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内派太极吧 关注:5贴子:26
  • 18回复贴,共1

解密府内派太极拳的名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很多文章对府内派太极这个名字由来很多人发表了议论,我是这样理解的请大家斟酌,名字而已,八卦掌有城南城北派之说,这是众所周知,只是程庭华和尹福教习的地点进行了区分,城南也好城北也罢他们都是跟董海川学习的八卦掌。府内派此时也就好理解了,杨露禅在瑞王府教授的太极拳。家中长辈在传授过程中也是这样说的。
过去传武由于社会,年代的不同和现在传授武艺有很大的差异,很讲规矩的,所以并不张扬。现在改革开放了,全民健身,那些少为人知的武术也慢慢浮出,府内派太极拳自从萧功卓先辈带回保定后,打开门户之见,广收门徒,传授府内派太极,迄今为止所有习练府内派太极拳追源都是跟随萧功卓先辈所学,府内派太极确实对人身心的修炼有很大的帮助,更对健康有极大的促进,府内派的老拳师们由于年龄大已经不能上网,所以浅文一篇。
至于一些人图谋不轨,为了吸引学武者注意力,增加阅读流量,靠文笔练拳的人,拿着文本推历史,拿着错文推断府内派太极拳,我们也只能呵呵一笑,衷心的告诫您,真相绝非是你的推理那个样子。


1楼2018-06-03 12:49回复
    网上有的说富周是王府教头、总管、管家,各说不一,阁下以为是什么?但是,年代久远,又怎能说得清楚?再说,他是干什么的,对于我们有那么重要吗?阁下仅凭此说,就说让我应该去保定回炉,岂不是有点武断?也有些滑稽吗?阁下说话是否太有点唐突了?
    难道吕外孙得了真传,翟英波老爷子、刘春宝老爷子就没得真传吗?翟英波老爷子的徒弟李正、王喜禄、曹胜利、李绍岭等等,以及刘春宝的儿子刘永利等都没得真传吗?再传弟子们通过自身苦修研练就没得真谛吗?
    吕外孙真传的功力和养生疗病效果在哪里可以看到?我也期待在这里能够看到你的视频!向你学习学习,握手!


    2楼2018-06-21 11:10
    收起回复
      希望府内太极能发扬光大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6-24 00:28
      回复
        过去年代,尤其是老人们都经历了,他们的学习和老师要求,和现在不一样了,过去一式没有练好,不能接下一式,再有那个年代人比较传统,不是随便就在大街上练,咱们就说文革吧,你敢在大街练就给你抓了。府内派太极学者众多,有的为了技击,有的为了养生,有的是身体弱,目的不同再加上传统武术过去在传承中很严格,所以真正学全府内派的很少,很少。


        4楼2018-08-24 12:51
        回复
          【杨氏府内派和府内派萧氏太极拳区别】
          (我只是一个学习府内派萧氏太极拳的习练者,记录自己学习时看到听到的,人的一生很快,时光如梭,留下自己足迹,就算一个纪念吧!只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组织和个人)
          网络上对这个两个名字大家开始出现疑惑,并且不知其区别,今天就说说我的理解和我知道的区别,萧功卓前辈将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带回保定,在保定广泛传播,曾经在多处公共场所教授学生(莲池,体育场........),多以大架,老架为主。迄今为止世界所练习的杨氏府内派太极拳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由萧功卓前辈所传。世人能见到府内派太极拳原貌,萧功卓前辈实在是功不可没。
          70年代末萧功卓前辈辞世,弟子徒孙,学生众多,分别对太极拳(府内派,郝派)形意拳,通背拳(大耳猕通背,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八卦掌,器械............得以继承。为了纪念和缅怀萧功卓前辈,经子女同意,弟子徒孙商议改名府内派萧氏太极拳。
          无论是杨氏府内派还是府内派萧氏太极拳。其实都是萧功卓前辈在富周先辈家里学到的太极拳,都是由萧功卓前辈所传授的太极拳。对于大家疑惑这两个名字的区别我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理解。


