人传言,酿造酱香型白酒采用的是茅台镇独特的山泉水,事实上并非如此,茅台镇上数千家酒厂,酿酒用水均是来源于赤水河的河水。但虽是赤水河水,却也依然独特。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全长444.5公里,所经流域四分之三在大山之中,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素有“美酒河”之称。
茅台镇便坐落于赤水河上中游节点处,源头到茅台镇段,泉井、陷穴、伏流甚多,岩溶发育,傍河台地少,这就使得河水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造出的酒特别甘美。

二、独特的环境
赤水河水流经400多公里,但能酿造纯正酱香的茅台镇只有一个。很明显,除了赤水河河水好外,茅台镇独特环境也极为关键。
白酒酿造最重要的过程莫过于发酵,这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绝配,茅台镇这个云贵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恰恰有着完美发酵最需要的两个条件:气候与微生物。
茅台镇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的气候对酒料的发酵、熟化恰到好处。更奇妙的是,这种亘古有之的气候,也造就了茅台镇特有的微生物群。

据研究显示,纯正的酱香型白酒,内含1400多种独特气味成分,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和不挥发的,其中至少还有至少90多种利用现代科技也无法鉴别区分。
三、独特材料
说到材料,不得不提原产于贵州仁怀当地特色的红缨子糯高粱,俗称小红粮,当地人也称其为“沙”。这种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与其它高粱相比支链淀粉(多糖,利酿酒)含量高出1/3左右。
小红粮还含有一种特殊元素——单宁。这种元素同样存在于葡萄酒,由葡萄籽、皮、梗发酵产生,适量有益于心脏血管疾病的预防。单宁也是一种天然防腐剂。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而这陈年的醇香便是由单宁决定。

四、独特工艺
白酒香型的确立,是建国后进行的。而酱香工艺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经流传,这种技术就叫回沙工艺。1915年,华氏成义烧坊的“回沙茅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自此回沙茅台工艺声名鹊起。
回沙工艺极为复杂,流程经历制曲、两次投料、9次蒸馏、8次发酵、7次取酒等总计一百多道工序,之后还要老酒勾兑、长期陈放,整个过程从备料到出厂需五年之久。

据张支云老先生描述,其师郑应才(1880-1956年——华氏成义烧坊大酒师)曾向他这位关门弟子透露,回沙茅酒技艺实际上也融合了来自山西的手艺。
回溯历史,这种说法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前清时代,贵州不产食盐,所有食盐都是由四川接济,但是运销川盐的营生实际上都掌握在晋陕盐商之手。而清末茅台酒发迹之时,主要销售渠道便是贵州省内的大小盐号。

好水、好料、好环境是茅台镇最独特之处,离开了这些,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茅台镇成为中国第一酒镇原因。
张支云酒,重新缔造中国酱酒品尝和收藏的稀世珍品,成为茅台镇国家级酒师和酱香泰斗的扛鼎之作,继续传扬一个百年家族的传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