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就是填报志愿。2017年部分省份高考录取批次有变化,考生看过来。
广东、四川合并专科录取批次
除了本科批次合并以外,广东、四川两省份对专科批次也进行了调整。广东省将第三批专科A类和B类院校合并为第三批专科,四川省也将专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为新的专科批。
山东、海南合并本科一批、二批
2017年起,山东省夏季高考将原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合并后,该省高考录取减少至5个批次,具体包括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
海南省也对原本科一批、二批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录取批次为提前批次、普通本科院校批次、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院校批次及专科批次,各批次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北京、天津、江苏等7省份取消“三本”
继河北、湖北、辽宁等地将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之后,2017年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河南、云南、新疆等7个省份也相继取消了本科三批。
录取批次调整后,志愿设置也会相应有所变化。以北京为例,以往本科二、三批均可填报6所院校志愿,取消本科三批后,本科二批可填报10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及是否服从院校专业调剂。
再如新疆,以往本科二批、三批均设1个院校志愿组,下设9个平行院校志愿,取消“三本”后,本科二批设1个院校志愿组,下设18个平行院校志愿。志愿设置的调整需要考生做好功课,提前规划院校志愿。

【注】如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最新政策,请以新政策为准。
三本“帽子”被取消,公办民办高校界限淡化
三本院校大多数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与一、二本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尽管按设置初衷,“一、二、三本”仅是录取批次的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公办本科文凭与民办本科文凭都属相同水平的“普通高等本科文凭”。然而,不少学生会因考取三本而选择复读,而诸多优秀民办院校却带着三本的“帽子”,艰难地在招生中获取优质生源。
“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三本不再 低人一等 ,而是可以和二本 平起平坐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明认为,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录取,这样的政策对三本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张明介绍说,该校作为一所三本院校,近年来也有超过二本线录取的专业,但因为带着三本的“帽子”,考生在填报时总是心有芥蒂。合并之后,实行6个平行志愿填报,体现了二本、三本的平等,学校因此也可以录取到更优质的生源。
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对于实力较强的民办院校来说是“春天来了”,而对于实力较弱的民办院校却可能是“寒冬将至”。以2014年高考为例,不少特色不明显、收费较高、就业较窄、位置较为偏远的民办院校遭遇“零投档”的尴尬。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在二本、三本批次一共有40所高校去年在川遭遇“零投档”,而其中29所高校是民办三本院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院长曾令秋认为,取消三本批次招生,有助于人们淡化公办民办教育界限。作为以民办院校为主的三本院校,更是要利用好办学自主权,突出学校特色,实现差异化培养。“即使办学历史不长,传统的文理科不强,但只要有跟社会经济主战场相对接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就能适应社会需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招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温馨提示
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和家长盲目追求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小编通过分析历年导致考生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志愿填报的三大规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

规律一:
地域:区域扎堆,考生撞车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每年都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大热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地往这些城市里“挤”。但无奈招生名额有限,如果你的实力不足,就有可能落榜。
1. 院校的地域选择应尽量广一些、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东西南北都填,不但能减少落榜的概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 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与其在大城市读实力较弱,甚至是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还不如去中小城市选择实力雄厚、有特色专业的院校。一般情况下,填报边远地区的院校,能提高志愿命中率,读到含金量比较高的院校和专业。

规律二:
院校:切勿被校名所蒙蔽
考生和家长除了喜欢名声在外的综合型大学,还非常热衷带电子、科技、理工、交通、财经、政法以及航空航天等字眼的专业型大学。许多人认为进入这些院校的学生肯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这些院校年年都会成为考生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考生不顾后果,不留后路,让这些热门院校在自己的志愿表上扎堆,“上线落榜”就不足为奇了。
1. 了解一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理性地填报志愿,不盲目报考热门院校,做到该冲的冲该稳的稳。
2. 保持志愿梯度,即在同一组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是参考院校历年调档分数线,把志愿院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相邻的院校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前面的志愿能“冲”,中间的志愿能“稳”,后面的志愿能“保”的格局。
3. 做到准确定位,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盲目攀高。刚上批次线的考生,不要挤热门院校的门槛,求“稳”的做法是第一志愿选择本省院校,或是冷门院校,或是刚从二本升格为一本的院校。