          7楼2019-06-11 08:59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趣事
            忆恩师——程恩林(一)
            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夏令营,当时教我们武术的是河北大学的武老师,学了两个月夏令营结束了,可是一个男孩子的学武梦意犹未尽,小伙伴说他姨夫会练,我们三个小男孩就出发了。就这样这个被称为“姨夫的人”成为了我的师傅,日后对我学武影响很大。
            五年级的那个秋天我13岁,三个小伙伴每次都是走着从家到公园古城墙下,他在那里有个小屋子,也正是这个不足20平米小屋子让我和师傅练到了我去参军(1995,12月),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第一次,我第一次在狭小的场地练拳,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拳打卧牛地,第一次见到了师叔——刘志德。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是传统武术。第一次见到1米65的人放出力量那么大,发力那么整。
            每次我们学拳回来“姨夫“都要给我们2毛钱,不允许我们走着回去,说:你们小,路太远。这重重的2毛钱。带着一个武师对孩子们的期望,这重重的2毛钱带着一个武师的细腻。至今那一幕幕常常闪现。大健不敢忘怀……….
            一晃跟了“姨夫“三年,回头一看三个孩子就剩下了自己,细想想学的都是正踢,侧踢,弹腿,勾踢,裹腿,扁踹,晃掌,三体式,………..姨夫说:好了,孩子,三年考验为期已满,我们开始学习武术,这些基本功不可忘记,每日要记得练习,就这样开拳了,投打撩阴锤是当时第一课,所以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的个子不高,但是身形晃动极快,每个动作中透着圆润,每一个动作和举手投足,位置都有它的道理,静静地看他打完,就有种享受的感觉,那种看后的感觉只能用享受这个词,确实令我很佩服……….
            时间如梭,我去参军了(1995.12月)给姨夫告假,辞行


            8楼2019-06-11 11:34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
              忆恩师——程恩林(三)
              在河北保定有一支活跃的武术群体,几十年始终继承发扬着传统武术,这就是被武术界传颂的“萧家”萧功卓前辈学得太极形意通背八卦器械…….无私向晚辈传授,教学中不但因材施教,更重视对学武者道德的培养。
              程师傅说学传统武术讲求缘分,你喜欢,想学,你未必能遇到明师。习武要找“明师”可不是这个“名”武术呀好者千金不换,不好者,一分不值。伱萧师太在北京横掌李文彪前辈那里学习八卦掌,当时是用马车拉着银元去学来的。“穷文富武嘛“马车呀!!!这是什么概念,当时400块大洋就能买北京一套四合院,这就可想而知,你萧师太对武学的追求非常执着,这些武术得来不易。在伱师太晚年对大家说“谁吃谁饱,不吃拉倒,埋在土中,世上难找”我当时没在意,觉得伱师太身体挺健康的,有疑惑和问题随时都能问,可是现在想想伱师太当时说的这句话,真的是我的一大遗憾,去外地出差,过节到外地走亲,我都和别人交流过武术,在伱师太这里学到的东西真就是世上难找,当时程师傅就举了一个在北京紫竹院和别人交流,谈到了八卦掌的暗腿,竟然没人知道。
              70年代末伱师太辞世,80年代初弟子徒孙们为了发扬传统武术,在保定大西门借助大西门的公园场地开始传授武术。当时大西门从南到北都是萧家的弟子徒孙,学员,习武场面非常壮观………
              程师傅讲着一个个的事实,举着一个个的事例,我低头无语,此时脑海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珍惜,珍惜,珍惜……..


              9楼2019-06-13 11:30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趣事》
                忆恩师——程恩林(二)
                内家拳是文化拳,你理解的越深,身上的感受越多,年龄太小也只能学个外形,只有人成年后知道思考了,知道沉淀了才更适合练内家拳。这是我学习形意拳的时候师傅对我讲的,现如今我对这句话感触越来越深。
                我曾经问过师傅,你的拳是萧功卓前辈教的,为何不能和他师徒相称呢?师傅笑了笑,萧功卓前辈说过师傅,师爷,比师爷再高一辈的叫师太。萧师太参过军,就是晚年了都没驼背,始终都有军人的那种气质,武术不但是强身健体更是饭碗,练好了可以守家护院,可以押镖。所以就更加保守了,这是一门技术。过去年代学拳.教拳和现在不一样。先教给你怎么打这叫划,学完后再修,练好一个再学下一个,一式没练好不能接下一式。这样出来的拳扎实,相反的这就需要徒弟有毅力长期的坚持练,可是太极,形意,通背,八卦,器械……如果真的这样练下去,这些东西太多需要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在你师太晚年做了一个决定,自己亲自传授一批徒孙,把拳种分工。几个人学太极,几个人学八卦………..这样就解决了时间长的问题,这些好的传统武术也能继续传承下去。我当时就是这批亲传徒孙中的一个,我们年龄小大的20多岁,小的10多岁,你师太那时候80多了,怎么能叫师傅呢?年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都叫“爷爷”
                你师太为人谦和,知识宽阔很有文化修养。不管是商人还是政客,上到80下到10几岁的孩子,他都能和他们交流,和邻里之间关系更是非常融洽。当他有不懂的伱师太也会问,那时候伱师太问我:啥叫四人帮呀?有次伱师太还考了我一个问题:你说说什么花只结果不开花。程师傅说松花蛋!………
                每次去不但学了武术,师傅还会讲很多人文的事,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到了熏陶。


