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普遍期望薪水上升,但现实却很残酷
关键词:《智联招聘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
2010年以来,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维持在600万以上,每年的就业需求占据了全国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和行为特征,智联招聘持续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帮助社会和企业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需求,以针对性的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制订最合适的人才政策。
在本次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90168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揭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们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趋势,希望能为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及企业校园招聘和雇主品牌建设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主要发现:
1、整体就业难度认知依然严峻,但求职压力同比稍有降低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改善了就业预期,同时,受到人工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的带动,以及加工制造、传统零售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同比有所降低。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7be2fe46ed0f703e6b295d438fb5148/57c81e58252dd42ad59978580f3b5bb5cbeab891.jpg)
2、高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创业和出国热潮持续衰退
和2017的数据结果相比,选择创业人群占比降低1.32%,说明在经济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趋于谨慎。此外,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同比降低2.81%,说明随着大学生们对就业难度认知的降低,求职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选择慢就业逃避现实的人群比例有所降低。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d8a2e13fb03918fd7d13dc2613c264b/e0bb5b2cd42a2834ca364ff857b5c9ea17cebf91.jpg)
3、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全面超越一线城市
自2014年以来,期望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在新一线城市持续推出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影响下,大学生求职已经不再盲目崇拜一线城市的光环。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d7dbbc09d8fa0ec7fc764051696594a/a5cfaa2b2834349bfc961776c5ea15ce34d3be91.jpg)
4、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2017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换人”的话题就一直受到热议。根据调研结果,即便高校毕业生尚未正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却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62.5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考虑从事更有创造性,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7addd4cacec08fa260013af69ef3d4d/54c85635349b033b5b1b852919ce36d3d739bd91.jpg)
5、offer获取率同比上升,实习经历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法宝
根据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成功获得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因素”的调研结果显示,43.8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是获得offer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占比分别为37.68%和34.9%。总体来看,有相关实习经历依然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重要法宝。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021ec2f04fa513d51aa6cd60d6c554c/a8d64a9a033b5bb5c844590d3ad3d539b400bc91.jpg)
6、女性求职面临更大压力,性别差异既是劣势也是机遇
针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开展的,“在求职过程中您认为是否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2.86%的应届毕业生明确表示同意,说明在当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不同行业的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女性也有着明显好于男性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领域。在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以及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等行业中,女性签约占比明显高出男性应届毕业生,说明女性在文艺美术、服务等领域拥有更强的就业优势。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24244395d3d26972ed3085565fab24f/b4797d3a5bb5c9ea17607a10d939b60038f3b391.jpg)
从不同岗位的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女性签约占比较高的有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客服、销售等岗位。虽然在求职市场上女性仍会遇到性别歧视现象,但在某些具体职位上,女性求职者也会拥有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就业机遇。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b541dfe2a9759ee4a5060c382fa434e/83d925b4c9ea15ce357d99faba003af33887b291.jpg)
7、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在校专业不对口,高校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通过2018年的调研数据发现,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同比去年小幅上涨了0.7%,反映出在大学校园中,专业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在持续减少。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用人需求之间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对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因此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5936a5455ee3d6d22c687c373176d41/db57b7eb15ce36d3d197fac336f33a87eb50b191.jpg)
8、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现实依旧残酷
整体来看,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就业月薪主要集中在4000—4999元以及3000—3999元,占比分别为26.03%和24.83%,而实际签约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3999元和2000—2999元,占比分别为27.5%和25.45%。和期望值相比,实际签约月薪整体下降一档。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339152d316d55fbc5c6762e5d234f40/49086bcf36d3d539b3ae76303687e950372ab091.jpg)
与2017年的调研数据相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相对有所提高,而实际签约月薪的分布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以发现,虽然在生活成本、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水平也随之上涨,但实际签约的薪资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当前宏观经济相对复杂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不会发生实质改变,毕业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需要保持相对理性。
关键词:《智联招聘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
2010年以来,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维持在600万以上,每年的就业需求占据了全国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和行为特征,智联招聘持续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帮助社会和企业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需求,以针对性的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制订最合适的人才政策。
在本次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90168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揭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们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趋势,希望能为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及企业校园招聘和雇主品牌建设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主要发现:
1、整体就业难度认知依然严峻,但求职压力同比稍有降低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改善了就业预期,同时,受到人工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的带动,以及加工制造、传统零售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同比有所降低。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7be2fe46ed0f703e6b295d438fb5148/57c81e58252dd42ad59978580f3b5bb5cbeab891.jpg)
2、高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创业和出国热潮持续衰退
和2017的数据结果相比,选择创业人群占比降低1.32%,说明在经济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趋于谨慎。此外,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同比降低2.81%,说明随着大学生们对就业难度认知的降低,求职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选择慢就业逃避现实的人群比例有所降低。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d8a2e13fb03918fd7d13dc2613c264b/e0bb5b2cd42a2834ca364ff857b5c9ea17cebf91.jpg)
3、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全面超越一线城市
自2014年以来,期望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在新一线城市持续推出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影响下,大学生求职已经不再盲目崇拜一线城市的光环。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d7dbbc09d8fa0ec7fc764051696594a/a5cfaa2b2834349bfc961776c5ea15ce34d3be91.jpg)
4、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2017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换人”的话题就一直受到热议。根据调研结果,即便高校毕业生尚未正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却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62.5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考虑从事更有创造性,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7addd4cacec08fa260013af69ef3d4d/54c85635349b033b5b1b852919ce36d3d739bd91.jpg)
5、offer获取率同比上升,实习经历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法宝
根据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成功获得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因素”的调研结果显示,43.8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是获得offer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占比分别为37.68%和34.9%。总体来看,有相关实习经历依然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重要法宝。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021ec2f04fa513d51aa6cd60d6c554c/a8d64a9a033b5bb5c844590d3ad3d539b400bc91.jpg)
6、女性求职面临更大压力,性别差异既是劣势也是机遇
针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开展的,“在求职过程中您认为是否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2.86%的应届毕业生明确表示同意,说明在当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不同行业的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女性也有着明显好于男性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领域。在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以及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等行业中,女性签约占比明显高出男性应届毕业生,说明女性在文艺美术、服务等领域拥有更强的就业优势。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24244395d3d26972ed3085565fab24f/b4797d3a5bb5c9ea17607a10d939b60038f3b391.jpg)
从不同岗位的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女性签约占比较高的有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客服、销售等岗位。虽然在求职市场上女性仍会遇到性别歧视现象,但在某些具体职位上,女性求职者也会拥有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就业机遇。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b541dfe2a9759ee4a5060c382fa434e/83d925b4c9ea15ce357d99faba003af33887b291.jpg)
7、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在校专业不对口,高校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通过2018年的调研数据发现,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同比去年小幅上涨了0.7%,反映出在大学校园中,专业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在持续减少。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用人需求之间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对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因此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5936a5455ee3d6d22c687c373176d41/db57b7eb15ce36d3d197fac336f33a87eb50b191.jpg)
8、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现实依旧残酷
整体来看,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就业月薪主要集中在4000—4999元以及3000—3999元,占比分别为26.03%和24.83%,而实际签约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3999元和2000—2999元,占比分别为27.5%和25.45%。和期望值相比,实际签约月薪整体下降一档。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339152d316d55fbc5c6762e5d234f40/49086bcf36d3d539b3ae76303687e950372ab091.jpg)
与2017年的调研数据相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相对有所提高,而实际签约月薪的分布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以发现,虽然在生活成本、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水平也随之上涨,但实际签约的薪资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当前宏观经济相对复杂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不会发生实质改变,毕业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需要保持相对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