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尽管口碑不一
当贵州这两样东西
在片中亮相时还是有些小激动!
“酸”
第7集《生 应时食物的“四季”》
在大暑时节里,
湿气略重的贵州黔东南,开始以酸祛暑。
凯里酸汤鱼就要登场了!
四分半钟,以吴笃琴做酸汤鱼为主线,
向大家介绍了时光与自然酿造的美味。
酸汤鱼不仅是贵州人餐桌上的挚爱
更是炎炎夏日必备的祛暑佳品
其食材来自在稻田里鲜活生长的稻花鱼,搭配新鲜采摘的木姜子毛辣角,特殊秘方发酵的红酸,鲜味十足,酸爽的口感直接引爆味蕾,难怪贵州人都说:“宁舍家财,不舍酸汤。”
千年历史的凯里红酸汤,是凯里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鲜红、清香、醇酸、回甜,具有开胃、健脾、增强食欲和降脂减肥的独特作用。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
凯里红酸汤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贵州特色
并成为我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
镜头后的《舌尖3》
2017年7月底至8月初,由台湾著名纪录片导演陈硕仪、知名电影《赛德克巴莱》摄影师江申丰等人员组成的第三季摄制组到凯里就酸汤鱼特色美食文化和酸汤技艺传承进行为期5天的拍摄。
为全面展示凯里的优势资源和生态产品,在舟溪镇营盘村和炉山镇鱼井村,摄制组先后对酸汤鱼制作所需的稻花鱼、木姜子、广菜、鱼香菜、毛辣果等食材采摘和加工过程进行详细拍摄,并通过酸汤鱼反映苗族同胞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吃新节”,而这个时节,也是纯天然原生态稻花鱼肉肥鲜美的最好时机。
“辣”
第8集《合 做有滋有味的中国人》
除了凯里酸,贵州遵义辣椒也亮相“舌尖3”!
那么,
贵州辣椒在《舌尖三》里是怎么亮相的呢?
赶紧来看看!
贵州人做饭,
先打蘸水,
新摘的朝天椒切碎拌入调料,
吃的就是那份鲜辣;
干辣椒用炭火烤煳捣碎,
降低辣味的同时,
还有一份煳香;
糟辣椒则要在密封的坛子里腌制发酵,
越陈越香,
可以吃上整整一年,
这是祖传的下饭菜。
这也是为什么远走的贵州人在临走前
一定要捎上一瓶辣椒,
专治各种水土不服。
因为爱辣椒,
贵州遵义的虾子镇成了
中国辣椒产业8大重要区域性辣椒集散地之一;
因为爱辣椒,
贵州人做出了红遍世界的“老干妈”辣椒酱;
因为爱辣椒,
贵州人通过辣椒种植富了100万农民,
辣椒产业已成为全省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
全省辣椒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
种植产值近150亿元;
加工企业200家,
产值约100亿元……
贵州辣椒
就这么“牛”!
贵州辣椒产业如此庞大,
可是有历史渊源的!
四百多年前,
在别人还在拿辣椒做观赏植物的时候,
我们已经将它开发为下饭的美食,
从此,
辣椒与我们不离不弃,
相濡以沫。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
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在盐缺乏的贵州,“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
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同时,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
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是“四时以食”海椒。
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包谷饭,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海椒蘸水。
《舌尖三》的播出,
让更多人看到贵州人对辣椒的热爱。
文章源自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辑:王欣
编审:棋棋
签发:李铁
-------------------------
逛贵州味工坊
尝地道贵州味
WXIN/TBAO搜索【贵州味工坊】
尽管口碑不一
当贵州这两样东西
在片中亮相时还是有些小激动!
“酸”
第7集《生 应时食物的“四季”》
在大暑时节里,
湿气略重的贵州黔东南,开始以酸祛暑。
凯里酸汤鱼就要登场了!
四分半钟,以吴笃琴做酸汤鱼为主线,
向大家介绍了时光与自然酿造的美味。
酸汤鱼不仅是贵州人餐桌上的挚爱
更是炎炎夏日必备的祛暑佳品
其食材来自在稻田里鲜活生长的稻花鱼,搭配新鲜采摘的木姜子毛辣角,特殊秘方发酵的红酸,鲜味十足,酸爽的口感直接引爆味蕾,难怪贵州人都说:“宁舍家财,不舍酸汤。”
千年历史的凯里红酸汤,是凯里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鲜红、清香、醇酸、回甜,具有开胃、健脾、增强食欲和降脂减肥的独特作用。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
凯里红酸汤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贵州特色
并成为我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
镜头后的《舌尖3》
2017年7月底至8月初,由台湾著名纪录片导演陈硕仪、知名电影《赛德克巴莱》摄影师江申丰等人员组成的第三季摄制组到凯里就酸汤鱼特色美食文化和酸汤技艺传承进行为期5天的拍摄。
为全面展示凯里的优势资源和生态产品,在舟溪镇营盘村和炉山镇鱼井村,摄制组先后对酸汤鱼制作所需的稻花鱼、木姜子、广菜、鱼香菜、毛辣果等食材采摘和加工过程进行详细拍摄,并通过酸汤鱼反映苗族同胞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吃新节”,而这个时节,也是纯天然原生态稻花鱼肉肥鲜美的最好时机。
“辣”
第8集《合 做有滋有味的中国人》
除了凯里酸,贵州遵义辣椒也亮相“舌尖3”!
那么,
贵州辣椒在《舌尖三》里是怎么亮相的呢?
赶紧来看看!
贵州人做饭,
先打蘸水,
新摘的朝天椒切碎拌入调料,
吃的就是那份鲜辣;
干辣椒用炭火烤煳捣碎,
降低辣味的同时,
还有一份煳香;
糟辣椒则要在密封的坛子里腌制发酵,
越陈越香,
可以吃上整整一年,
这是祖传的下饭菜。
这也是为什么远走的贵州人在临走前
一定要捎上一瓶辣椒,
专治各种水土不服。
因为爱辣椒,
贵州遵义的虾子镇成了
中国辣椒产业8大重要区域性辣椒集散地之一;
因为爱辣椒,
贵州人做出了红遍世界的“老干妈”辣椒酱;
因为爱辣椒,
贵州人通过辣椒种植富了100万农民,
辣椒产业已成为全省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
全省辣椒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
种植产值近150亿元;
加工企业200家,
产值约100亿元……
贵州辣椒
就这么“牛”!
贵州辣椒产业如此庞大,
可是有历史渊源的!
四百多年前,
在别人还在拿辣椒做观赏植物的时候,
我们已经将它开发为下饭的美食,
从此,
辣椒与我们不离不弃,
相濡以沫。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
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在盐缺乏的贵州,“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
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同时,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
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是“四时以食”海椒。
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包谷饭,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海椒蘸水。
《舌尖三》的播出,
让更多人看到贵州人对辣椒的热爱。
文章源自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辑:王欣
编审:棋棋
签发:李铁
-------------------------
逛贵州味工坊
尝地道贵州味
WXIN/TBAO搜索【贵州味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