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吧 关注:8,018贴子:71,827

【读书有感】读周国平著述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8-05-07 07:05回复
      首先声明,周先生的书我读的并不多,我个人的学识与见解也应该是远逊于周先生的。但既然读书,就免不了会有所启发,有所收益,同时也会有些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哪怕是浅陋的,无知的、误解的、可笑的,但只要是真实的,真诚的就好。在这里,我把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感受与观点贴出来,跟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分享探讨一番。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IP属地:辽宁2楼2018-05-07 07:06
    回复
        2017.12.07 星期四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最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清。”(引号内为周国平先生原文,下同)
      有感:我跟周先生的观点是基本一致,只是,读他的书时常会有推崇自己的观念而轻视他人的意味——似乎,中国历来的文人大多都有这种拔高自己贬抑他人的毛病,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其他门派都这样,严重的还会爆发学术与门派之间的大论战。我认为,观念、信仰、喜好、生活方式、人生目标等,人各不同而已,最好不要有高低贵贱之心,也最好不要以己为是以人为非。


      IP属地:辽宁3楼2018-05-07 07:11
      回复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精神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
        有感: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应当是丰富的,多元的,且并不一定要非此即彼,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应该是可以共融的。既,一门心思谋取利益的人也同时可以是有情有义的。一般而言,几乎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包含着义务的履行和名利的求取与争夺,当然也包含着超乎义务与权力之外的精神与情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各种事务纷繁纠葛在一起,有时是和谐的,有时又可能会是矛盾的。纵观人这一生,原本就是有着诸多的矛盾与混沌不可解说之处,而我们每个人也不过是在用自己的身心与言行,在实践着、体验着、纷争着、丰富着。


        IP属地:辽宁4楼2018-05-07 07:30
        回复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有感:真性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它的缺陷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种性情都一样,有其所长,亦必有其所短。所以,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善于取长补短才是最可贵的。


          IP属地:辽宁5楼2018-05-07 07:34
          回复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有感:很简单的一句话,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周先生的爱好是著书立传,我的爱好是读书,然后在读书后发表发表自己的一些小感慨,只不知周先生对我这种专门喜欢鸡蛋里边挑骨头的人会作何感想?


            IP属地:辽宁6楼2018-05-07 07:36
            回复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有感: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最大、最重要的报酬,往往都在眼前,这一点完全赞同。但同时也都会有长期的影响和暂时看不到的后续。爱情往往还会有余音袅袅的回忆,创作之外也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如果爱情的报酬不仅有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还有日后的缔结良缘,难道不是更好更完美的报酬吗?除了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有朝一日的名扬四海,难道就不算是它的报酬了吗?有的人,一生经历坎坷与磨难,很少有陶醉和满足之感,但他们却会声称,自己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对此,不知周先生会作何感想?


              IP属地:辽宁7楼2018-05-08 01:29
              回复
                  “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
                有感:对于周先生,对于那些看重精神生活的人来说,或许如此。然,人各不同,最甚者,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众生而言,不应该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唯一。对音乐家而言,人生之大趣,有可能第一是音乐,第二还是音乐。对画师而言,有可能第一是自然,第二才是自己手中的画笔。对普通人而言,更是有着无数的可选与可能。我还是最信奉那句话:人生在世,各有所宗,各取所需而已。


                IP属地:辽宁8楼2018-05-08 01:34
                回复
                    “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同时,我们也都可以有一种内在的生活。”
                  有感:巧了,以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题目就是“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现在想想,或许还可以改成“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拥有很多完全不同的世界”。因为此时我一边在大航海时代5里刷着霸主碎片,一边在绞尽脑汁地跟周先生抬杠,同时,背景音乐放的是德奥、法扎音乐剧。当然,也不能忘了,此时我是坐在自己家里的电脑前,而老婆大人就在不远处的沙发上。


                  IP属地:辽宁9楼2018-05-08 02:03
                  回复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为,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奉行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有感:为什么不可以呢?人可以是教义下的殉道者,可以是某种物品的代码,也同样可以是任何一种形式下的真实的自我。率性而为的主张,让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不妨想象一下,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IP属地:辽宁10楼2018-05-08 02:08
                    回复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占有注重的是名利地位,创作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
                      有感:不是我非要跟周先生过不去,但我真的觉得他的思维方式是属于传统的、过去式的。要我说,那就还是老调重弹:生命的意义是多元的、其中同时包含着奉献、占有与创造。名利不重要吗?在我看来,对任何人来说,它都很重要,因为那是现实世界中最重要的、主要的内容。你个人可以看淡它、漠视它,但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因为它们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俗世,属于众生的。创造、真性情、精神与情感上的满足属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也都是很重要的,但一定要因此而否定其他吗。周先生自己不是也说过吗: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同时,我们也都可以有一种内在的生活。


                      IP属地:辽宁11楼2018-05-08 02:12
                      回复
                          “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惟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融独钟情趣的品味。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不是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也不是小农式的知足保守,而是一种不为利所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
                        有感:我是一个刻薄的人,所以我觉得,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也许会有一种淡泊的情怀,但最好不要太过张扬,否则难免会给人以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感觉。再者,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什么不好,小农式的知足保守又有什么不好呢?大家都在装模作样地做人,先做好自己,然后再互相观赏观赏,吹捧吹捧那是最好的。就算是有那种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不如自己的,也自有一番孤芳自赏的情趣吧。


                        IP属地:辽宁12楼2018-05-08 02:17
                        回复
                            “倘想流芳百世,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的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过的人生。”
                          有感:这样说的话,我就无话可说了。不由得想起了一段话:两个人在一起辩论,难道一定是有一个人是对的,有一人是错的吗?我们赞同一个人,往往只是因为他跟我们的观点相同或相近。而我们反对他,或许并不是他那观点本身,而是他说话时的语气或者某种隐晦的意味。世事无绝对,凡事都是一定条件下的相对而言。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或彼此相像,或彼此对应,或有所差别,或有所不同,但无所谓正误,无所谓高低,亦无所谓贵贱。与我而言,借助他人观照自己,借助自己观看世界,若是而已。


                          IP属地:辽宁13楼2018-05-08 02:21
                          回复
                              “真实不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是我们终于为自己找到一种生活信念和准则。”
                            有感:这句话可说是说到我心里去了!虽然这个以人类为主题的世界上很难找到绝对的真实,但我们依然会心向往之,并努力地在实践着、品味着、享受着。


                            IP属地:辽宁14楼2018-05-08 02:26
                            回复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为一无用处之人,却因此活的有滋有味。”
                              有感:也难怪有人说,周先生的文字大多都是有问题的。就拿这句话来说,他为了整体句式的漂亮,而忽略了个别字句的不合情理。我试着把它改一下:“做那些所谓的有用之事,可以提高我们物质生活的质量。而那些在一般人眼内所谓的无用之事,比如:诗、酒、哲学与爱情,则可以提高我们精神生活的质量。”不同的人,对物质与精神会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与条件下,对这两者也会是各有所偏重的。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大约会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活得有滋有味。


                              IP属地:辽宁15楼2018-05-08 0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