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比上夜班更可怕的是什么?
狂收病人?几个抢救一道来?NO NO NO!更可怕的是,下了班还被“拖堂”不让走!
讲真,其实上面三个,每一个都令人无比胸闷。但前两个,取决于科室和所收病种的特性,不具有普遍性。
根据个人和周围人的经验,相对常见的还属第三种情况,也是大部分护士都经历过的:正常交班后,就是会有种种的事情让你走不成。
比如:
①领导训话:护士长讲完,科主任讲,科主任讲完,有时正好碰上什么护理部啦,医务科啦,例行旁听,再噼里啪啦补充补充,夜班妹子站得腿都快抽筋了。
②护士长带头床边交班:一个一个病人从头到尾看过来问过去,每天就是那么几句话,不知道一遍遍问的意义在哪里。
③个别谈话:某些管理者,既神奇又令人敬佩,每一个夜班下班,她都能有一堆的事情和对方交待,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④整个一番晨间提问:一个个问过来,就不信,考不倒你。
⑤“大交班”:就是双休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晨交班时,床位医生和护士轮流将本组的重点病人梳理一下,说说治疗进展和护理要点。有人以为,要是小科室,病人就二、三十,还好。哼哼……想得美,遇到那些追求完美,叙事冗长的医生护士和领导,那夜班完蛋了。假如间或还有个别与你有仇的同事,在他说完之后评论评论,提些问题,大家讨论讨论,那夜班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诸如此类,夜班交完班,却仍无法下班的状况,不胜枚举。
02
上过夜班的人,都希望能准时下班,就像上课的同学,最恨老师拖堂一样。
这就是“超限效应”。它是指长时间的刺激或过度、过强的作用导致对方产生心理不耐受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
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出夜班,人的反应,思考力都是下降的;一晚上下来,病人太太平平,就是夜班医生护士的功劳;因此,他们真的太需要休息,而不是站在办公室听着长时间的训斥和说教,头晕腰酸腿发胀,真的没有效率的。
但我的意思,绝不是领导者们统统啥也不用讲了,夜班交完班直接走人。而是有选择性地总结与发令,把话说到点子上。
可以借鉴并活用一下企业里使用的“一分钟管理法则”。它包括3个一分钟:
第1个一分钟是目标发布,就是简练地说一说今天的工作总目标,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或状态。
第2个一分钟是赞美,就是夸一夸大家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或良好的工作面貌,说明大家的表现领导看在眼里,以此激励员工斗志。
第3个一分钟是惩戒,对于团队中的老鼠屎责令其整改的意思,提醒下属,你们的一举一动是逃不过领导法眼的。
人的注意力集中是有时限的。为什么学校里每堂课规定45分钟,因为超过了这个时限,人的注意力涣散,时间的增加,不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反而会下降。
护士也是一样,领导长时间的发话,不光夜班听着听着可能就走神了,即便睡了一觉来上班的日班,也同样如此。
不一定要刻板地去掐秒表执行3个一分钟,至少简明扼要地总结出当天工作的重点,肯定大家付出的努力与辛苦,最后将团队中负面的行为指出,提醒大家注意,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既是领导概括总结能力的最佳体现,也是对夜班护士最大的尊重与爱护。
03
护士长就像家长,而家长对于孩子会起到无比强大的榜样作用。说这个啥意思?家长在处理各种事务时的表现,孩子会看在眼里,并且习得类似家长的能力。父母很淡定,遇到啥事儿都不慌,全副精力放在问题解决而非抱怨或撒气,孩子以后也会学到这些本事。同样的,护士长的表现,护士是看在眼里的,并且也会去习得。护士长啰嗦,情绪化,每次交班训人训得脸红脖子粗,还是讲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言简意赅,那么她手下的护士虽未必完全复刻,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甚至模仿。
04
因为存在“交接班”的问题,所以护士常常要加班,你这个班头要是12小时准点下班,势必有接你班的同事得早来接班,否则你绝不可能按时下班,不是你吃亏,就是我牺牲,大家也都默认。
当年实习的最初是在普外,补液量那叫一个大,那时还没有中心配液室,都是病房护士自己冲。那会儿刚开始冲补液,可起劲了,特别渴望像老师一样帅气而麻利。下了班,还不舍得离开治疗室,继续在那里哼哧哼哧抽抽抽。有一位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对我说了一句话:同学,你走吧,这补液,你是冲!不!完!的!这就是临床,永远不停歇的战场。
护士,不奢望本就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减压,但至少,请领导,不要在原本夜班的高压之上继续施压,不占用过多下班的私人时间,毕竟,您也不给我补休息或加班费吧?!
