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事业方向时,比起“发现兴趣”( find your pa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选择事业方向时,比起“发现兴趣”( find your passion),不如“开发兴趣”(develop your passion)。
这个结论来自斯坦福科学家的新心理学研究,研究者之一是著名心理学家 Carol Dweck, “发展思维”(growth mindset)与 “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的发现者。论文叫“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rest: Finding Your Passion or Developing It?”,即将发表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
他们做的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先给学生们看一个非常有趣的黑洞科普视频(顺便推荐一下,视频来自英国卫报的“made simple”系列),绝大多数学生都为之着迷。
然后让学生读一篇很难的黑洞科学文,于是学生们刚刚燃起的对黑洞的兴趣就迅速下降了。
而下降得最多的,就是那些特别相信“发现兴趣”的人,那些一旦认定了自己的兴趣点、就对其他领域的新知无动于衷的人。
原因是这样——“发现兴趣”让人容易误解了真正做好这件事的难度。相信“发现兴趣”的人认为,一旦你发现了“真正的兴趣”,其他领域就可以忽略。当你“注定”要去做某件事,这事就应该能令你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根本不该出现难以克服的困难。“被难倒”“失去兴趣”都是证据,证明这不是你的“命中注定”。
但这只是美好想象。
现实里,专注又有收获的“心流”状态的确有时候会出现,但更多时候出现的是困难,是挫折,是看不到出口的痛苦和忍耐。
一件令你感到非常困难的事情,仍然可能成为你的真爱所在。
挫折并不代表“这不是我的真命事业”,挫折是筑梦过程里永不迟到永不缺席的一部分。
对某事怀有热情,也绝不等于就此有了无穷无尽的动力,时刻都能干劲十足。
有时垂头丧气,有时也忍不住拖延,一次次给自己鼓劲,在痛苦里继续坚持——才是“热情”真正的模样。
人生中所有值得追求的事情,都是如此。
兴趣未必是预先存在的。兴趣不是一块深埋地下的狗头金,只要挖到就立可拍卖。
兴趣是一颗种子,即使机缘巧合,你得到了种子,让它发了芽,也还需要付出多年不懈努力,才能让它真正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开发兴趣”,指的就是这样的过程。你感觉对某个领域有兴趣,认为自己能有所作为,然后你花时间,花精力,全心投入,遭遇各种挫折,最终靠着你的坚持付出,亲手塑造了你的兴趣和未来。经历过这一切再回看时,你才会看到“兴趣”与“意义”所在。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6-22 21:46回复
    不浪费时间是对自己最大的珍惜。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6-22 21: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的人总结起来是套路。书读得比平常人多首先是一定的,然后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清晰又是必备的,再次就是利用知识和逻辑结合寻找简便的方法,一般学霸用来用去都是这套。他们从小就实践不浪费时间,寻找兴趣点这件事。而普通人都是在实践不断浪费时间如何让自己更轻松这件事。再往深里说,对生命力的理解不一样,究其结论还是细胞结构不同,没有高低对错,只是在说两种不同类型的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7-25 17:56
      回复
        我唯一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有能力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我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任何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12-16 00:47
        回复
          人格板块面积大、连续性好、稳定性强、承受能力强,能够很好的连接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活动,但又不容易被情绪情感漩涡拖下水的,往往更能往上走,这是规律。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12-16 10:03
          回复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和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5-07 15:22
            回复
              社会生活内功给予的安定感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5-16 23:14
              回复
                有些人真是好无聊,别人发表下自己想法,跟他/她想法不同就要来辩驳。我怎么想跟你有什么关系,我也懒得去管你怎么想。有这些空闲时间不如干点别的有意义的事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5-22 12: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9-16 21:51
                  回复
                    第一必须想办法突破信息隔绝,获取更多优质想法、观点。 第二必须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绝对不要放纵、想干嘛干嘛。 第三一定要做好情绪管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10-18 09:45
                    回复
                      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好人坏人都见过了,好事坏事都遇过了,怎么为人,怎么做事,早已少了些冲动,多了些稳重。然而到了这个年龄,已是身经百战,阅人无数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舒舒服服过日子。要想过得舒服,我们就要深交三种和你相处舒服的人,远离三种那些让你难受的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1-06 18:16
                      回复
                        一是要和谈得来,明白你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虚情假意,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和谈得来,能明白你的在一起不累,有情有义,不需要有什么小心思。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的爱人,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处处是阳光,处处是幸福和快乐。而那些虚情假意,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除了给你带来伤害,别无好处。和这样的人相处,你再真心,也不可能换得他们的真心。只有远离这样的人,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心情结交真实,善良的朋友。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11-06 18:16
                        回复
                          二是要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只会玩心眼,耍心计的人。志同道合,有更多共同的语言和相似的看法,能够静静的在一起而不觉得的尴尬。这些人可以是老朋友,老同事,也可以是新朋友,新同事。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兴趣相同,话题相同,目标一致,可以形成合力,共同进步。而那些心眼多,只会偷奸耍滑的人,总是精于算计,耍心眼,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最令人厌恶。这样的人,我们必须远离,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你一个不小心,就会中了他们的算计,吃亏上当。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11-06 18:17
                          回复
                            三是要和坦诚,真实,懂得宽容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经常说谎还不脸红的人。和坦诚、真实、懂得宽容的的人在一起,你可以放开心扉,坦诚相待,即便有时说错话、做错事了,他也能够包容你,接纳你。而那些经常说谎还不脸红的人,总想用谎言把别人玩弄,总想用谎言攫取利益。我们必须远离这样的人,否则就可能被他们欺骗,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11-06 18:1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是要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只会玩心眼,耍心计的人。志同道合,有更多共同的语言和相似的看法,能够静静的在一起而不觉得的尴尬。这些人可以是老朋友,老同事,也可以是新朋友,新同事。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兴趣相同,话题相同,目标一致,可以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11-06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