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敔(1734-1803),字虎人、号雪鸿,字号较多,安徽潜山张氏贵七公支下孝友堂后裔,先世安徽怀宁籍,后迁居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乡科举人,官至湖北房县知县。著名画家,其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不准出境名录。
关于张敔先祖的籍贯问题,各种史料文献所载绝多错误,如《济南府志》《历城县志》《词综补遗》《江苏印人传》《清代书法选》《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墨香居画识》《桐阴论画》《历城文史资料第9辑》《江苏历代名人录 艺术卷》《桐城文物精华书画卷》《名人楹联墨宝集锦》《中国文物大辞典》《安徽历代书画篆刻家小传》《安庆地区名人录》等等,千篇一律将其列为桐城人,而《枞阳风雅》等则说他是桐城(今枞阳)人,不知有何依据。
但查《桐城县志》,其中并无张敔及其家族的信息,而《潜山县志》《怀宁县志》及潜怀孝友堂《张氏族谱》、张敔曾孙张曦照的乡试朱卷等文献中则有详细的记载,从中可知,张敔的高祖张清议,其高祖铨公原为潜山人,迁居怀宁上青石,至其祖辈又迁居皖城北门,明末安庆遭张献忠乱,家族避难南京,占籍上元,部分成员仍居怀宁。张清议考中明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其家族籍贯与科举情况与状元刘若宰家族极其相似。张清议子张超方考中清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进士。张清议孙张遇隆考中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进士(与其表弟杨汝穀同科)。张清议曾孙张若谷由上元生员保举,官山东平原、长清、峄县等地知县,当他在山东任上时,他的两个儿子张敉、张敔均冒用山东历城商籍参加科举考试,到乾隆四十四年事情败露,张敉、张敔兄弟二人均从知县任上被革职,事见《钦定科场条例》。据民国《怀宁县志》记载,张若谷精心培养三个儿子,不但让他们走科举仕途,还让张敉专攻书法、张敭专攻作文(中进士)、张敔专攻绘画,均有所成,当时号称“张氏三绝”。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文献千篇一律称他们是桐城人,目前尚未发现史料可资解释,只能推测或许是源自他们的自称,也或许跟张若谷的名字有关,因为同时期桐城宰相张家有“若”字辈,如张若溎、张若霭等等。
张敔家族为安徽潜山张氏贵七公支下孝友堂后裔,其族分布于岳西、潜山、怀宁、安庆东郊、霍山、东至、石台、江南等地,字辈有:贵才真、仁秉汝延仲、尚世久清超、有(多)道(培)可光国、志士必宗文、忠孝传家法……
关于张敔先祖的籍贯问题,各种史料文献所载绝多错误,如《济南府志》《历城县志》《词综补遗》《江苏印人传》《清代书法选》《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墨香居画识》《桐阴论画》《历城文史资料第9辑》《江苏历代名人录 艺术卷》《桐城文物精华书画卷》《名人楹联墨宝集锦》《中国文物大辞典》《安徽历代书画篆刻家小传》《安庆地区名人录》等等,千篇一律将其列为桐城人,而《枞阳风雅》等则说他是桐城(今枞阳)人,不知有何依据。
但查《桐城县志》,其中并无张敔及其家族的信息,而《潜山县志》《怀宁县志》及潜怀孝友堂《张氏族谱》、张敔曾孙张曦照的乡试朱卷等文献中则有详细的记载,从中可知,张敔的高祖张清议,其高祖铨公原为潜山人,迁居怀宁上青石,至其祖辈又迁居皖城北门,明末安庆遭张献忠乱,家族避难南京,占籍上元,部分成员仍居怀宁。张清议考中明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其家族籍贯与科举情况与状元刘若宰家族极其相似。张清议子张超方考中清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进士。张清议孙张遇隆考中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进士(与其表弟杨汝穀同科)。张清议曾孙张若谷由上元生员保举,官山东平原、长清、峄县等地知县,当他在山东任上时,他的两个儿子张敉、张敔均冒用山东历城商籍参加科举考试,到乾隆四十四年事情败露,张敉、张敔兄弟二人均从知县任上被革职,事见《钦定科场条例》。据民国《怀宁县志》记载,张若谷精心培养三个儿子,不但让他们走科举仕途,还让张敉专攻书法、张敭专攻作文(中进士)、张敔专攻绘画,均有所成,当时号称“张氏三绝”。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文献千篇一律称他们是桐城人,目前尚未发现史料可资解释,只能推测或许是源自他们的自称,也或许跟张若谷的名字有关,因为同时期桐城宰相张家有“若”字辈,如张若溎、张若霭等等。
张敔家族为安徽潜山张氏贵七公支下孝友堂后裔,其族分布于岳西、潜山、怀宁、安庆东郊、霍山、东至、石台、江南等地,字辈有:贵才真、仁秉汝延仲、尚世久清超、有(多)道(培)可光国、志士必宗文、忠孝传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