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位大律师曾经给胡家出主意:“虽然胡家被查抄,可是胡庆余堂招牌还是属于你们的,何不用招牌来换股份?”听从了律师的建议,胡家用招牌换来了股份,每年都可以分红。
解放后,胡庆余堂改为国营企业,胡家两兄弟依然可以拿到胡庆余堂杭州店、上海店的定息,每人每月40多元。在上世纪50~70年代,一个工程师的月薪大约每月50多元。
解放后胡亚光在上海一家医院绘制解剖图,上世纪60年代,他进入上海文史馆工作,直到退休。
“用胡家招牌换取股份,领得分红,只有胡雪岩的两位嫡孙才有资格。”高念华多方寻访,认为胡亚光的嫡孙身份铁板钉钉。
胡亚光和儿子如今都已过世,胡雪岩研究会如今找到了胡亚光的孙子胡工力,他身在海南。“我们了解到,胡工力一般每月底会回上海,到时候,我们会去找他。”高念华说。
本报将全程追踪此事。

胡雪岩生平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
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