                10楼2019-06-13 11:34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趣事》
                  忆恩师——程恩林(五)
                  又是周日了我来看师傅,师傅说给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让你从今天开始走出去,以前你是闭门造车,如今允许你出去走走看看,各个公园练功场,这样你可以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一年后我正式再带你去学府内派太极拳。
                  第一站访王贵深王师爷——
                  王爷是萧家有名的三王之一,王爷在府内派萧氏太极拳传承中有重要的位置,都说在外姓人中王爷的太极拳最接近师太的味。不过我和王爷还是很投缘,我们是一个单位的,他的长子王安,次子王占巨,也都是一个单位的,两个儿子我们也很熟。王爷朴实有格局,事事处处都是大局为重。人好太极练的也好。他家住在秀水街我们单位的宿舍,王爷爱抽画苑牌香烟,在他家里这15平米小客厅成了我求教的小场所。王爷讲过三十散手里的长拳滚砍,也给我说过五行拳里的钻拳。虽然退休在家但是他的思维很敏捷。言谈中总是透着忠肯,我和他年龄差距很大,但是他并没有看不起我的半句,依旧很耐心讲解着他所知道的知识。我问了王爷一个问题“您练了一辈子太极有啥感受吗”他看了我一眼,朴实的话语告诉我,每次起式,我的腰上脊柱会鼓起一寸高,我顽皮的说来来王爷,我摸摸。话无需言,确实是有一寸,王爷说这是我练太极拳身上的感受和变化。具体府内派十套拳法我并没有跟伱师太学完,当时学拳讲规矩,没有人敢要拳,更没人敢挑着学,挑肥拣瘦那个年代学武的大忌。只有你练好了一个再去教你下一个。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最可惜的是萧氏刀法。在晚年伱师太总结了萧氏刀法,当时工作单位休息周一,每到周一伱师太就来我家,可是有次我去和同事商量好去钓鱼了,你师太来了吃了闭门羹。所以这萧氏刀法后来也没有学了。现在想想挺可惜的。哎,一切都是过去了。王爷除了朴实,坦诚,人好,就是在他推手时总感觉他手里有个球,你一推他就一咕噜把你的力给改变了方向。这是我当时感触最大的。……………
                  访翟英波翟师爷——
                  翟爷不是一般的习练者,有素质有文化,他的级别很高,看病都是专门的病房,药费全报。翟爷个子不高,经常穿一身中山装,性格温和,翟爷爱抽烟都是小熊猫。他的弟子徒孙很多,翟爷那时候带着弟子徒孙练太极拳都是上午8.30到10.40然后还带徒弟们回家讲解,他家在七一路一个小区中一层,也正是这些小灶,加快了晚辈们对太极拳的理解。据师傅说翟爷推手大赛获过奖,推手很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谛。我也问过翟爷学拳时是怎么开始的。他说年轻的时候身体很不好,遇花粉过敏,西瓜过敏,春风一刮也很不舒服,但是练了太极拳大有改善,那时候因为在外地上班所以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你师太家学拳。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当时学拳的困难要比当地学拳的困难得多。在我印象中翟爷108老架里的第三套云手打得好,他专门拿出来打了打,确实味道与众不同,至今为止我都很佩服。翟爷教的弟子徒孙众多也为府内派萧氏太极拳在全国推广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景师叔教习十绝剑:
                  李景师叔是萧师太晚年亲传的徒孙之一,李师叔的师傅是萧师太的姑娘(萧岱霞前辈)李师叔形意拳全国拿过一等奖,用十绝剑拿了全国剑术一等奖。身形清瘦,反应机敏,二目中透着精气神。师叔正好办班教授武术,程师傅让我专程去学习十绝剑,这一看我才知道十绝剑真的是好东西大开眼界。处处体现着剑之君子,时时展现着剑之锋利。路边走过的行人常常走来围观,直到打完散去。可想此剑之秒。……


