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小儿常见症候之一,原因很多,这里主要介绍由消化道病变所引起的呕吐。一般来说是因食管、胃或肠道呈逆向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严重呕吐者甚至使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若护理不当或有呕吐物被吸人,尚可继发呼吸道感染。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长期呕吐者,可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如果因喂养不当,吸入空气过多,或喂乳过多,出现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至口腔,从口角溢出,此称为“溢乳”,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病态。
中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有物有声者,谓之呕;有物无声者,谓之吐;有声无物者,谓之干呕。
依中医辨证呕吐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伤食呕吐
【症状】呕吐乳食或宿食,吐物酸臭腐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乳片,口气秽臭,甚至腹部胀热,身有潮热,面色微黄,山根青筋显露。
【治则】消食导积,调中降逆。
【取穴】主穴:小天心300次,清板门400次,逆八卦300次,清四横纹200次
配穴:清肺300次,泻大肠300次,分阴阳200次,清补脾300次,掐合谷5-7次,清天河水200次,推天柱骨200次。
2.风寒呕吐
【症状】:吐物不化,无酸臭味,有腥味,吐时少而吐物多,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青黄,口唇苍白,舌质淡,苔白。形寒肢冷,腹痛绵绵,肠鸣作泄,泻物稀溏,或伴有风寒感冒。
【治则】温中降逆,调中止呕。
【取穴】主穴:补脾500次,乙窝风300次, 清板门300次, 逆运八卦300次,四横纹200次
配穴:揉外劳宫300次,推天柱骨200次
【随证加减】有外感症状者,加小天心,一窝风;肠鸣腹痛者加挤捏神阙,掐足三里。
3.胃热呕吐
【症状】吐物呈黄黏水,酸臭或味苦,食入即吐,吐时多,吐物少,身热口渴喜冷饮,面赤烦躁,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治则】
清热和胃
【取穴】
主穴:小天心300次,清补脾300次,清板门300次,大清天河水200次,逆八卦300次,清四横纹200次
配穴:退六腑200次,清肺经200次,分阴阳200次,推天柱骨200次
【随证加减】
有感冒者用小天心,一窝风解表,吐泻较重者委中、曲泽、天枢、神阙先用三棱针针刺,继用挤捏。
4、惊恐呕吐
【症状】
跌扑惊恐后出现暴发性频吐清涎,身热心烦,神态紧张,惊哭惊叫,睡眠不安,面色清白。
【治则】
镇惊,和胃止呕
【取穴】
主穴;小天心300次,分阴阳200次,补肾500次大清天河水200次
配穴:清板门300次,逆八卦300次,四横纹200次,掐揉五指节、老龙各5-7次,推天柱骨300次。
【诊断和鉴别】
因呕吐是一症候而不是一种疾病。一见即知是呕吐。因临床上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需特别注意鉴别的是中枢性呕吐。
任何中枢神经病变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均可出现呕吐,且多伴有明显头痛。呕吐往往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可呈喷射状。从呕吐与头痛的关系中,可作出中枢性呕吐的诊断。如脑外伤、脑膜炎、儿童周期性呕吐等。
【调养护理】
1.对呕吐患儿应适当控制乳食;呕吐频繁者,必要时应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酌增饮食量。
2.呕吐时应及时将患儿头部置于侧位,避兔呕吐物吸入气管。
3.反复呕吐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
中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有物有声者,谓之呕;有物无声者,谓之吐;有声无物者,谓之干呕。
依中医辨证呕吐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伤食呕吐
【症状】呕吐乳食或宿食,吐物酸臭腐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乳片,口气秽臭,甚至腹部胀热,身有潮热,面色微黄,山根青筋显露。
【治则】消食导积,调中降逆。
【取穴】主穴:小天心300次,清板门400次,逆八卦300次,清四横纹200次
配穴:清肺300次,泻大肠300次,分阴阳200次,清补脾300次,掐合谷5-7次,清天河水200次,推天柱骨200次。
2.风寒呕吐
【症状】:吐物不化,无酸臭味,有腥味,吐时少而吐物多,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青黄,口唇苍白,舌质淡,苔白。形寒肢冷,腹痛绵绵,肠鸣作泄,泻物稀溏,或伴有风寒感冒。
【治则】温中降逆,调中止呕。
【取穴】主穴:补脾500次,乙窝风300次, 清板门300次, 逆运八卦300次,四横纹200次
配穴:揉外劳宫300次,推天柱骨200次
【随证加减】有外感症状者,加小天心,一窝风;肠鸣腹痛者加挤捏神阙,掐足三里。
3.胃热呕吐
【症状】吐物呈黄黏水,酸臭或味苦,食入即吐,吐时多,吐物少,身热口渴喜冷饮,面赤烦躁,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治则】
清热和胃
【取穴】
主穴:小天心300次,清补脾300次,清板门300次,大清天河水200次,逆八卦300次,清四横纹200次
配穴:退六腑200次,清肺经200次,分阴阳200次,推天柱骨200次
【随证加减】
有感冒者用小天心,一窝风解表,吐泻较重者委中、曲泽、天枢、神阙先用三棱针针刺,继用挤捏。
4、惊恐呕吐
【症状】
跌扑惊恐后出现暴发性频吐清涎,身热心烦,神态紧张,惊哭惊叫,睡眠不安,面色清白。
【治则】
镇惊,和胃止呕
【取穴】
主穴;小天心300次,分阴阳200次,补肾500次大清天河水200次
配穴:清板门300次,逆八卦300次,四横纹200次,掐揉五指节、老龙各5-7次,推天柱骨300次。
【诊断和鉴别】
因呕吐是一症候而不是一种疾病。一见即知是呕吐。因临床上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需特别注意鉴别的是中枢性呕吐。
任何中枢神经病变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均可出现呕吐,且多伴有明显头痛。呕吐往往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可呈喷射状。从呕吐与头痛的关系中,可作出中枢性呕吐的诊断。如脑外伤、脑膜炎、儿童周期性呕吐等。
【调养护理】
1.对呕吐患儿应适当控制乳食;呕吐频繁者,必要时应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酌增饮食量。
2.呕吐时应及时将患儿头部置于侧位,避兔呕吐物吸入气管。
3.反复呕吐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