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吧 关注:146,057贴子:444,393
  • 9回复贴,共1

著名作家姚鲁讽刺学界、艺术界,揭秘书法术语“使转“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问的极致就是简单,谈恋爱和做人也一样
——简谈书法术语‘’使转‘’
姚鲁
这篇东西是今天中午我发在“中国宋庄艺术论坛”微信群里的文字,对论坛主题“中国思想”的背后有关艺术问题谈的一点看法,原题是《张强先生的“踪迹学”其实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当时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对张强先生还不太了解,虽然他是这期主题的主持。我只是看到他发在微信群里的作品、言论及和有关群友的讨论,突发灵感,写的东西。
后来,我才知道,张强先生还是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家、教授。我这篇文章对学者、专家和教授等多有揶揄玩笑之处,当时我只是想讥讽一下学界和艺术界的某种现象,还真不是针对张强先生的。
但愿张强先生别躺着也中了枪就成,呵呵。
我把张强先生的简介附录在后,同时附录两张论坛主题讨论的图片,可窥一斑。
下面是发布在论坛里的原文————
《张强先生的“踪迹学”其实很简单很容易理解》
姚鲁
这段时间太忙,很少有时间浏览微信群,有的大群,有几千条信息我都没看呢。
有关中国宋庄艺术论坛微信群“114期主题:'中国思想'的背后:'世界实验书法'、'后现代水墨'、'踪迹学'概念与张强艺术学体系四十卷的建构”方面的信息,在朋友圈我早就看到介绍了,但是,昨晚睡得比较早,就没看群友们的讨论。
今个中午,工作间隙,我做饭之前,浏览了一下昨晚群里群友们对‘’114期主题‘’的讨论
我以为,张强先生的“世界实验书法”或“踪迹学”概念,从@张强踪迹发布的几幅作品来看,实际很简单——很容易就能概括出与传统书法或绘画(包括油画)不同的艺术特征或特色。但是,很多人可能因为学问太深厚了——思想太复杂了,反倒把简单的——极易理解的问题考虑得复杂化了,就陷入了不是深入浅出,而是“浅入深出”的玄奥境界了。呵呵。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构思的一篇东西《学问的极致就是简单;谈恋爱和做人也是:简谈书法术语‘’使转‘’》,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写,就暂时搁下了;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说明,学问的极致就是简单,和恋爱做人一样。
书法术语‘’使转‘’,当你极透彻地理解了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是非常简单的!使转主要是草书笔法术语,但实际上,它就是楷书八种基本笔画中‘’折笔‘’在草书中的变化写法。和楷书不同的是,草书的折笔有方折、圆折的区别,行书也是。也就是说,在草书中,凡遇到和点、横、竖、撇、捺、提(挑)这些‘’点线式‘’写法不同的需要转换笔的方向——转弯的笔画,如折、鈎、弧笔等运笔的方法就是使转。说白了,就是相对于点线式写法,处理弯转笔画的运笔方法,就是使转。这里的‘’使‘’是动词,就是使笔或让笔转动的意思:很简单的一个概念。可我发现,很多人——包括专家、教授、学者、著名书法家等,讲了半天,甚至作为书的题目或博士论文的题目,旁征博引,古今中外,讲得如佛祖讲法,天花乱坠,云里雾里,玄之又玄,除了给读者讲得晕头涨脑、糊里糊涂,怀疑自己智商有问题外,可能讲者自己,都没明白是咋回事: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导师感觉良好。显出了学问哪!呵呵。
恋爱也一样。你爱她,就愿意给她钱花,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甚至两个人面临生死抉择——只能活一个人时,毫不犹豫地为她去死!女的也一样,爱他就愿意和他在一起,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就这么简单,没什么复杂的,说别的都是闲扯淡,逗闷子,瞎忽悠,或骗。女的想骗钱,当然,也有想骗男色的;男的主要是骗色——也有骗色又骗钱的,或想不花钱就占女人的便宜:除非遇到傻子,否则,很难得逞。呵呵,哈哈!
张强的“踪迹学”或“世界实验书法”,我觉得,就是改变了传统绘画(包括传统国画和油画)的语言形式——色彩,运用线条(书法语言)——张强先生的线条已经突破了传统书法的界限,来进行绘画的方法;就绘画的语言形式来说,类似于素描,但用的是线条语言——突破书法线条的语言。
从@张强踪迹发布的作品来看,我以为,张强先生的艺术思想或艺术实践——包括掺杂着行为艺术的实践,很容易理解或接受!
2018年5月15日 中午
张强简介
男,1962年生,山东肥城人。首届中国南方艺术奖得主。
  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2000),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系主任(2002),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任(2006)。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 Par-Eu Scholars Program 特聘教授。
  著有《张强艺术学体系》四十卷(其中学术22卷,艺术18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开始出版。
  曾获意大利威尼斯第六届拉古娜艺术大展艺术机构特别奖 ,首届中国南方艺术奖 ,重庆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山东省艺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重庆市政府文艺奖(评论奖)等。
据介绍,张强教授作为伦敦大英博物馆250年来历史上第一位当代艺术的表演者(《惊人之笔——现代中国书法展》2002),其艺术创作卓具国际性的影响。《张强踪迹学报告》中的“行为书写”,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翰墨春秋专题节目》1998年),上海海上山艺术中心(《旋转360’——中国当代方案艺术展》2001年),香港艺术公社国际美术馆(《行为与书写》2002年),广州艺术博物院(《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2年),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国际现代墨的艺术展》2003面),韩国汉城市立美术馆(《首届汉城书艺双年展》2005年),巴黎国际艺术城(《巴黎行墨——张强踪迹艺术展》2007年)等地及展览开幕礼上,进行表演。


