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高考大数据已经积累了自2008年以来招生计划、高考录取数据、分段表、院校录取最低分、专业录取最低分、院校补录最低分、专业补录最低分、院校补录计划等相关数据。
近十年来不断探索、创新,已有多个版本的高考大数据挖掘整体应用方案。秉承持续创新、专业、专注,追求极致。最新版本,增加了‘录取概率分析’研究成果(国内首创)。将大数据挖掘又向前推进一步。
‘录取概率分析’,针对考生的分数(位次),不但分析能够录取你的院校,你不能被录取的院校及录取分数低于你的院校,还利用统计学一元一次回归方程,给出了紧后年度录取概率(趋势)分析。
自2014年上海、浙江试点高考改革之后,2017年初,又有6个省市公布实施改革方案,至2020年前,全国全部实行新的高考方案:3(语数外)+3(物化生史地政等自选3)模式。不分文理,只有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80个专业平行志愿;浙江、海南分(三)段填报,采用全省标准分(全省位次)报考,先是前20%填报,调整计划重新公布,再前60%填报…再填报……我们已经利用浙江省2014-2017年度高考数据进行数据结构转换测试(分文理+分批次->不分文理+三段填报),由文理+批次位次转换为合并位次、再与2017年度不分文理及三段录取数据进行比对。使历史数据与最新录取数据无缝衔接。
不分文理、3+自选3,考生和家长必须在进入高中后,就需对院校专业、招录情况有所了解,以便选择,其实也是对文理专业的选择。有专家评论,甚至在中考前(初中阶段)就需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专业选择提前铺垫。
随着高考改革取消批次的临近,‘录取概率分析’成为考生填报志愿最为有效的科学方法。她表达的是一个院校、一个专业在大数据中实际录取分数区间(位次)与考生在全省的位次(一些省市称之为 ‘标准位次’)之间的数理关系。同时,传统基于‘批次控制分数线’统计分析的‘分差’、‘位差’都失去了对志愿填报的参考意义。
《高考大数据》系统自立项之初(2009年),就充分调研了解相关政策发展走向,确立了文理不分和以院校平行志愿向专业平行志愿报考转化的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在当前形势下,大数据系统更凸显为更多受众关注的优势。顺应新政策新变化,正逐步将受众目标重点指向初升高(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及家长。
目前,欲查一个专业的全部招生院校信息,如同大海捞针,不论在纸质资料、公开媒体还是专业网站。尤其是‘会计’、‘计算机’等所谓热门专业,在一个省区招生多达数百所院校。而大数据则有其天然属性——专门数据结构设计。只需一键,就可以查询一个院校的全部招生专业,也可以查询一个专业的全部招生院校。
大数据系统可以服务于考生、学校、高考服务机构。
考生可以尽早使用程序,了解熟悉基本操作和信息查询。整个高中阶段随时通过大数据,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层级,调整目标方向。待高考结束、分段表发布后,短时间即可理清填报思路。
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掌控本校考生整体水平及在全省区排名,理智评估、引领、激励考生。
高考服务机构可以对考生长期跟踪服务(指导老师利用本系统作为工具,考生登记信息和选择目标自动保存),定期对考生进行评估、预测。提前选择院校地理区域、专业方向等目标范围。待高考结束、分段表发布后,通过大数据系统综合分析,快速对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数据支持。正如大数据系统设计目标所述:“早期介入,充分了解;水平层级,自我评估;激励考生,安心家长;提前预测,知分调整;目标明确,水到渠成。"
除了提供应用程序外,考虑到一些考生和家长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志愿填报时刻),希望得到最简单、最直接的参考信息,通过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导出‘一分一段录取概率分析’。考生只需根据考试成绩(位次)使用相关报表即可。
基于多年的应用实践,系统有一套成熟的应用管理模式。程序更新后客户端提示并自动下载更新。为了使更多考生、家长、学校、服务机构了解’高考大数据‘,系统还可以提供体验和试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