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无问西东》
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每天都忙忙碌碌,一刻也没闲着,可是,当夜深人静时偶尔会生出疑问:自己在平日里究竟忙些什么?为何你那么忙,还那么穷?
对穷忙族而言,往往有一个普遍认识: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但生活还是如此费力?为什么我这么勤奋,却依然和社会上绝大多数同类相差不大?
有个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01-
小A在公司工作两年多,看到比自己后进公司的同事陆续都得到了升职的机会,而小A却原地踏步,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有一天,他冒着被解聘的风险,找到老板理论。
老板先是一怔,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这里有个急事,要不你临时先帮我处理一下?”
原来,公司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和实力状况,老板叫小A联系他们,问问啥时候过来。小A接到任务后心里在想,老让我干这种芝麻小事。
20分钟后,他回到老板办公室汇报工作。
老板:联系好了吗?
小A: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星期才能过来。
老板:具体是下星期几?
小A:这个我倒没有细问,不清楚。
老板:他们一共多少人来啊
小A:啊??!!您没让我问这个啊!
老板:那他们是坐火车、飞机还是怎么来?
小A:这个您也没让我打听啊!
-02-
老板不再说啥了,他打电话叫同事小B过来。小B比小A晚到公司近一年,但现在已经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老板交给他刚才相同的任务。大概十分钟后,小B回来了。
“哦,老板,是这样的……”小B开始汇报:“他们是坐下星期三下午5点的飞机,大约晚上8点钟到,他们一行8个人,由采购招标部袁经理领队,我跟他们说了,我们会安排接机。
另外,他们打算考察三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协商。为了工作方便,我建议把他们安排在附近的迎宾馆,既方便又有档次和诚意,如果您同意,明天我就提前预订房间。
再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阵雨,我会随时跟他们联系,如果行程有变,我随时跟您汇报。
那一刻,小A突然开始明白,自己为何没有升职的原因。
-03-
这让我想起曾经网路上很火的一个问题:你是有10年工作经验,还是把1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
一个经验用了10年,就是简单地重复,而简单的重复仅仅是在积累小时数,如果一些不当或者低效的方式方法在重复练习中得以加固,反而阻碍自己的进步。
一项工作完成后,我们需要的不是快速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而是停下来思考如何提升下一项工作的质量。
没有人天生就是就担当大任的材料,都是从最简单、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优秀的员工永远不会被动地等待领导安排工作,而是主动去思考自己该做什么,并且竭尽所能地去完成。
就好比工作中,经常听到员工说“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比如领导让你给客户回复邮件,你很快就回复了,然后你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却没有去想领导让你回复邮件的目的是什么?
领导要的结果,一定是要确保客户收到这份邮件,而不是你发了就结束了。
“确认客户收到并回复”就是你的工作成果,而大部分人只停留在回复邮件这件事本身。
-04-
有人说,职场和上学考试一样,不管你平时天天玩还是学到后半夜,最后只看成绩。的确,职场上,无论你付出多少,衡量你工作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还是你完成了多少工作成果。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制造了一个忙碌假象,虽然辛苦但却碌碌无为。
比如绩效考核的时候,你会发现居然罗列不出多少。每天忙碌的那些零碎的琐事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但出成果的却很少,或者根本就不计入考核指标。
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成为了无用之功。
-05-
那么,该如何规避陷入这种无意识忙碌的怪圈呢?
1.先把所有要做事情全部列出来,写在纸上之后再认真思考。在你工作开始之前,花10%的时间计划和组织你的工作。
2.对列出来的工作进行分类,分清轻重缓急。遵循“要事为先”的原则。用绝大部分的时间先做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其次做重要的事。
3.一次只做一件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如果在这个方面用的比较多,那么在别的地方就会用得少,做事情的效率也就越低。
4.学会说“不”。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尊重内心的感受,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捆绑,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懂得适当地拒绝,学会放弃。
失去自我时间控制的人会陷入真正贫穷和麻木,愿我们都能“精准的勤奋”,而不是“平庸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