1楼2018-05-16 14:38回复
    姚鲁:揭秘书画界真相!如何提高艺术境界!震惊!
    群友们好,我昨天早上写的《艺术与市场简说》中提到:关于艺术境界的问题,我曾发布过一篇关于‘’否定之否定‘’的东西,虽然,它探讨的是人生最高境界的问题,但我想关于‘’否定之否定‘’的原理同样适合参悟何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现在我把这篇东西分享给群友,并对如何从‘’否定之否定‘’的原理中参悟艺术境界略做些说明————
    如何提高书画家的艺术境界
    姚鲁
    我这里以书法为例(绘画也一样),我们最初没有练习写字之前,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性情或习惯去写字,随性去写,这时写的字往往是最本真的东西,几乎一人一个样,即各具面貌;我们也能通过字的形态——特点,认出是谁写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否定之否定中的‘’原初东西‘’。
    但是,当你开始学习书法了,不管学哪种书体,按正规程序,都有一个选帖——临帖的阶段,即‘’入帖‘’。入帖阶段,学习方法,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都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教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入帖阶段,是‘’正手脚‘’阶段,就是放弃自己原来不正确的、不好的书写习惯,练习、巩固和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即遵循一定的书写法则,临池学书的阶段。这一阶段,也就是‘‘否定之否定’’中的对‘’原初东西‘’的第一次否定。
    在入帖临池阶段,就具体的学习方法而言,一般应选定一家,对笔法、结构、章法以及墨法等有了一定的领悟和相当的功力之后,那么再兼习百家。这里所说的‘’百家‘’只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实指。
    当你‘’专攻一家,兼习百家‘’有了一定的基础或成绩之后,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出帖‘’——再回归‘‘自我’’,进行‘’独立‘’创作的层次了:能进入这一层次或境界,就是对‘’原初东西‘’的否定之否定,即对入帖的否定。
    在‘‘否定之否定’’后,你若再能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即你创作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或面貌,那么,这时你基本就算一个合格的——名符其实的书法家了;画家也如此。
    在进入了‘‘否定之否定’’的艺术境界或层面后,即进入了书法家或画家等艺术家的层面后,在这个层级上,艺术家或艺术家的作品也分三六九等,良莠不一;在这一层面上,要想使自己成为开宗立派或对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的发展能做出一定贡献的大家或艺术大师,则必须要有‘’艺术外‘’的功夫了,关于这一点,我写过《作家手稿拍出天价的启示》,可供参考。
    而现实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界,停留在第二阶段,即‘’入帖‘’没‘’出帖‘’——艺术的第一境界的人很多——被称为书法家、画家,甚至被誉为大师的也大有人在。
    而停留在第一阶段或第一境界的书画作品,实际上最容易受普通大众的欢迎,也包括一些学书画,但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或境界的人欢迎;这类书画作品,若传播炒作得好,也最有市场——普通大众的市场。
    这就涉及到‘’艺术市场‘’的问题了。艺术市场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引导消费的机制,使真正有品位、但还没被大众所认识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能被社会普遍认识,并以此来影响和改变国民的审美方向和素养......
    2018年1月3日晚10点
    另外,在书法研习阶段,我觉得最好从楷书入手。
    有了楷书的功底,再学习其它书体就容易了。尤其写行草书,有时看一个书法家行草书是否有功力、基础或根基,就结体方面来说,主要看是否有楷书的根底或渊源,或者换句话说,当你在写行草书的时候,应自觉地有楷书的‘’底意‘’,才算深得写行草书的三昧。当然,草书的‘‘楷意’’,不像有些行书一样,只是破散楷法,而是,坚守‘’楷意‘’的‘’底型‘’,即便写狂草——大草也如此。
    其实,学书法和教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简单和直白。
    那些把书法弄得玄奥无边的人,要么是对书法领悟得还没达到一定的境界,这种人若教人,最容易误人子弟;要么是故弄玄虚,以示高深,让不懂的人,觉得水平真高、崇拜——有的还真搞收徒膜拜仪式,不更事者,还三拜九叩,口称:恩师、恩师......
    呵呵!
    姚鲁在上文中提到的《艺术与市场简说》就是下面的截图,是XXX艺术家论坛群,500人