比上夜班更可怕的是什么?
狂收病人?几个抢救一道来?NO NO NO!更可怕的是,下了班还被“拖堂”不让走!
讲真,其实上面三个,每一个都令人无比胸闷。但前两个,取决于科室和所收病种的特性,不具有普遍性。
根据个人和周围人的经验,相对常见的还属第三种情况,也是大部分护士都经历过的:正常交班后,就是会有种种的事情让你走不成。
比如:
①领导训话:护士长讲完,科主任讲,科主任讲完,有时正好碰上什么护理部啦,医务科啦,例行旁听,再噼里啪啦补充补充,夜班妹子站得腿都快抽筋了。
②护士长带头床边交班:一个一个病人从头到尾看过来问过去,每天就是那么几句话,不知道一遍遍问的意义在哪里。
③个别谈话:某些管理者,既神奇又令人敬佩,每一个夜班下班,她都能有一堆的事情和对方交待,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④整个一番晨间提问:一个个问过来,就不信,考不倒你。
⑤“大交班”:就是双休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晨交班时,床位医生和护士轮流将本组的重点病人梳理一下,说说治疗进展和护理要点。有人以为,要是小科室,病人就二、三十,还好。哼哼……想得美,遇到那些追求完美,叙事冗长的医生护士和领导,那夜班完蛋了。假如间或还有个别与你有仇的同事,在他说完之后评论评论,提些问题,大家讨论讨论,那夜班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诸如此类,夜班交完班,却仍无法下班的状况,不胜枚举。
02
上过夜班的人,都希望能准时下班,就像上课的同学,最恨老师拖堂一样。
这就是“超限效应”。它是指长时间的刺激或过度、过强的作用导致对方产生心理不耐受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
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出夜班,人的反应,思考力都是下降的;一晚上下来,病人太太平平,就是夜班医生护士的功劳;因此,他们真的太需要休息,而不是站在办公室听着长时间的训斥和说教,头晕腰酸腿发胀,真的没有效率的。
但我的意思,绝不是领导者们统统啥也不用讲了,夜班交完班直接走人。而是有选择性地总结与发令,把话说到点子上。
可以借鉴并活用一下企业里使用的“一分钟管理法则”。它包括3个一分钟:
第1个一分钟是目标发布,就是简练地说一说今天的工作总目标,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或状态。
第2个一分钟是赞美,就是夸一夸大家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或良好的工作面貌,说明大家的表现领导看在眼里,以此激励员工斗志。
第3个一分钟是惩戒,对于团队中的老鼠屎责令其整改的意思,提醒下属,你们的一举一动是逃不过领导法眼的。
人的注意力集中是有时限的。为什么学校里每堂课规定45分钟,因为超过了这个时限,人的注意力涣散,时间的增加,不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反而会下降。
护士也是一样,领导长时间的发话,不光夜班听着听着可能就走神了,即便睡了一觉来上班的日班,也同样如此。
不一定要刻板地去掐秒表执行3个一分钟,至少简明扼要地总结出当天工作的重点,肯定大家付出的努力与辛苦,最后将团队中负面的行为指出,提醒大家注意,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既是领导概括总结能力的最佳体现,也是对夜班护士最大的尊重与爱护。
03
护士长就像家长,而家长对于孩子会起到无比强大的榜样作用。说这个啥意思?家长在处理各种事务时的表现,孩子会看在眼里,并且习得类似家长的能力。父母很淡定,遇到啥事儿都不慌,全副精力放在问题解决而非抱怨或撒气,孩子以后也会学到这些本事。同样的,护士长的表现,护士是看在眼里的,并且也会去习得。护士长啰嗦,情绪化,每次交班训人训得脸红脖子粗,还是讲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言简意赅,那么她手下的护士虽未必完全复刻,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甚至模仿。
04
因为存在“交接班”的问题,所以护士常常要加班,你这个班头要是12小时准点下班,势必有接你班的同事得早来接班,否则你绝不可能按时下班,不是你吃亏,就是我牺牲,大家也都默认。
当年实习的最初是在普外,补液量那叫一个大,那时还没有中心配液室,都是病房护士自己冲。那会儿刚开始冲补液,可起劲了,特别渴望像老师一样帅气而麻利。下了班,还不舍得离开治疗室,继续在那里哼哧哼哧抽抽抽。有一位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对我说了一句话:同学,你走吧,这补液,你是冲!不!完!的!这就是临床,永远不停歇的战场。
护士,不奢望本就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减压,但至少,请领导,不要在原本夜班的高压之上继续施压,不占用过多下班的私人时间,毕竟,您也不给我补休息或加班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