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保险精算师这个职业,有人觉得是一帮脑子灵光收入不菲的人,也有人认为是帮着保险公司坑钱的。
那么精算师究竟是做什么的,今天八哥就跟大家聊聊精算师这个职业。
自己想转行,或者想给孩子选择大学专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得收藏好了。
一、精算师都在哪些行业?
目前国内精算师只局限在保险行业,但在国外,精算师工作的领域是非常宽广的,相信在未来国内精算师也会渗透到更多行业当中去。
举几个非保险行业的精算师的工作:
政府投钱建了垃圾场,怎么确定垃圾处理收费标准?
承包商投钱建了公路,通行费怎么收?
医院投钱买了个大型医疗设备,就诊费怎么定?
行人遭遇车祸导致残疾,赔偿金怎么定?
二、国内精算圈子还缺人么?
八哥参加北美精算师年会,席间,保监会财会部主任赵宇龙举了几个数字。
1. 中国精算师657人,北美精算师488人,英国精算师79人。
没错,可以拿着精算师title说事,不怕被人向协会举报的,只有这1000多人。
2.精算从业人员,硕士以上学历的占81%。
3.精算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2岁。
4.精算人才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这个话题,我改天单开一节专门,其实国内整个保险行业还处于朝阳期,不仅仅是精算师缺人,很多方面都一样。
5.精算人才需求,5年内缺口3万人,10年内缺口5万人。
所以啊,自己打算换个行业工作,或者给孩子选条职业发展的,精算还真不错。
三、精算师都在算什么?
生活中凡是遇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估值问题,都需要精算师来解决。
保险理赔所涉及的现金赔款当然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医疗险,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住院需要理赔,以及住院的时候理赔多少。
可是,通过发病率、历史就医情况等等数据,精算师就可以确定你现在需要交多少保费,甚至还要确定你一旦签下这份保单,以后每年你还需要交多少。
不过,保险领域的现金流折现,与其他传统金融领域有很大不同。
例如你按揭购房,每期你待还款的余额是怎么算的,一清二楚,决定因素只有利率。
而保险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导致以后的赔付现金流会随着每个人而不同,那么这时候把现金流折现,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进一步的,如果还要考虑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销售费用、监管税费,所以当你发现一款保单,20年期交对应的保费并不等于10年期交的一半的时候,不要奇怪,很正常。
经常有人问我,重疾险轻症责任里面不是有个保费豁免嘛(得了轻症就不需要再交后期保费),是不是缴费期30年更划算,毕竟更容易占到便宜嘛!
笑而不语,我只叫他比较一下累计所要交的保费总额。逻辑是对的,结果却不站在你这边。
小白能想到的,精算师这些老司机能想不到么。还是那句老话,买的不如卖的精。
那么精算师究竟是做什么的,今天八哥就跟大家聊聊精算师这个职业。
自己想转行,或者想给孩子选择大学专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得收藏好了。
一、精算师都在哪些行业?
目前国内精算师只局限在保险行业,但在国外,精算师工作的领域是非常宽广的,相信在未来国内精算师也会渗透到更多行业当中去。
举几个非保险行业的精算师的工作:
政府投钱建了垃圾场,怎么确定垃圾处理收费标准?
承包商投钱建了公路,通行费怎么收?
医院投钱买了个大型医疗设备,就诊费怎么定?
行人遭遇车祸导致残疾,赔偿金怎么定?
二、国内精算圈子还缺人么?
八哥参加北美精算师年会,席间,保监会财会部主任赵宇龙举了几个数字。
1. 中国精算师657人,北美精算师488人,英国精算师79人。
没错,可以拿着精算师title说事,不怕被人向协会举报的,只有这1000多人。
2.精算从业人员,硕士以上学历的占81%。
3.精算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2岁。
4.精算人才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这个话题,我改天单开一节专门,其实国内整个保险行业还处于朝阳期,不仅仅是精算师缺人,很多方面都一样。
5.精算人才需求,5年内缺口3万人,10年内缺口5万人。
所以啊,自己打算换个行业工作,或者给孩子选条职业发展的,精算还真不错。
三、精算师都在算什么?
生活中凡是遇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估值问题,都需要精算师来解决。
保险理赔所涉及的现金赔款当然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医疗险,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住院需要理赔,以及住院的时候理赔多少。
可是,通过发病率、历史就医情况等等数据,精算师就可以确定你现在需要交多少保费,甚至还要确定你一旦签下这份保单,以后每年你还需要交多少。
不过,保险领域的现金流折现,与其他传统金融领域有很大不同。
例如你按揭购房,每期你待还款的余额是怎么算的,一清二楚,决定因素只有利率。
而保险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导致以后的赔付现金流会随着每个人而不同,那么这时候把现金流折现,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进一步的,如果还要考虑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销售费用、监管税费,所以当你发现一款保单,20年期交对应的保费并不等于10年期交的一半的时候,不要奇怪,很正常。
经常有人问我,重疾险轻症责任里面不是有个保费豁免嘛(得了轻症就不需要再交后期保费),是不是缴费期30年更划算,毕竟更容易占到便宜嘛!
笑而不语,我只叫他比较一下累计所要交的保费总额。逻辑是对的,结果却不站在你这边。
小白能想到的,精算师这些老司机能想不到么。还是那句老话,买的不如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