    3楼2018-05-16 14:45
    回复
      2025-05-18 23:48:16
      广告
      附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洗净铅华后的纯美与静穆:与友人初探‘’否定之否定‘’ ,如何使自己成为学习、生活、工作、事业和恋爱、婚姻家庭等中有境界、出类拔萃的人》
      姚鲁
      所谓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比较深奥的不易被人理解的哲学原理。而我以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主要是讲者没有讲明白,或讲者本身对所讲的问题也是似是而非的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又是极其普遍的,各类大学及中小学中的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把极简单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讲得极其复杂,云里雾里,玄奥无边,玄之又玄,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得要领,既浪费了时间,也极易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究其原因,除了是个别老师卖弄学识、故弄玄虚,以示渊博外,大多数老师主要是对自己所讲的问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没有彻底弄通弄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致使有些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畏学、厌学,这多半是学校中的老师造成的。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和直白;学问的最高境界,我以为,同样也是简单和直白:简单的表述方式说出既简单又深奥的人生哲理或道理。
      所谓的否定之否定,简单地说,就是对‘’原初东西‘’的否定,然后再对这‘‘原初东西否定’’的否定,经过这两次的否定之后,又回到‘’原初东西‘’的状态。举例来说,水是原初的东西,但水到冬天在一定的环境或温度下,会变成冰;由水到冰,就是对水这种原初东西的否定,水不是水了,是冰了,冰就是对水的第一次否定;但是,到了开春入夏在一定的环境或温度下,冰又变回了水,这由冰再变回水的过程,就是‘’水的否定‘’之否定即再一次——第二次的否定。这就是所谓的否定之否定。公式是:水——冰——水。水是原初物,冰是对水的否定,最后的水又是对冰的否定。经过两次的否定,回到了原初物的水,虽然形态和原初的水相同,但绝不是原来的水了。它是经过了寒冬的浸润和风霜雨雪后的具有新的内蕴和质地的水了。否定之否定原理,揭示了一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虽然回归原初,但性质已发生了变化。
      再举个例子,比如,原初你在老家生活,后来你又到了北京生活,这第二次在北京的生活,就是对老家生活的否定,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你又回了老家——这就是你对‘‘老家生活否定‘’的否定’’,也就是对在北京生活的否定。公式是:老家生活——北京生活——老家生活。虽然否定之否定后,你又回到了老家生活,但这次在老家生活是绝对和当初在老家生活是不一样的,你的经历、眼力和境界绝对不同原初了。
      再举一个禅宗领域的例子,这个你可能清楚,说的是禅悟人生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一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二境界,对第一境界的否定;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即是对‘‘第一境界否定’’的否定,也就是对第二境界的否定。虽然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后,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仍是水,但人生的感悟和境界是完全不同的了。
      同样,我说的‘‘人生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简单和直白,但得是返璞归真后的简单和直白,即所谓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粗野、没文化的人,一般表述问题比较简单和直白;经过一定的社会文化的熏陶后,即具有了一定文化、文明的基础,人们便开始偏向了复杂和含蓄;但人生的最高境界,还是回归到简单和直白。
      但这简单和直白是洗净铅华后的纯美和静穆,不是原初的粗暴和粗野。


      4楼2018-05-16 14:47
      回复
        简谈


        5楼2018-05-16 19:43
        回复
          讽刺学界、艺术界


          6楼2018-05-21 15:52
          回复

            作家姚鲁女装照


            7楼2018-05-21 15:53
            收起回复


              8楼2018-08-07 12:33
              回复
                如何提高书画家的艺术境界


                9楼2018-08-18 08: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