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想未来,“立言”为证。
近日,百度CEO李彦宏携夫人重返母校,并捐赠6.6亿人民币,以献礼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这是北大史上最大的一笔校友捐款。
此项捐赠将用于建立“北大百度基金”,资助人工智能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这正与百度公司新时期的业务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一石惊起千层浪,此举很可能会掀起一股新时期新风潮,未来十年内,函待国内外有更多的企业家及成功人士,化身“中国好校友”,为母校建设及产学研发展,出钱出力。

其实,这在国际上早已成为惯例。
以哈佛大学为例,自创始之初,一直遵循以捐赠为主的传统,其全部财政收入中,捐赠基金占比超1/3。
欧美顶尖大学,普遍将校友捐赠率视为衡量其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不乏夺人眼球的巨额捐款。
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覆盖率更是高达68%,意味着每一百位校友中就有68人捐款。

对已毕业的成功人士及优秀校友而言,母校可以给予自己的不仅是赖以安身立命的学识技能,更有附加的荣誉和优异的人脉,所以成名立万以后,饮水思源,回馈母校,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中国的科技大佬在致富以后,均在教育和科研合作上做出捐助, 表明他们对大学教育以及IT创新的重视。
事实上,在技术创新成为引领商业未来的决定性因素的时代下,回馈母校、创办大学不仅是他们回馈社会的方式,更是他们持续进步的基石。
当今世界IT领域的领头公司都是由大学的学生和教授创办的。

最典型的就是斯坦福大学,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人才上给予硅谷公司直接的帮助,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教授还直接创办了包括惠普公司、思科公司、太阳公司、雅虎公司、Google公司、英特尔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显卡公司NVIDA等等。
因此斯坦福大学被称为“硅谷的摇篮”。
中国高校在这方面正逐渐与国际接轨。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大额捐赠总额突破230亿元,39所高校受捐金额上亿。
京东刘强东,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3亿;并为其太太章泽天,也就是“奶茶妹妹”的母校清华大学,捐款2亿。

阿里巴巴马云,亦曾为自己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捐赠1亿人民币,用于成立“马云教育基金”。
校友对产学研的捐赠,其实也是一种优质的投资渠道,有机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回报。
目前,北大在计算机科学、人体科学、传播学等专业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些皆是与人工智能领域相交叉的尖端研究,同百度公司在AI方面的业务,正可相辅相成。
李彦宏协同百度公司对北大此次捐赠,可谓互惠互利,一石两鸟。

从国际方面来看,西方列强对中国已展开科研技术封锁。中国企业界同学术界整合资源,抱团自救,正当其时。
前有中兴遭美国制裁7年的“芯片技术之殇”;后有华为也被美寻衅调查、危机四伏。英国、澳大利亚均跟风刁难,韩国科技元件供应商趁机大幅涨价。
内忧外患之际,从高校乃至母校的优势国有科研领域抓起,必成大家之共识。未来“中国好校友”自然会层出不穷了,就请让这股风潮刮得再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