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读书时,看到一个观点就是北伐有维系内部对蜀汉事业认同感的这么一个政治目的。
因为蜀汉是以汉室正统自居,而开国皇帝的早逝以及汉禅让于魏的关系,使得内部对蜀汉的帝位合法性是有疑虑的。为了缓和这种疑虑,凝聚人心,只能通过北伐来让内部人士认同蜀汉这个政权并非偏居一方的伪朝廷。
我看了下三国志蜀书十一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於【广汉任安】。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也。父舒,字叔布,少学术於广汉杨厚,名亚董扶、任安。【数被徵,终不诣】。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
这三位都对时局似乎没兴趣,并且前两者都是受学于同一人,第三人也是受学于与任安同郡之人。
其中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解释“代汉者当涂高”意思是“魏取代汉”的人。
而谯周也向杜琼询问过此事,并认同杜琼的看法,陈寿是谯周学徒,估计多少会受这种观点影响。
这种消极的言论从刘备登基那会儿就有,并一直持续到蜀汉后期,而且上面这三位都是益州本地人,都明显不想出来做官,可见益州本地人对蜀汉事业认同感的低下,而陈寿师从于谯周,又长期生活在这种舆论环境中,能对北伐这种图进取的事情有多少好感度就可想而知了。
但陈寿对诸葛亮又评价甚高,谯周在诸葛死后,还急着去奔丧。而诸葛也是行北伐之事之人,理应不应该被这两位善待。这是一个矛盾点,我尚未能解决。
不知吧友有何看法,另外,有谁知道哪个任安的事情吗?
因为蜀汉是以汉室正统自居,而开国皇帝的早逝以及汉禅让于魏的关系,使得内部对蜀汉的帝位合法性是有疑虑的。为了缓和这种疑虑,凝聚人心,只能通过北伐来让内部人士认同蜀汉这个政权并非偏居一方的伪朝廷。
我看了下三国志蜀书十一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於【广汉任安】。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也。父舒,字叔布,少学术於广汉杨厚,名亚董扶、任安。【数被徵,终不诣】。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
这三位都对时局似乎没兴趣,并且前两者都是受学于同一人,第三人也是受学于与任安同郡之人。
其中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解释“代汉者当涂高”意思是“魏取代汉”的人。
而谯周也向杜琼询问过此事,并认同杜琼的看法,陈寿是谯周学徒,估计多少会受这种观点影响。
这种消极的言论从刘备登基那会儿就有,并一直持续到蜀汉后期,而且上面这三位都是益州本地人,都明显不想出来做官,可见益州本地人对蜀汉事业认同感的低下,而陈寿师从于谯周,又长期生活在这种舆论环境中,能对北伐这种图进取的事情有多少好感度就可想而知了。
但陈寿对诸葛亮又评价甚高,谯周在诸葛死后,还急着去奔丧。而诸葛也是行北伐之事之人,理应不应该被这两位善待。这是一个矛盾点,我尚未能解决。
不知吧友有何看法,另外,有谁知道哪个任安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