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吧 关注:88贴子:226
  • 0回复贴,共1

由沙尘暴中树不禁风引发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京沙尘暴中倒下的树木带给苗木人的启示
在一场浩荡的沙尘暴中,北京迎来了立夏,青岛也感同身受了一把。抛开漫天的黄沙、爆表的PM10、PM2.5不说,单单倾倒在主干道上的大树就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更给沙尘暴中的人们带去了更大的危险以及不便。
据北京园林绿化局不完全统计:此次大风造成了185棵树木倒伏,有的倒伏在主干道上造成了交通拥堵。这固然是天灾,局部风力达到了8-9级,外界吃瓜群众或许可以以此为因。但是,身处苗木行业的我们却需要进一步细思:为什么如此“树不经风”?
北三环上一株杨树被刮倒挡在主路上,一辆出租车被砸,造成严重拥堵。从图片上不难看出,杨树的树冠开展,分枝点至少5米,同时杨树属于浅根树种。大风来时,大树“头重脚轻”,自然容易倾倒。

图2中一株大树从中劈裂,关键原因在于这株大树已经没有了中央领导干,两大分枝间夹角太大同时又过于粗壮,相信即使没有大风,也许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它仅靠两大分枝的重力也会将自己劈裂。
图3-4中,雍和宫桥附近一株刺槐被刮倒,从现场图片看来,孱弱的根系无法在强风中支撑住庞大的树身,才造成了这次倾倒。

从上面几张照片里,我们不难看出这天灾里面晃动着“人祸”的影子。选择杨树、刺槐作为北京道路的行道树,固然有其特定的地理因素限制,但是杨树失调的冠干比、洋白蜡“走样”的树形却是养护管理工作上的不足了,而刺槐孱弱的根系与园林工程上狭窄的树穴与高度的硬化铺装脱不了干系。
也许在一定的时间内,身为苗木培育者的我们无法改变养护管理、工程监理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培育出既满足景观需求又具有稳定结构性、抗风力较强的行道树来。
其实国际树木学会(ISA)早有一套树木规格标准,很多国家在进行苗圃苗木培育、园林绿化设计及施工选苗时都参照该标准。该标准对于一般园林树木的规格建议主要有六点:具有明显中央领导干、60%以上的“活冠比”、强接枝、分枝螺旋梯型分布、主干和分枝呈“干粗收窄”以及良好的根部系统。
1、树木必须要有明显的中央主干,整株树木自然高度的2/3以下不能出现双主干或多主干。
2、树木必须有60%以上的“活冠比”(树冠高度与整株树木自然高度的百分比),高的活冠比代表树体的抗风能力强。
3、树木主干与分干接合点处,分干粗度不超过主干粗度的50%,且以1/3最为理想。
4、树木主干上每层分枝应成螺旋楼梯状从下往上排列分布,上层与下层不能重叠,层间距离约为自然树高的5%。
5、树木主干和分枝呈“干粗收窄”(粗度从头端开始开始慢慢往末端收窄。)
6、树木根系从中心从四周向外均匀辐射,没有盘根、偏根现象发生。
如果按照这6点标准培育出的苗木,不仅树形优美、冠形自然,景观效果良好,同时树体结构合理,抗风能力强,更好地适应外界不良环境。然而,该标准在我国苗木行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现在许多树种都是通过“截干发帽”的方式确定分枝点、塑造树冠,没有了中央领导干,扁圆的树冠突兀而不协调,树自然而稳定的结构被打破,同时受风面积增大,抗风能力自然减弱,更容易在风中倒伏。即使具有中央领导干的,在日常修剪养护中,也不重视中央领导干的维护、主干与分枝的比例等,苗木应用到工程上之后十分容易造成劈裂。

青岛抬头园林很早就接触到国际树木学会的树木规格标准,并做了相应的试验性生产。2016年公司领导层对荷兰大型苗圃进行考察时,发现荷兰各大苗圃高标准的苗木生产技术、先进的苗木培养理念之下遵循的就是国际树木学会的这一标准,并且解决了我们摸索道路上的一些技术问题。此次考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勇敢迈出实践的第一步,永远只能艳羡于国际标准的完善,永远无法在自家的苗圃中找到一株符合国际标准的苗木。
国际树木学会树木规格的6点标准基本涵盖了一株树木地上、地下两大部分,既彼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有机地统一。首先我们结合栽植苗木树种特性,确定了紫椴、欧洲小叶椴、大叶榉、北栾、元宝枫等培养树种,摒弃“截干发帽”的传统方式,采用竹竿扶架等方式保持中央领导干,科学制定分枝点保证超过60%的“活冠比”,科学修剪保证主干与分枝比例、分枝分层排列,多次移栽、断根促进根系更新、强壮。目前我们已经按照上述理念开始培育第一批紫椴、欧洲小叶椴、大叶榉、北栾、元宝枫半成品苗,相信在数年后在抬头这片土地上符合国际树木学会标准的树木将蔚然成林。


虽然我国苗木行业现在与国际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认定科学的标准、摆脱现有的思维模式,敢于接受新的理念,培育的高标准苗木将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能走向国际市场。换句更朴实的话讲,大风来袭时,树木将不再是人们身边的威胁,而是可以信任的屏障。


1楼2018-06-14 16: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