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又临天涯,又见明月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这段几乎已经被我和万千古龙的读者烂熟于胸的语言,每次重温仍让我如浸江月,如沐夜风;所以,即使冒着趋同和用滥的嫌疑,我还是把这段话作为本文的开首。好在,这里是天涯,在仗剑天涯,用这么一位武侠奇人的奇书中最奇的诗一般语言的楔子来献礼,不也还算是应景切题吗?
《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大师作品中最奇特和赋有特殊意义的一部,这不仅是如我这样古龙读者的感受,也是古龙本人的意见。
1979年,在已接近创作尾声的古龙(在这之后他只有7部作品),受到金庸修改旧作的启发,也对自己的一些早期作品作改写的尝试。他在《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我为何改写〈铁血大旗〉》中叙及20年来的创作历程,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着重提到了《天涯明月刀》:
“ 而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1973)。”
这样一部令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古龙大师一生创作中都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书,不值得我们好好讨论重温吗?
古龙的小说对打斗往往以气氛取胜,不去想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一样一招一式地描写打斗的具体入微的过程,往往是只有结果,瞬息之间,胜负立判,留出大幅空白,给读者以神秘的体味。还有个特点是为表示双方动作太快,快刀只是一刀,只见刀光,甚至连刀光也不见,像《风铃中的刀声》,花错的人影奔跑着,忽然断成了两截,“他的上半身往后倒下去的时候,下半身的两条腿还往前跑出了七步”(这个创意后来被许多武侠小说所模仿,更为许多武侠电影所套用,近如周星驰的《功夫》)。因为姜断弦的断弦三刀刀法太快了,这样做在当时绝无重蹈前人老路之嫌,而可以随时写出新意。古龙武功的这个倾向,愈到他的后期,愈是明显,越是强烈。
古龙的风格对后期许多武侠小说作家影响颇深,模仿其文风的不一而足,最有影响的倒不是他所钦定的接班人丁情,而是温瑞安。而他的《天涯明月刀》,几乎就是老温多个作品的模板。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这段几乎已经被我和万千古龙的读者烂熟于胸的语言,每次重温仍让我如浸江月,如沐夜风;所以,即使冒着趋同和用滥的嫌疑,我还是把这段话作为本文的开首。好在,这里是天涯,在仗剑天涯,用这么一位武侠奇人的奇书中最奇的诗一般语言的楔子来献礼,不也还算是应景切题吗?
《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大师作品中最奇特和赋有特殊意义的一部,这不仅是如我这样古龙读者的感受,也是古龙本人的意见。
1979年,在已接近创作尾声的古龙(在这之后他只有7部作品),受到金庸修改旧作的启发,也对自己的一些早期作品作改写的尝试。他在《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我为何改写〈铁血大旗〉》中叙及20年来的创作历程,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着重提到了《天涯明月刀》:
“ 而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1973)。”
这样一部令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古龙大师一生创作中都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书,不值得我们好好讨论重温吗?
古龙的小说对打斗往往以气氛取胜,不去想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一样一招一式地描写打斗的具体入微的过程,往往是只有结果,瞬息之间,胜负立判,留出大幅空白,给读者以神秘的体味。还有个特点是为表示双方动作太快,快刀只是一刀,只见刀光,甚至连刀光也不见,像《风铃中的刀声》,花错的人影奔跑着,忽然断成了两截,“他的上半身往后倒下去的时候,下半身的两条腿还往前跑出了七步”(这个创意后来被许多武侠小说所模仿,更为许多武侠电影所套用,近如周星驰的《功夫》)。因为姜断弦的断弦三刀刀法太快了,这样做在当时绝无重蹈前人老路之嫌,而可以随时写出新意。古龙武功的这个倾向,愈到他的后期,愈是明显,越是强烈。
古龙的风格对后期许多武侠小说作家影响颇深,模仿其文风的不一而足,最有影响的倒不是他所钦定的接班人丁情,而是温瑞安。而他的《天涯明月刀》,几乎就是老温多个作品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