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杰出人物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他们身上的诸种优秀品性,也成为鉴别真、伪“名家”的试金石。若有人不懂装懂,学一当十,处处以权威自居,并习惯于招摇过市,信口开河,则无形中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但无论科技还是文史领域,又不乏这样自认无所不知的“人才”,包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泰斗”“大师”们。说到此,不仅让人想到某所谓“著名物理学家”,号称“万能科学大师”的中科院院士。尽管在国际科学界不为人知,但在国内,此公的“全能性”可谓家喻户晓;虽一生在本专业并无建树,但会在其他几乎所有领域屡屡充当裁判,被称为“除了物理不懂什么都懂”。其所到之处,均能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应答如流,头头是道,并不时面对媒体抛出惊国之论,诸如拆除故宫、炸开喜马拉雅山、提倡克隆人、消灭中医等等,并贼喊捉贼地通过狂踢鼠辈同类,摇身一变成为“反伪斗士”。然提到“学术造诣”,作为自称发表近600篇论文的老院士,精选出来装点门面的乃是几篇“政治挂帅”的“大作”。面对国人的批评,亦能坦然自若,保持着纵横百科、包打天下的作风,比起那位9岁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和能力六百年无人超越、以《知音》《故事会》为钟爱读物的凤姐毫不逊色。另有某银须飘飘的“国学大师”,拥有“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屈原学开创者”“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等众多头衔,却不断被曝出年龄、简历造假的负面新闻,学术水平亦屡遭权威同行质疑,甚至有人坦言其学问至多可抵中学教师。对此,这位颇有辩才的美髯公始终拒绝回应,也不妨碍其频频在荧屏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成为文化界一尊自封加他封的神像。部分中青年学者同样“不甘示弱”,出版几本书,发表数十篇论文后,便忘乎所以,自诩学界鲜有出其右者,每一部著作均能引起巨大反响,一举一动受同仁密切关注;又喜欢在并不熟悉的领域高谈阔论,俨然一副无所不精的通才模样,却每每出现低级错误,频频说出外行话。此类近于赵大忽悠、钱大吹、孙大侃子、李大掰式的所谓“名家”,与姚奠中、丁肇中等并不仅仅是学术水平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