                  11楼2019-06-16 22:12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趣事》
                    忆恩师——程恩林(四)
                    不幸的事发生了就在2000年元月,师傅突然病倒了,脑溢血,当时我不知道这个病会有什么后果,我走进脑血管医院,看着整个医院到处是这种病人的时候我才知道它的杀伤力多大,程师傅同样康复后半面身子行动明显的和常人不同。幸好他的大脑和语言表达没有障碍。出院后我还是照常每周去一次,时间不久我就发现他有了焦虑。过年时师叔们来看他,他总是对师叔们讲:“大健跟我时间也不短了,我现在是有娘没奶,身体不好了,只能动动嘴,做不了示范动作了,大家帮我看着他点”。
                    出院后师傅对我说话多了,很多很多从没有听到的事和人文开始给我灌输:萧师太一掌震飞马的故事,师太退步鼍形的故事,双手带在实战中多好用,萧师太和孙禄堂晚上对武当剑的故事,战争年代师太解决战马的事,师太在南方遇到武术奇才的事,师太由外家转内家比手事件,燕抬鳃的故事,刘大大推手虎扑的事,师太说胸打的事,出门和武行如何攀谈,请别人练剑如何递剑,…….
                    男人无论你长多大,在长辈面前你依旧是个孩子。不难看出师傅的话语比以前多了,其实这是一种焦虑,更是一种不安,恐怕我出去啥都不知道闹了笑话。长辈对晚辈的那种爱我记下了…….


                    12楼2019-06-17 07:48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趣事》
                      忆恩师篇——勤武修德,不忘初心
                      执程师傅意愿和马玉堂前辈徒孙高忠礼,朗村夜叉棍传人张师傅,郭村杨老云师太的徒弟张文忠前辈求学。
                      走了很多家中前辈的练功场感触颇深。东关公园王贵深王爷,刘志德师叔,竞秀的翟英波翟爷,马元年马爷,高开区的李景师叔商合营商师叔。花园里的刘玉良大大,还有孟国堂前辈。每次回来都和师傅汇报,所学所闻所见。程师傅总是那句老话,“走到哪里要虚心,杯子里的水满了就倒不进去了”。“前辈们说的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过滤,重要的是人家素不相识并且年龄差距还那么大,能指点你一二,这是莫大的恩德”。
                      时光如梭,转眼2004年到了,程师傅让我到二姑奶奶家和吕惠庄师叔学习府内派太极拳。程师傅说“二姑奶奶专修太极,你吕师叔更是从小在伱萧功卓师太家长大,长大成人后,一直侍奉到你萧师太辞世,他的品性和孝道家中长辈无一不竖大指,他的每一手都是伱萧师太亲传。要说太极拳还是你吕师叔味道正。好好去学习吧”就这样20多岁的我开启了学习太极之路………..


                      15楼2019-07-01 10:02
                      回复
                        《学府内派萧氏太极拳趣事》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不忘初心。
                        到了吕师叔家学拳都是晚上,因为要上班所以都是20点去22点回。好大的客厅足足可以站下两个人打完108府内派太极拳。客厅的藤椅上总是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萧功卓先辈的二女儿萧岱霞(二姑奶奶),一个是吕师叔。老奶奶看着我刚开始学太极那个笨呼呼的样子总是面含微笑。但是言谈中总是透露着鼓励和支持。吕师叔更是不厌其烦的做着示范,那时候我是总有个问题困惑了许久,师叔做的示范我总是做不了,动作要领说得明明白白,最后还是二姑奶奶给我解开了谜团:孩子,你不要着急,心平气和,功夫就是时间,需要回家努力花费更大的时间去练。你师叔从小就练,他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有的动作你是做不到位的。慢慢来吧!!一定坚持,不能放,功夫这东西是骗不了自己的。更是别人抢不走的。慈眉善目,和蔼的言谈,虽然和奶奶年龄差距很大,二姑奶奶没有看不起这一个初学太极的孩子,更没有训斥我,我心中的那种暖流和感激时常回荡。
                        2007是猪年,我家孩子出生了,就在那周的周五我刚要下班推自行车回家我接到了二姑奶奶的电话,要我去他那里一趟,有事。不敢懈怠飞驰而至,推开门奶奶端坐沙发,用那种抚爱的眼神看着我,下班了?是,喝杯水吧!孩子怎么样健康吗?医生说很健康。那就好!给孩子留个小念想吧!!说罢从兜里拿出一个小猪的胸坠。霎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这,这,这,这……………..心中五味杂陈,翻江倒海,一位花甲的武术前辈,一位没有血缘的长者,竟然还牵挂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也许是一种激动,也许是一种惭愧,嘴巴像是粘住了,傻傻的说不出话来………
                        每年初一我都会去给奶奶拜年,磕完头都是用她那博大和慈祥双目看着我,起身吧,就你年龄小,不要被那些世俗困扰,你就好好练,才能对得起你师叔不厌其烦的教,才能对得起你自己。转身奶奶从屋里拿出一张画,知道你喜欢,我画了好几个月。今天送给你,我深知奶奶年龄大了,眼睛会花的,作画已经很吃力。好珍贵,一画难求呀!!!竟然我还有这个福分。瞬间感到了一种幸福…………….


                        17楼2019-08-14 00: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