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本来没有打算要写。今天来帖吧看看,看到有些朋友对林浩的“质疑”可谓喋喋不休。心里很不舒服。一个十岁的孩子他错在哪里?他的救人行为到底是触犯了那些人的“天条”?
自林浩离开上海回成都读书和生活,他就离开了我的“视线”。浩子对于我来说就象断了线的风筝。上个月,我去了次成都看望了林浩。去了林浩的新家,去了林浩的新学校——盐道街小学。在短暂的时间里我马不停蹄去了映秀,我看到的是灾区的百姓们在积极和乐观地重建家园。“5.12”给人们所带来的伤痛正在渐渐淡忘,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恰如林浩所说的那样“盼望家家都有好日子。”
林浩家的板房在渔子溪村的一个平整的山坡上,当林浩以前的同学见到林浩的外婆带我来到地震遗址时,那些小伙伴们就冲着我和林浩的外婆叫喊这:“林浩、林浩”。由于地理原因,映秀显得地少人多。林浩拉着我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这里是“5.12地震遇难者公墓”。当时正值“清明”前夕,陆陆续续见有人来祭奠他们的亲人的亡灵。我们的心情和那些来祭奠的人们是一样的,伤感而又沉重。
映秀的一切都在百废待兴,原来的映秀老镇已经无法居住。我带这林浩和他的以前的同学来到如今映秀镇的临时商业网点(板房)的电玩房打电玩时,我看到的是乡亲们亲热地和林浩打着招呼,而林浩则是很有礼貌的回应着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映秀镇是热闹的,而林浩听到的是乡音,见到的是和他一样说着家乡话的父老乡亲的亲切的面容。
在渔子溪生活着林浩的一大家子,他们和左邻右里融洽友善地相处,林浩的救人事迹早已家喻户晓。在映秀,人们并没有把林浩当成英雄人物。在所有的眼里,林浩只是一个普通的“十龄童”。无论是映秀镇还是渔子溪村,人们在平静的生活自己的世界里。人们随遇而安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规划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
至于外界流传的那些毫无根据的言论,也让我们看清了一种心态。其实说到底,有这样的心态是人之常情。人们经过了死里逃生后产生的心理落差,所有善良的人们是能够理解。但如果因为有这样的落差,而来恶意伤害一个勇敢、善良和无辜的孩子,那是我们所不能允许和容忍的。
自林浩离开上海回成都读书和生活,他就离开了我的“视线”。浩子对于我来说就象断了线的风筝。上个月,我去了次成都看望了林浩。去了林浩的新家,去了林浩的新学校——盐道街小学。在短暂的时间里我马不停蹄去了映秀,我看到的是灾区的百姓们在积极和乐观地重建家园。“5.12”给人们所带来的伤痛正在渐渐淡忘,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恰如林浩所说的那样“盼望家家都有好日子。”
林浩家的板房在渔子溪村的一个平整的山坡上,当林浩以前的同学见到林浩的外婆带我来到地震遗址时,那些小伙伴们就冲着我和林浩的外婆叫喊这:“林浩、林浩”。由于地理原因,映秀显得地少人多。林浩拉着我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这里是“5.12地震遇难者公墓”。当时正值“清明”前夕,陆陆续续见有人来祭奠他们的亲人的亡灵。我们的心情和那些来祭奠的人们是一样的,伤感而又沉重。
映秀的一切都在百废待兴,原来的映秀老镇已经无法居住。我带这林浩和他的以前的同学来到如今映秀镇的临时商业网点(板房)的电玩房打电玩时,我看到的是乡亲们亲热地和林浩打着招呼,而林浩则是很有礼貌的回应着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映秀镇是热闹的,而林浩听到的是乡音,见到的是和他一样说着家乡话的父老乡亲的亲切的面容。
在渔子溪生活着林浩的一大家子,他们和左邻右里融洽友善地相处,林浩的救人事迹早已家喻户晓。在映秀,人们并没有把林浩当成英雄人物。在所有的眼里,林浩只是一个普通的“十龄童”。无论是映秀镇还是渔子溪村,人们在平静的生活自己的世界里。人们随遇而安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规划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
至于外界流传的那些毫无根据的言论,也让我们看清了一种心态。其实说到底,有这样的心态是人之常情。人们经过了死里逃生后产生的心理落差,所有善良的人们是能够理解。但如果因为有这样的落差,而来恶意伤害一个勇敢、善良和无辜的孩子,那是我们所不能允许和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