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尊者吧 关注:21贴子:623

佛陀灭度后众生依靠谁?(选自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滅後的「大師」
  佛陀八十歲那年,在竹林村最後的雨季安居期中生病了,患了嚴重的腹瀉。那時,因為當地飢荒,只有尊者阿難隨侍在側。
  眼看著佛陀病了,又沒有其他人在,尊者阿難既擔憂又惶恐,但想到佛陀尚未對比丘們有任何的遺命,應當不會入滅,就寬心了不少。
  待佛陀病好轉,可以出房走動時,尊者阿難才放了心,並將他的想法告訴了佛陀。
  佛陀聽了,回答尊者阿難說:
  「阿難!我對大家的教導,一向是毫無保留的,大家還期待我指示什麼呢?如來從不以自己為領導者的,只有自認為是領導者,才會留下遺命。我已經老了,八十歲的身體,就像一部中古車一樣,只有靠不斷地維修,才能勉強維持。所以,大家是不能一直想依靠我的,應當依靠自己;依靠法,因為除此以外,就沒什麼好依靠的了。
  怎樣才是依靠自己,依靠法呢?那就是應當努力在自己的身體、感受、心念、想法上專注覺察,來止息一切憂愁煩惱。我入滅後,能夠這樣修行的人,一定能夠達到最高的成就,那就是我真正的弟子了。」
  之後,佛陀又繼續往西北方遊化。最後,在末羅國首都波婆城接受鐵匠純陀的菇茸供養,引發更嚴重的腹瀉,勉強走到拘尸城,為一位名叫「須跋」的婆羅門說了八正道,引導他證入阿羅漢後,就在城中沙羅林中的雙樹間入滅了。臨入滅前,告訴尊者阿難說:
  「阿難!你們之中,如果有人以為『大師的教導沒有了,我們再也沒有大師可以依靠了』,阿難,可別這麼想啊!我成佛以來所說的經法與戒律,就是你們的大師;你們的依靠。」
      ※        ※        ※
  佛陀入滅後不久,尊者阿難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遊化,住在城北迦蘭陀竹園的竹林精舍。
  這天早上,尊者阿難打算入城乞食。
  由於時候尚早,尊者阿難就順道去探訪一位名叫「瞿默目揵連」的婆羅門。見面寒暄後,瞿默目揵連就問:
  「你們當中,有哪一位比丘的能力,與尊者瞿曇(佛陀)一樣的嗎?」
  尊者阿難回答說:
  「沒有!因為世尊是法的先覺者、教導者,所有比丘,都是依從佛陀的教導而成就的,就從這一點來說,是沒有任何比丘能與世尊等同的。」
  此時,奉摩揭陀國阿闍世王之命,在王舍城督導建設,以防禦跋耆國來犯的大臣禹舍,也正好來訪,就加入了他們的談話。大臣禹舍對佛陀入滅後,僧團的運作方式也感到好奇,就接過話題,問尊者阿難說:
  「你們當中,既然沒有一位比丘能和世尊一樣,那麼,有沒有哪位比丘,是沙門瞿曇生前所指定的接班領導人,來成為你們的依靠呢?」
  「沒有!」尊者阿難回答。
  「那麼,有沒有哪位比丘,是僧團大眾推舉出來的領導人呢?」
  「也沒有!」
  「如果是這樣,那你們如何保持僧團的清淨與和合呢?」
  於是,尊者阿難就告訴大臣禹舍說:
  「我們是『依法不依人』。我們沿著村落遊化,在每月十五日集會布薩,大家依法、律,以彼此發問的方式反省檢討。如果有過失犯戒的,就依法、律的規定來處置,所以我們僧團得以維持和合。」
  大臣禹舍再問:
  「你們當中,有值得恭敬、尊重,讓比丘們願意跟著他學習的嗎?」
  阿難回答說:
  「有的!如果有具足持戒圓滿、多聞深入、作善知識、身心遠離、樂於禪觀、衣食知足、正念成就、精進修行、聖慧明達、漏盡解脫等十種成就的比丘,就是大家恭敬、尊重,樂於跟他學習的對象。」
  大臣禹舍當下深表讚歎,並且敘說過去一次自己拜見佛陀的經驗,認為佛陀讚歎一切禪修。
  尊者阿難不同意大臣禹舍的想法,因而糾正他說,佛陀對沒有離貪、瞋、昏沈、掉悔、疑等的禪修,並不讚歎,佛陀經常讚歎的是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的禪修。
  最後,尊者阿難又為瞿默目揵連婆羅門澄清:佛陀、慧解脫與俱解脫阿羅漢三者的解脫,並沒有差別,也沒有哪一種比哪一種殊勝,然後就在瞿默目揵連婆羅門家中,接受了午齋供養。
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長阿含第二遊行經》、《長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經》、《相應部第四七相應第九經》,後段取材自《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揵連經》、《中部第一0八瞿默目犍連經》。
  二、印順法師在其《妙雲集華雨香雲》中,有一篇文章,題為〈佛滅無大師〉,即說明佛滅後,僧團依法、律而行,並沒有所謂領導者的繼承制度。本則故事之篇名,是依《長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經》之經文「依我為汝等所說之法與律,於我滅後,當為汝等之大師」而定,名稱看似與該篇相反,實則意涵相同。
  三、僧團雖然不設領導權,不過僧團中確有依止某位有成就大德修學的一群群聚集,這種狀況,在《雜阿含第四四七經》、《相應部第一四相應第一五經》、《增壹阿含第四九品第三經》均有明白的敘述。而值得比丘依止修學者的十種標準,《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揵連經》與《中部第一0八瞿默目犍連經》所說並不一致,大體來說,《中部第一0八瞿默目犍連經》是重於禪定與神通成就的,《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犍連經》則否,這或許是不同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5-24 11:21回复
    有正法僧团,法脉才能长世流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24 12:10
    回复
      “怎樣才是依靠自己,依靠法呢?那就是應當努力在自己的身體、感受、心念、想法上專注覺察,來止息一切憂愁煩惱。我入滅後,能夠這樣修行的人,一定能夠達到最高的成就,那就是我真正的弟子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5-24 15:45
      回复
        读着佛陀的故事,想着佛陀的慈悲,怀念佛陀,以法为师,以法为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24 19:57
        回复
          谢谢分享!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5-25 22:44
          回复
            既希望佛陀可以解脱于生死轮回,有希望佛陀可以和我们永远在一起,真的好纠结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6-22 20:3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6-22 20:43
              回复
                修行需学习专注于觉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6-22 22:3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6-23 21:02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6-23 21:3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8-06-24 21:02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8-06-27 23:03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8-06-28 21:46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06-30 14:5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8-07-01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