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吧 关注:219贴子:803
  • 3回复贴,共1

关于永城‘蒋凤璋(上失续)’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永城‘蒋凤璋(上失续)’考证
永城蒋氏宗谱《三径堂》是清朝顺治年间嘉禾县县令‘蒋起蛟’先生召集编纂。编排了永城蒋姓辈份‘廷如周鼎,实大家升,维文之臣,世笃靖共,经书立本,孝友为宗’。自蒋姓伯龄公授性,传至吾辈已是117世(伯龄公——横公为47世,横公——鲁瞻公48世,鲁瞻公至我22世,共计117世。另注:蒋中正系伯龄公的115世)。
由于当时条件限制,错误率较多,部分已做修改。但是‘凤璋’的来历无人做一考证,仅仅描述为‘凤璋(上失续)’。我翻遍了家谱,走访了蒋姓族人。认为:关于‘蒋凤璋’以前谱系描述为‘上失续’是不正确的。
家谱中‘十二世长门’‘金斗之子克勤’迁入薛湖东蒋双楼后,育一子名为‘大兴’。‘大兴’育一子名为‘家祥’。追溯到‘家祥’这一支时,家谱是这样描述:家祥育‘子一,德诺’。意思为养育一个儿子,名字叫‘德诺’。但是同一本家谱上的后面又写的是‘家祥’养育两个孩子,长子名叫‘德’,次子名叫‘诺’。‘诺’娶李氏为妻,育一子,名为‘凤梧’。‘凤梧’为‘诺’的独子。
按当时一个家庭仅有一个男丁,家里人肯定是想方设法让他娶妻生子。蹊跷的是‘凤梧’在往后在家谱上蒋双楼这一支无缘无故消失了,只是在‘十七世长门无庄名处’查到一个叫‘诺子 ,凤梧’的,娶妻为陈氏,而且无子嗣。根据当时人的社交范围,‘凤梧’不可能走的很远,为什么会在不在蒋双楼这支出现,反而录到‘无庄名’处?另外,封建社会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条,无子嗣是是没法让人接受的。同时在家谱上蒋双楼这一支突然多出一个叫‘凤璋’的,娶妻为张氏,育三子。
由此推断‘凤梧’年轻时不在蒋双楼居住,到别处安家并娶了姓陈的姑娘为妻。由无子嗣而离婚(或者陈氏早逝)等种种原因改名为‘凤璋’,续娶张氏女为妻,而且又回到蒋双楼居住。以上推断经过蒋姓老年族人一致认同。
谨此考证。


1楼2018-05-10 15:52回复
    听父亲讲,他老爷爷在蒋双楼遇害后,老老奶奶带着两个儿子回娘家,张乡铺啦,成大成人后回蒋双楼,一个叫化行,一个叫化太,被害的是18世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6-24 06:28
    收起回复
      被害的是凤璋的第三个儿子省朗(18世)吧?


      3楼2018-08-08 0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