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中统和军统不是“为了互相制衡”而设置的,没那么理性,就是随着历史演变,在派系斗争中形成的两个特务机构。后来与其说互相制衡,不如说互相掣肘,至少也是互相竞争。想想看,特务机构并非权力机关,没必要互相制衡的。
韩非子是讲故事,他的寓言绝不是从古书上来的,绝大部分应该是是他自己原创的。当时他是百家之一,是自己写书的,那个时代强调观点原创性,不强调出处,强调出处是后世人的迂腐之见。韩非子的故事集里,有从古书资料上来的,那就是“前人经验”那部分,大部分为历史真事,比如他写的韩昭侯和申不害如何运用法家道术统驭下臣那些故事。但是寓言显然应该是原创,否则何谈寓言。《伊索寓言》不能说都是伊索从古书上搜集来的吧?韩非子的寓言像郑人买履、自相矛盾,都非常有名,应该都是他原创的。所谓寓言,不过是个规模比较大的比喻而已。
而且那个时代,像郑人、秦人、邹人这种说法,在百家著作上更多的会是地理概念而不是诸侯国概念,尤其战国七雄格局形成之后。
再者,韩非子所处时代,韩国灭郑、迁都于郑国已经一百多年了,就算这郑人是古人,也可以是郑国覆灭之后的古人:)
还有就是韩非子写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向与他同时代的人传播他的观点。所以他所讲的寓言、打的比喻,是越贴近当时的战国末年社会实际越好的。我们有功夫的话可以试着去考证一下,我猜郑人买履里面描述的那种步行就可以从居民区到达的集市,而且集市中还有专门卖鞋的店铺,鞋子同款不同号、拿尺寸去定买的成熟售卖方式,这种繁荣市场的现状多半就是战国末年的情况,而非更早的时期。
陆游和唐琬的问题,小侯说得有道理。
楼下请继续回答本人上面帖子中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