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梁振华,1977年生,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副教授。新锐学者、硕士生导师,随笔作家、影视编剧。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影视艺术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影视传媒公司艺术总监,中央电视台策划人、特约撰稿人。发表学术论文、文艺随笔、小说等各类作品逾百万字,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出版个人随笔集《时尚的谎言与魅惑》(2006)、《枫林冷雨》(2001)。参与撰写《新中国文学史教程》(“京师”系列教材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历任近百部(集)影视作品(电影、电视剧、文献纪录片、政论片、专题片、大型主题晚会)的编剧、总撰稿与撰稿人。2008年,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十佳教师”。
个人简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1995.9—1999.6,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首届国家中文基地班,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9.9—2002.6,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2002.9—2005.6,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
2005.8至今,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小说、当代影视文化、大众文化
曾经担任的社会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特约策划人、撰稿人
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创意总监、艺术总监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
开设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影视文学研究、当代影视文化热点分析
主要发表学术论文:
《历程:触摸一个时代的体温——〈伟大的历程〉创作随感》,《电视研究》2009年第3期。
《媒介迁徙:通途或迷津——影像时代中国作家的文学立场与身份认同》,《文艺争鸣》2009年第2期。
《〈一一〉:讲述与寓言——都市生存的无定性读解》,《艺术广角》2008年第6期。
《颠覆·建构·迷失——中国式大片生存境况解析》,《艺术广角》2008年第4期。
《媒介规约下的美学生态——文学与影视互动关联再解读》,《媒介批评》(第三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戏剧化的散文——余秋雨散文中的戏剧化元素》,《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从“盲点”到“盲从”——当代文学书写中的都市文化经验》,《南方文坛》2008年第1期。
《张于〈手写体〉:从容的乱声》,《红岩》2008年第1期。
《“中国式”大片:喧哗与转捩》,《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第3期)全文复印。
《“红色文本”:复调叙事与异质解读——兼论〈恰同学少年〉》,《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3期。
《陌生的“现实”——观电影〈图雅的婚事〉》,《艺术评论》2007年第5期。
《从同质化生存到无定性交互——论影视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时性关联》,《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无望之战与赤膊英雄——〈天狗〉断想》,《电影双周刊》(香港)No.712,2006年8月号。
《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江淮论坛》2006年第4期。
《可爱的文字古代居多,可恶的文字今时不少——横论“GRE”与“读经”》,《艺术评论》2006年第8期。
《超越“体用”——评〈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兄弟〉:虚伪的“现实”》,《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一则迷失的寓言》,《戏剧文学》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