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之恋
青松/文
学校后山有几株苦楝树。农历谷雨前后,春暖花开之日,樟香馥郁之时,苦楝树上的枣花也悄悄地开了。
那是一种极细小的花。枝丫间长出瘦瘦的花干,干顶伸出五六个花束,花苞开出五六片淡白色花瓣,中间伸出一个小小的花蕊,紫色的外衣包裹着黄色的花芯,形成一个淡紫色的花球。
伫立树下,抬头仰望,成千上百花朵散放出一阵接一阵的清香,虽然没有樟树花香的馥郁,但随着春风沁入你的鼻腔,滋润你的肺腑,让人陶醉,让人入梦。它让我想到了童年,想到了故乡,故乡的老屋,老屋前后的枣树,老屋里外劳作的母亲……
母亲出生于1935年,今年83岁。现在,她还在老家,一个人守着那间老屋,自己种菜,生火做饭,不肯到儿女家里吃轮供。我几次要接她到温岭来,她都说路途遥远,不能坐车。我让她搭飞机来,她也不肯。我估计,她一是怕人生地不熟,不会说普通话而住不下去,二是怕麻烦我。我猜测,她还有一个不肯说出来的理由,就是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怕自己一口气上不来,客死异乡,不能身亲故土。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我好多次开车回家,要带她来,好孝敬一下,但她连一次也没有来过,只是搭鸡蛋(湖南方言,指把鸡蛋放在别人的车上带过来)给我吃,在电话里叮嘱我开车慢点,又说村里这个那个老人没了……
早些年,因为意外,爷爷被老屋压死了。父亲是遗腹子,从小跟着他的舅舅长大。母亲十多岁嫁到李家,分家后,连屋都没有一间。我家人丁兴旺,母亲生育了五子二女,蜗居在三间小茅屋中。幸亏母亲会种菜,养活了一大家子。母亲平时还到粮站运稻谷赚工钱。因为母亲的辛勤劳动,加上精打细算,印象中,我们兄弟姐妹没有穿过补丁衣服,没有饿过肚子。母亲的小腿上,一条条血管弯弯曲曲,比蚯蚓还大。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过劳引起的静脉曲张。
母亲为人正直,从不粘摸别人(湖南方言,指不贪别人的小便宜)。小时候,我们有时在外面捡了别人的小东西,她总是责令我们放回原处。还记得当时,我跟在生产队的打谷机后捡禾线子,看到有未打完的禾把子,就顺手拿一把回家喂鸡,母亲看到后,很不高兴,对我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背到老。”她让我把那把整齐的禾谷送回公家田里去。
母亲极爱整洁卫生。我们的衣服脏了,就脱下扔在墙角,她每天抱走,洗得干干净净,折得整整齐齐。过年时,被子洗好后,她还浸泡上米浆,晒干。盖上后,既有阳光的温暖,又有米浆的清香,我们在温暖中酣然入眠。菜园里一根杂草也没有,被母亲拔得干干净净,好像扫帚扫过一样光滑。
母亲乐善好施。过去那么艰苦的岁月,那么重的负担,都没有摧垮她那颗善良的心。村里有一个叫金莲的妇女,三子一女,丈夫是个酒鬼,一喝酒就打滚耍疯。一到青黄不接,金莲就端着一个盆子两头借米,借来借去借不到时,总会转到我们家来。明知道不一定有得还,母亲总是按她说的数目借给她,从不让她白跑一趟。生产队里有一个单身汉,从外乡来的,从小父母双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有时他弟弟从外乡来,哥哥外出了,母亲就邀他来家里吃饭。几年后,这个单身汉入赘到外村,为感谢母亲,就把他的旧茅房无偿给了我家,大哥结婚时,才有了安身之所。家里人多,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母亲从不拢桌,总是拿把扫帚扫地,或者给我们端饭盛菜,我们叫她吃饭,她总说:“你们吃喏,我等一下吃。”
我那命苦的母亲,看到枣花我又想起了你!你坚强善良,乐善好施,洁身自爱,就像这小小的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苦楝树一样,把美丽芬芳留在这世界上,教我们生活,教我们向上,教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苦难和不幸的命运,并把它传承到永远……