规律三:
专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估计着能够跨过某所高校的门槛,就力拼外语、新闻、医学、金融、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然而,如果你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这些热门专业,将会成为志愿填报的失败案例。
1. 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来挑选专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另外,除了从兴趣出发,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身体以及各门功课成绩和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量做到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2. 想要填报志愿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说需要高出该校投档线15分以上,如果想要保险一点,那就必须具备高出该校投档线30分以上的优势。
3. 正确的专业志愿填报法是“冷热搭配”,形成梯度,按照“热到冷”的原则安排专业,同时再加上“服从专业调剂”这道最后的防线。如果没有意外,一般只要上了投档线,就能圆你的大学梦。
来源丨高考网
·end·
广东、四川合并专科录取批次
除了本科批次合并以外,广东、四川两省份对专科批次也进行了调整。广东省将第三批专科A类和B类院校合并为第三批专科,四川省也将专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为新的专科批。
山东、海南合并本科一批、二批
2017年起,山东省夏季高考将原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合并后,该省高考录取减少至5个批次,具体包括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
海南省也对原本科一批、二批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录取批次为提前批次、普通本科院校批次、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院校批次及专科批次,各批次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北京、天津、江苏等7省份取消“三本”
继河北、湖北、辽宁等地将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之后,2017年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河南、云南、新疆等7个省份也相继取消了本科三批。
录取批次调整后,志愿设置也会相应有所变化。以北京为例,以往本科二、三批均可填报6所院校志愿,取消本科三批后,本科二批可填报10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及是否服从院校专业调剂。
再如新疆,以往本科二批、三批均设1个院校志愿组,下设9个平行院校志愿,取消“三本”后,本科二批设1个院校志愿组,下设18个平行院校志愿。志愿设置的调整需要考生做好功课,提前规划院校志愿。

【注】如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最新政策,请以新政策为准。
三本“帽子”被取消,公办民办高校界限淡化
三本院校大多数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与一、二本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尽管按设置初衷,“一、二、三本”仅是录取批次的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公办本科文凭与民办本科文凭都属相同水平的“普通高等本科文凭”。然而,不少学生会因考取三本而选择复读,而诸多优秀民办院校却带着三本的“帽子”,艰难地在招生中获取优质生源。
“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三本不再 低人一等 ,而是可以和二本 平起平坐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明认为,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录取,这样的政策对三本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张明介绍说,该校作为一所三本院校,近年来也有超过二本线录取的专业,但因为带着三本的“帽子”,考生在填报时总是心有芥蒂。合并之后,实行6个平行志愿填报,体现了二本、三本的平等,学校因此也可以录取到更优质的生源。
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对于实力较强的民办院校来说是“春天来了”,而对于实力较弱的民办院校却可能是“寒冬将至”。以2014年高考为例,不少特色不明显、收费较高、就业较窄、位置较为偏远的民办院校遭遇“零投档”的尴尬。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在二本、三本批次一共有40所高校去年在川遭遇“零投档”,而其中29所高校是民办三本院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院长曾令秋认为,取消三本批次招生,有助于人们淡化公办民办教育界限。作为以民办院校为主的三本院校,更是要利用好办学自主权,突出学校特色,实现差异化培养。“即使办学历史不长,传统的文理科不强,但只要有跟社会经济主战场相对接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就能适应社会需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招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温馨提示
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和家长盲目追求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小编通过分析历年导致考生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志愿填报的三大规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

规律一:
地域:区域扎堆,考生撞车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每年都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大热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地往这些城市里“挤”。但无奈招生名额有限,如果你的实力不足,就有可能落榜。
1. 院校的地域选择应尽量广一些、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东西南北都填,不但能减少落榜的概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 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与其在大城市读实力较弱,甚至是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还不如去中小城市选择实力雄厚、有特色专业的院校。一般情况下,填报边远地区的院校,能提高志愿命中率,读到含金量比较高的院校和专业。

规律二:
院校:切勿被校名所蒙蔽
考生和家长除了喜欢名声在外的综合型大学,还非常热衷带电子、科技、理工、交通、财经、政法以及航空航天等字眼的专业型大学。许多人认为进入这些院校的学生肯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这些院校年年都会成为考生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考生不顾后果,不留后路,让这些热门院校在自己的志愿表上扎堆,“上线落榜”就不足为奇了。
1. 了解一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理性地填报志愿,不盲目报考热门院校,做到该冲的冲该稳的稳。
2. 保持志愿梯度,即在同一组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是参考院校历年调档分数线,把志愿院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相邻的院校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前面的志愿能“冲”,中间的志愿能“稳”,后面的志愿能“保”的格局。
3. 做到准确定位,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盲目攀高。刚上批次线的考生,不要挤热门院校的门槛,求“稳”的做法是第一志愿选择本省院校,或是冷门院校,或是刚从二本升格为一本的院校。

规律三:
专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估计着能够跨过某所高校的门槛,就力拼外语、新闻、医学、金融、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然而,如果你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这些热门专业,将会成为志愿填报的失败案例。
1. 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来挑选专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另外,除了从兴趣出发,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身体以及各门功课成绩和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量做到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2. 想要填报志愿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说需要高出该校投档线15分以上,如果想要保险一点,那就必须具备高出该校投档线30分以上的优势。
3. 正确的专业志愿填报法是“冷热搭配”,形成梯度,按照“热到冷”的原则安排专业,同时再加上“服从专业调剂”这道最后的防线。如果没有意外,一般只要上了投档线,就能圆你的大学梦。
来源丨高考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