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茶社吧 关注:28贴子:452
  • 1回复贴,共1

济南的曲艺

收藏回复

  • 124.128.146.*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是个外行,一个不懂曲艺和相声的人。
最近我也终于做了一点点的所谓的“研究”,并且对曲艺的发展和理解有了一丁点的认识,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曲艺圈,或者说是整个艺术界的浮躁。
在一个不健康的大环境下,所有的理想、未来、抱负等等都不如钞票来得实在,这不是个人的错,是时代造就的。每一个文明国家的发展总会遇到这个阶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所考虑的是,如何在保证演员生活的前提下,继续把我所热爱的曲艺艺术不敢说发扬光大,至少是传承下去或者说是坚持下去。
我曾经很鲜明的感觉到,一个曲艺演员(当然,我离演员这个词差的太远了。)如果去搞庆典,去做司仪,就是下道了,但是,当我第一次站在婚礼现场,真正做了司仪以后,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我相信,如果曲艺兴盛,如果我们有观众捧场,没有多少演员愿意放弃舞台而去做一个婚礼的主持人。
如果观众只是不喜欢一个演员,我们还可以坚持,如果观众不喜欢一个剧种,我们却无能为力。有多少濒危剧种就将毁灭在我们的手里!梅花大鼓、西河大鼓、铁片大鼓、太平歌词、莲花落、十不闲、拉洋片、皮影戏……我们失去的太多太多了!观众也是需要培养的,他可能听一次觉得不喜欢,但是他会喜欢的,我们要有耐心。
我的眼前时常浮现出一个陌生又孤独的背影,一个被我们好多人取笑过好多次的背影,张青敏,带着他的梦想曾经在济南电视台奏起了山东落子绝唱,我相信,不出30年,这门艺术也将消失,消失在纸醉金迷的结婚典礼上。不只是在庆典,就是在我们的曲艺团,又流失了多少宝贵的民族遗产呢?!刘大爷的评书,王老师的西河,还有京韵,就在我们的指尖溜走,成为永久的记忆。对于很多青年演员来说,曲艺团只是一个饭碗,哪里能吃饭我去哪里,什么能吃饭我学什么,惨白的现实中我们更多的是无奈。
曾经在曲艺团临时演员李鑫离团前我们探讨了很久很久,我很喜欢这个孩子的形象和他对曲艺的深思。那时候我们还多多少少对曲艺抱有些幻想,也许某一天,曲艺会忽然一下,再度繁荣,我们显然由于年轻忽略了其中的艰辛,但是至少现在,我们的信心还存在,我们还有梦想。
我何尝不想把曲艺搞得红红火火,可是呢?!作为第一战线的曲艺团的现状,至少令李鑫这样的孩子们十分失望。人浮于事,直接导致了拉帮结伙,吹牛逼,传闲话。显然不适合他这样的孩子生存。和成龙交流的时候,他也表示,很多活,很多包袱是不能用的,或者说是不敢用。张老先生一肚子东西,倒不出来,不是不想说,居然是因为演出时间不够!张春奎先生,相声界仅存唯一一个寿字辈的演员,两个月前走了,不也是什么都没留下吗?!马先生带走了《逗你玩》,候先生带走了《武松打虎》,再往前推我不禁寒战起来。如果曲艺是个人的,那他就不是曲艺,相声前辈创造相声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有饭吃。马季先生去世之时,曾经有人说“相声死了”。当时我并不以为然,但是想想,也许若干年后真是这样。
我现在越来越迷茫了,在一个功利心构成的世界里,哪里才是艺术的栖身之所?!
我希望以后再人和演出场所都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曲艺形式。
曲艺不只是相声快书!
为了我的师父,为了曾经深深帮助过我的孙小林老师和穆旭光老师,以及曾经指导过我表演的姜桂成老师,我写下了上面的话,也为了曾经数落过我的师哥,曾经瞧不起我的师弟们……


1楼2009-04-23 17:38回复
    字太多没看,帮顶一个,喜欢相声,业余玩玩票,也挺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禁言 |3楼2014-05-25 2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