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让文物活起来
湖北省博物馆-方 勤
“国艺号”专注中国区域特色文化的创艺品牌,值国际博物馆日,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本身是一个网络术语,这充分表明了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这个主题要求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连接”作用,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已经融入网络时代的“新公众”。
青年人是这个网络时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群体,能否满足青年人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以2017年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宝藏》官网的访问达19亿人次,其中90%以上为年轻人。在网络投票的环节,年轻人也是主要力量。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吸引年轻人的养分。在对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三件国宝的投票中,云梦睡虎地秦简竟然排名第一。貌不惊人的云梦秦简,1155枚、4万余字的法律条文,证明中国人法律意识的源远流长。这个此前默默无闻,在今天看来有点高冷生僻的文物,竟然拨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弦。可见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文物,而是博物馆的文物以怎样的方式连接到他们。
曾侯乙编钟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今年它正好横空出世40年了,从编钟出土之日起,湖北省博物馆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让这套珍贵的乐器真的可以演奏出乐曲来,所有围绕它的保护都是建立在对编钟音乐功能的充分研究之上的,包括为了保护它而进行的复制也一直伴随着对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研究。现在观众对于到博物馆听千年前的古代乐器演奏古曲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当年用“演奏”加“科学报告”这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孔子时代的编钟及其工艺,是首创。如今湖北省博物馆拥有专门的编钟演奏厅和一支专业的编钟乐团,以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为基础,创造出一台古乐器演奏会,每天吸引海内外观众排长队入场观看,平均每天演出3至4场,一年至少上千场,几乎场场都满座。
这是博物馆的超级连接功能的真正体现,通过对文物内涵的充分开掘、辅以专业的工业设计,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让文物活起来。成功复制的编钟以展览、展演等多种艺术交流形式,多次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外国观众对编钟的欣赏、喜爱及赞叹甚至超出国人。美国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来参观博物馆,立即被编钟所震撼,请求复制一套运往美国,作为在美国揭幕的一家博物馆“最大的亮点”。2014年,博物馆在俄罗斯举办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吸引了当地众多中小学生参观,这些孩子们还创作了很多绘画作品,其中编钟是最重要的主题。
2017年12月,石家河考古遗址获得了“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它以一大批蕴含文明信息的代表性遗存把距今5000年到4000年前后的荆楚历史解释得越来越清晰,加重了这一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还有苏家垄遗址,今年入选了中国社科院评选的“2017年六大考古发现”,这里出土的1000多件青铜器、冶炼遗址和“金道锡行”的铭文,都可以解释曾国出土的青铜器为什么那么多、编钟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精美。相比这些学术上的意义,观众的好奇心和时代的精神渴望是更为重要的出发点。湖北省博物馆的大多数文物都是在建馆之后的考古发掘中积累的,以石家河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盘龙城和曾侯乙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既可以引导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又能够生产、参与、塑造文物之外的众多议题,关键在于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文物的展陈中。
当然博物馆更应做好与新的传播方式的连接。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运用“互联网+”的策略,博物馆理应做得更好。通过“云观博”AR智慧系统,观众不仅可以观看展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能够进行互动。博物馆刚刚完成了新一轮的扩建,但无论如何,展陈空间总是有限的,只有智慧博物馆才会是一个海量的知识信息库,可以更大地发掘藏品的文化内涵。
我有空就会去博物馆逛一逛,很多人第一次来也许就是来看编钟等镇馆之宝的,但很快他就会对别的文物产生兴趣,屈原笔下瑰丽的楚文化有着永恒的影响力,这正是博物馆与民众最大的连接。
湖北省博物馆-方 勤
“国艺号”专注中国区域特色文化的创艺品牌,值国际博物馆日,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本身是一个网络术语,这充分表明了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这个主题要求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连接”作用,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已经融入网络时代的“新公众”。
青年人是这个网络时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群体,能否满足青年人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以2017年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宝藏》官网的访问达19亿人次,其中90%以上为年轻人。在网络投票的环节,年轻人也是主要力量。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吸引年轻人的养分。在对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三件国宝的投票中,云梦睡虎地秦简竟然排名第一。貌不惊人的云梦秦简,1155枚、4万余字的法律条文,证明中国人法律意识的源远流长。这个此前默默无闻,在今天看来有点高冷生僻的文物,竟然拨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弦。可见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文物,而是博物馆的文物以怎样的方式连接到他们。
曾侯乙编钟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今年它正好横空出世40年了,从编钟出土之日起,湖北省博物馆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让这套珍贵的乐器真的可以演奏出乐曲来,所有围绕它的保护都是建立在对编钟音乐功能的充分研究之上的,包括为了保护它而进行的复制也一直伴随着对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研究。现在观众对于到博物馆听千年前的古代乐器演奏古曲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当年用“演奏”加“科学报告”这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孔子时代的编钟及其工艺,是首创。如今湖北省博物馆拥有专门的编钟演奏厅和一支专业的编钟乐团,以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为基础,创造出一台古乐器演奏会,每天吸引海内外观众排长队入场观看,平均每天演出3至4场,一年至少上千场,几乎场场都满座。
这是博物馆的超级连接功能的真正体现,通过对文物内涵的充分开掘、辅以专业的工业设计,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让文物活起来。成功复制的编钟以展览、展演等多种艺术交流形式,多次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外国观众对编钟的欣赏、喜爱及赞叹甚至超出国人。美国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来参观博物馆,立即被编钟所震撼,请求复制一套运往美国,作为在美国揭幕的一家博物馆“最大的亮点”。2014年,博物馆在俄罗斯举办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吸引了当地众多中小学生参观,这些孩子们还创作了很多绘画作品,其中编钟是最重要的主题。
2017年12月,石家河考古遗址获得了“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它以一大批蕴含文明信息的代表性遗存把距今5000年到4000年前后的荆楚历史解释得越来越清晰,加重了这一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还有苏家垄遗址,今年入选了中国社科院评选的“2017年六大考古发现”,这里出土的1000多件青铜器、冶炼遗址和“金道锡行”的铭文,都可以解释曾国出土的青铜器为什么那么多、编钟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精美。相比这些学术上的意义,观众的好奇心和时代的精神渴望是更为重要的出发点。湖北省博物馆的大多数文物都是在建馆之后的考古发掘中积累的,以石家河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盘龙城和曾侯乙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既可以引导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又能够生产、参与、塑造文物之外的众多议题,关键在于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文物的展陈中。
当然博物馆更应做好与新的传播方式的连接。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运用“互联网+”的策略,博物馆理应做得更好。通过“云观博”AR智慧系统,观众不仅可以观看展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能够进行互动。博物馆刚刚完成了新一轮的扩建,但无论如何,展陈空间总是有限的,只有智慧博物馆才会是一个海量的知识信息库,可以更大地发掘藏品的文化内涵。
我有空就会去博物馆逛一逛,很多人第一次来也许就是来看编钟等镇馆之宝的,但很快他就会对别的文物产生兴趣,屈原笔下瑰丽的楚文化有着永恒的影响力,这正是博物馆与民众最大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