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一帝国吧 关注:3,810贴子:2,599
  • 15回复贴,共1

伊松佐河战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8-07-02 23:04回复
    综述
    1915年,伊宗佐河前线意奥双方的指挥官对于这场不同于其它战事的战役都有一个简单而又截然不同的战略。意军指挥官路易吉-卡多尔纳(Luigi Cadorna )的战略是进攻,他认为只有通过进攻才能获得决定性的战果。因此半年内意军连续对奥军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攻击。面对这些攻击,奥军指挥官Boroevic将军采取了一种极为朴素的战略。他的对策就是防守。因此他只下达了一道命令:“所有部队应构筑好工事并在其前设置障碍物,就地固守。”这样凭借完备的防御工事他就能迫使意军在河流和高山的不利地形下作战。这种策略使他在部队中声名大燥,在战役初期阶段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麻烦。然而由于意大利士兵个人的英勇以及他的上级们不愿进行无谓的流血,到了1915年底,Boroevic的第五集团军只有极少的部队还守在原来的防线上,并不得不从其他战场上调来12个师进行增援。奥地利人,和意大利人一样,精疲力竭地熬过了1915年。
    卡多尔纳将军还是坚持进攻的战略,但他仍然忽视了另外两个重要并为互补的战略因素:
    集中兵力:在决定性的地点最大限度地投入兵力。
    合理分配:在非决定性的地点保留最低限度必要的军事手段。
    在1915年,意军的决策者们决定在伊宗佐六十英里宽的战线上发起全线进攻,这样使得他们无法在任何地点集中使用兵力,并使部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削弱。他们的进攻,似乎永远是没有协调的,不适宜的炮击,则经常落在了步兵的后面。此外,由于奥军占据着许多高地,攻击也谈不上出其不意了,因为奥军可以从高地上观看到意军所有的攻击准备。结果,在大约六个月里意军有25万人伤亡和被俘。四次主要的进攻地点各不相同,但都是伤亡惨重,进展微小。


    2楼2018-07-02 23:05
    回复
      2025-05-25 19:02:19
      广告
      第一次伊宗佐战役(1915年6月23日至7月7日)
      和一战早期时英法联军进攻时的情形一样,战役由一阵长达一星期之久的炮火准备开始,轰击了整条战线。初期获得了一些进展。KRN山或曰黑山(Mte Nero)的主峰被部分占领,北部普莱佐( Plezzo )周围的制高点被攻陷,托尔米诺(Tolmino)对面的COLOWRAT山也被夺取。但是,由于没有能够攻克托尔米诺西部的高地,伊宗佐河在之后灾难性的卡波雷托溃败中成为了德奥军中央突破的跳板。
      从戈里兹亚(Gorizia)到亚德里亚海,奥军撤到伊宗佐河的东岸。但戈里兹亚本身,连同波德戈拉(PODGORA) 和奥斯拉维亚(OSLAVIA),在河西岸依靠环绕的群山支撑,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它的北部是萨巴蒂诺(Sabatino)山,南部是卡尔索高原,战略地位至为重要。像凡尔登一样,发生在波德戈拉的战斗在地狱般的环境下进行,双方在炮火中进行了激烈的巷战。经过短时间的战斗,意大利“国王和城堡”(RE AND CASALE)旅前进到可以俯视戈里兹亚的位置,但最终被击退。在卡尔索高原,意军在阿德格拉多(ADGRADO)和雷迪普利亚(REDIPUGLIA)附近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获得了一些小小的立足点。
      在没有取得任何其他重大进展之后,卡多尔纳将军下令停止进攻。他意识到自己的炮击准备不恰当。而且他也长期受到炮弹短缺问题的制约(这一问题从未获得解决),加之他本身有缺陷的战略方案,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他的部队的进攻能力。


