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人们常常因为酷暑难耐,长期吹空调喝冰镇啤酒饮料,缺乏运动,引起体乏无力犯困,头晕发蒙,脾虚胃口差。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古话说十人九湿就这么来的。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一说起祛湿,很多人马上想起薏米红豆,但是红豆薏米真的能祛湿吗?天啊,真为你们担心!
“湿气,水液代谢产物,中医分为水、湿、饮、痰。湿气的特质: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其性粘滞,阻滞气机,缠绵难去”
简单来分,湿气有两个来源。外湿和内湿。
1、外湿
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所以沿海城市者,体内多湿气。
2、内湿
内湿,主要来源于脾虚,脾胃虚弱之后,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湿气过重的表现
①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② 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浑身无力,容易犯困。
③ 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④ 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⑤ 舌头伸出来时,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这叫“裙边舌”。
⑥ 眼袋下垂,黑眼圈严重,肥胖,减肥后反弹,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如果你有以上1~2种症状,马上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湿气不除, 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湿气?
①久居潮湿环境或阴雨或梅雨季。
②久坐或久站,缺少运动。
③常吃冰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异果(偏寒湿)。
④重口味如过咸或过辣(如辣椒、盐巴、酱油、沙茶酱添加太多),例如常常在吃完麻辣火锅之后,可以发现隔天早上虽然有排便,但是体重却仍然上升 1~2 公斤,多半是因为重口味导致水分滞留(偏湿热)。
⑤时常喝酒,过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偏湿热)。
⑥经前荷尔蒙改变,湿气重体质的人容易经前下肢水肿。
怀孕期间因为腹部血管、下腔静脉受到子宫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状况不佳,静脉曲张,导致下肢容易肿胀;产后过补,吃太多种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滞留体内。
怎么祛湿才正确?
物理学中,关于水汽蒸发速度的三个决定因素:气温,气流,面积。祛湿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在中医理论里,“气温”对应“温法”,“气流”对应“理气法”,“面积”对应“发汗法”。
【温法】湿气性属阴寒。《内经》说:寒者温之;《伤寒杂病论》说: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说明,温法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理气法】人体内气走得不顺,容易生湿气。湿气又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久坐之人易生湿。所以祛湿,要理气,要让全身气血通畅。
【发汗法】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让湿气,通过出汗的方式,从体表的每一个毛孔散布出去,扩大湿气去除的通路和面积。
为什么说“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
我们来看红豆薏米粥属于上面三种的哪一种呢?都不是!
祛湿要温,红豆和薏米都属微寒性;祛湿要理气,但红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药物会影响气的运行;祛湿要发汗。红豆和薏米都不能发汗;另外,祛湿还要健脾,炒过的薏米才能健脾,因为炒用能够减轻它的寒性,但红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你该拥有雪莲红球藻膏了。
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了,会说“我一直喝薏米红豆啊,祛湿效果感觉挺好啊”。湿气其实也分很多类型,有一种类型是湿热,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脾胃的正常运作,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而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会损伤阳气,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而湿寒体质的人本身就脾胃虚寒,喝红豆薏米粥不能根除湿气,真正的去湿气需要健脾胃,而健脾胃,首选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正确搭配:
食疗法:薏米冬瓜汤
材料:薏米50克,冬瓜150克。
准备: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冬瓜去皮,切厚片备用。
做法:先把薏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停火,焖30~50分钟,然后开小火,煮熟至开花。然后放入冬瓜,转大火烧开转中火煮2分钟即可。如果你感觉味道太淡,可以加点盐、葱花等调一下味道。
当然食疗也可用膏滋进行调理:
雪莲红球藻膏中含有多种温补食材,其主要成分就具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除体内毒素等效果,还有龙眼肉、山药等温补类食材,可以让女性驱散体内的寒邪湿气,用食补的方式摆脱祛湿健脾、调养身体。
外洗法
方法: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
作用: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湿气,水液代谢产物,中医分为水、湿、饮、痰。湿气的特质: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其性粘滞,阻滞气机,缠绵难去”
简单来分,湿气有两个来源。外湿和内湿。
1、外湿
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所以沿海城市者,体内多湿气。
2、内湿
内湿,主要来源于脾虚,脾胃虚弱之后,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湿气过重的表现
①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② 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浑身无力,容易犯困。
③ 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④ 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⑤ 舌头伸出来时,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这叫“裙边舌”。
⑥ 眼袋下垂,黑眼圈严重,肥胖,减肥后反弹,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如果你有以上1~2种症状,马上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湿气不除, 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湿气?
①久居潮湿环境或阴雨或梅雨季。
②久坐或久站,缺少运动。
③常吃冰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异果(偏寒湿)。
④重口味如过咸或过辣(如辣椒、盐巴、酱油、沙茶酱添加太多),例如常常在吃完麻辣火锅之后,可以发现隔天早上虽然有排便,但是体重却仍然上升 1~2 公斤,多半是因为重口味导致水分滞留(偏湿热)。
⑤时常喝酒,过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偏湿热)。
⑥经前荷尔蒙改变,湿气重体质的人容易经前下肢水肿。
怀孕期间因为腹部血管、下腔静脉受到子宫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状况不佳,静脉曲张,导致下肢容易肿胀;产后过补,吃太多种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滞留体内。
怎么祛湿才正确?
物理学中,关于水汽蒸发速度的三个决定因素:气温,气流,面积。祛湿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在中医理论里,“气温”对应“温法”,“气流”对应“理气法”,“面积”对应“发汗法”。
【温法】湿气性属阴寒。《内经》说:寒者温之;《伤寒杂病论》说: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说明,温法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理气法】人体内气走得不顺,容易生湿气。湿气又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久坐之人易生湿。所以祛湿,要理气,要让全身气血通畅。
【发汗法】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让湿气,通过出汗的方式,从体表的每一个毛孔散布出去,扩大湿气去除的通路和面积。
为什么说“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
我们来看红豆薏米粥属于上面三种的哪一种呢?都不是!
祛湿要温,红豆和薏米都属微寒性;祛湿要理气,但红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药物会影响气的运行;祛湿要发汗。红豆和薏米都不能发汗;另外,祛湿还要健脾,炒过的薏米才能健脾,因为炒用能够减轻它的寒性,但红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你该拥有雪莲红球藻膏了。
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了,会说“我一直喝薏米红豆啊,祛湿效果感觉挺好啊”。湿气其实也分很多类型,有一种类型是湿热,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脾胃的正常运作,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而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会损伤阳气,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而湿寒体质的人本身就脾胃虚寒,喝红豆薏米粥不能根除湿气,真正的去湿气需要健脾胃,而健脾胃,首选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正确搭配:
食疗法:薏米冬瓜汤
材料:薏米50克,冬瓜150克。
准备: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冬瓜去皮,切厚片备用。
做法:先把薏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停火,焖30~50分钟,然后开小火,煮熟至开花。然后放入冬瓜,转大火烧开转中火煮2分钟即可。如果你感觉味道太淡,可以加点盐、葱花等调一下味道。
当然食疗也可用膏滋进行调理:
雪莲红球藻膏中含有多种温补食材,其主要成分就具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除体内毒素等效果,还有龙眼肉、山药等温补类食材,可以让女性驱散体内的寒邪湿气,用食补的方式摆脱祛湿健脾、调养身体。
外洗法
方法: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
作用: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