青松/文
学校后山有几株苦楝树。农历谷雨前后,春暖花开之日,樟香馥郁之时,苦楝树上的枣花也悄悄地开了。
那是一种极细小的花。枝丫间长出瘦瘦的花干,干顶伸出五六个花束,花苞开出五六片淡白色花瓣,中间伸出一个小小的花蕊,紫色的外衣包裹着黄色的花芯,形成一个淡紫色的花球。
伫立树下,抬头仰望,成千上百花朵散放出一阵接一阵的清香,虽然没有樟树花香的馥郁,但随着春风沁入你的鼻腔,滋润你的肺腑,让人陶醉,让人入梦。它让我想到了童年,想到了故乡,故乡的老屋,老屋前后的枣树,老屋里外劳作的母亲……
母亲出生于1935年,今年83岁。现在,她还在老家,一个人守着那间老屋,自己种菜,生火做饭,不肯到儿女家里吃轮供。我几次要接她到温岭来,她都说路途遥远,不能坐车。我让她搭飞机来,她也不肯。我估计,她一是怕人生地不熟,不会说普通话而住不下去,二是怕麻烦我。我猜测,她还有一个不肯说出来的理由,就是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怕自己一口气上不来,客死异乡,不能身亲故土。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我好多次开车回家,要带她来,好孝敬一下,但她连一次也没有来过,只是搭鸡蛋(湖南方言,指把鸡蛋放在别人的车上带过来)给我吃,在电话里叮嘱我开车慢点,又说村里这个那个老人没了……
早些年,因为意外,爷爷被老屋压死了。父亲是遗腹子,从小跟着他的舅舅长大。母亲十多岁嫁到李家,分家后,连屋都没有一间。我家人丁兴旺,母亲生育了五子二女,蜗居在三间小茅屋中。幸亏母亲会种菜,养活了一大家子。母亲平时还到粮站运稻谷赚工钱。因为母亲的辛勤劳动,加上精打细算,印象中,我们兄弟姐妹没有穿过补丁衣服,没有饿过肚子。母亲的小腿上,一条条血管弯弯曲曲,比蚯蚓还大。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过劳引起的静脉曲张。
母亲为人正直,从不粘摸别人(湖南方言,指不贪别人的小便宜)。小时候,我们有时在外面捡了别人的小东西,她总是责令我们放回原处。还记得当时,我跟在生产队的打谷机后捡禾线子,看到有未打完的禾把子,就顺手拿一把回家喂鸡,母亲看到后,很不高兴,对我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背到老。”她让我把那把整齐的禾谷送回公家田里去。
母亲极爱整洁卫生。我们的衣服脏了,就脱下扔在墙角,她每天抱走,洗得干干净净,折得整整齐齐。过年时,被子洗好后,她还浸泡上米浆,晒干。盖上后,既有阳光的温暖,又有米浆的清香,我们在温暖中酣然入眠。菜园里一根杂草也没有,被母亲拔得干干净净,好像扫帚扫过一样光滑。
母亲乐善好施。过去那么艰苦的岁月,那么重的负担,都没有摧垮她那颗善良的心。村里有一个叫金莲的妇女,三子一女,丈夫是个酒鬼,一喝酒就打滚耍疯。一到青黄不接,金莲就端着一个盆子两头借米,借来借去借不到时,总会转到我们家来。明知道不一定有得还,母亲总是按她说的数目借给她,从不让她白跑一趟。生产队里有一个单身汉,从外乡来的,从小父母双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有时他弟弟从外乡来,哥哥外出了,母亲就邀他来家里吃饭。几年后,这个单身汉入赘到外村,为感谢母亲,就把他的旧茅房无偿给了我家,大哥结婚时,才有了安身之所。家里人多,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母亲从不拢桌,总是拿把扫帚扫地,或者给我们端饭盛菜,我们叫她吃饭,她总说:“你们吃喏,我等一下吃。”
我那命苦的母亲,看到枣花我又想起了你!你坚强善良,乐善好施,洁身自爱,就像这小小的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苦楝树一样,把美丽芬芳留在这世界上,教我们生活,教我们向上,教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苦难和不幸的命运,并把它传承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