      3楼2018-07-02 23:05
      回复
        第二次伊宗佐战役(1915年7月18日至1915年8月3日)
        七月分进攻再次开始,战事更加激烈。轮到奥匈军承受属于自己的惨重伤亡了,一个月内4万5千人阵亡和受伤。普莱佐和托尔米诺周围桥头堡的战事重新恢重,而且似乎永无停止的迹象,持续时间远远超过官方宣布的竭止日期。争夺通往戈里兹亚的门户波德戈拉的战斗,也带着一种复仇的性质重新展开。最终这个小城在一阵猛烈的炮击后被意大利第二集团军的第6军占领。
        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卡尔索高原获得了其可怕的声名。一支奥匈军队,第20师被击溃,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员。7月25日,圣米凯勒山(Mte San Michele ,称之为小丘更合适)成为了战斗的焦点,几个奥匈军旅级部队组成的RICHTER战斗群在此进行了一次自杀性的反击,成为了这场战争中几个神话之一。三星期之后,双方的弹药都所剩无几,战事才逐渐停息。双方战线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4楼2018-07-02 23:05
        回复
          第三次伊松佐战役(1915年10月18日至11月3日)
          在第三和第四次伊松佐战役中,战斗更加残酷。卡多尔纳将军寻求大规模的突破。但再次忽视集中兵力,命令全线展开进攻。他确实也试图在每个战区缩小进攻地段,并且把大炮增加到1,200门。然而,要达到他的战役目地,他的部队仍分散得过于单薄。
          为了夺取奥匈军在普莱佐和托尔米诺的桥头堡,意军在这些地区发起了无数次非决定性的进攻。其他的攻势则在南部巴音西察高原边缘的普拉瓦(Plava)展开。在卡尔索高原战火再度炽热因为圣米凯勒山成为了侧翼部队向戈里兹亚进军的碍脚石,SEI BUSI山附近奥匈军第106师进行了顽强防守,经受了至少四次大规模的进攻。尽管进攻的地段较狭窄,然而也意味着奥匈军可以集中更多的火力给与意军更大杀伤。Boroevic也开始得到东线和巴尔干前线的增援部队,对圣米凯勒山附近的意军进行了几次猛烈的反击。11月份开始后,意军高层命令暂停进攻,再次开始撤退。


          5楼2018-07-02 23:05
          回复
            第四次伊宗佐战役(1915年11月10日至1915年12月2日)
            第四次伊宗佐战役实际上是第三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更加频繁但豪无例外地都集中在戈里兹亚和卡尔索高原。在前一个战场,意大利第二集团军发起了它最大一次规模的进攻并占领了奥斯拉维亚,但已经没有余力继续攻克戈里兹亚。在南面直到亚得里亚海,意大利第二集团军除了日益增加的伤亡外毫无收获。典型地是意军向SEI BUSI山发起了五次以上的进攻。进入到第四次战役的尾声阶段后,圣米凯勒山和托尔米诺之间的战斗重新激烈起来,进入了战役的高潮。从12月1日到中旬,大规模的战斗转为小型的地域性的军事行动,然后由于冬天的到来,战斗开始平息。卡尔索高原上的士兵们认识到自六月份以来到太阳从阿尔卑斯山刺骨的北风中落下时,他们几乎一无所得。


            6楼2018-07-02 23:06
            回复
              综述:
              意大利人于1915年参战时,希望能够改变交战双方力量的平衡,尽快地结束战争,并以低廉的代价满足长久渴望的领土要求。但到了1916年初,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持久的总体战当中,给他们的国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和经济紧张。他们需要在战场上获得一些胜利以使政府和军队减轻负担。他们的盟国也要求他们继续进攻以缓解盟国前线所受到的压力。奥匈帝国同样动员了整个二元国家以支持它的战争努力和国内支持。由于顾虑到国内种族至上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他们也无法放弃任何领土。这意味着在1916年伊宗佐河前线还是意大利军队进攻,奥匈军防守。双方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消耗战。


              7楼2018-07-02 23:06
              回复
                第七次伊宗佐战役(1916年9月14日-17日)
                第八次伊宗佐战役(1916年10月10日-12日)
                第九次伊宗佐战役(1916年11月1日-4日)
                这三次战役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展戈里兹亚桥头堡,过程短暂而血腥。它们都是一些突然的,协同不当的区域性进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往常一样,给进攻的意军带来的伤亡数(75,000人)总比防守的奥匈军队(63,000人)要高。这三次血战使意大利人的士气重新跌落下来,最终导致了一年后意军在卡波雷托的惨败。
                第二集团军的目标是北部巴音西察高原和南部卡尔索高原之间的豁口处一片靠河的森林。第七次战役期间,意军占领了朗勃山(Mte Rombon),但后被迫撤退。军队损失惨重。这些迫使卡多尔纳暂停进攻直到10月份才恢复。第二集团军最大的战果是在11月份间夺取了戈里兹亚后方圣马可山(Mte St Marco) 附近的171高地。
                第三集团军在卡尔索高原把战线向东推进了六英里。9月份,意军推进了约一英里后遇到奥匈军极为顽强的抵抗,伤亡太大不得不停下来休整。接下来一个月进展非常有限。11月上旬意军再次推进了约一英里,接近卡尔塔涅维扎(CASTAGNEVIZZA),此后战线就稳定在那儿。到了1916年底,交战双方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已陷入消耗战的深渊。只有很少人预见到1917会比他们已经经历过的还要糟糕得多。


                8楼2018-07-02 23:07
                回复
                  2025-05-25 18:56:19
                  广告
                  综述
                  1917年10月,伊宗佐河沿岸进行了意大利战线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卡波雷托战役,其几乎导致了意大利的覆灭。德奥联军突破了伊宗佐防线,歼灭了意大利第二集团军,使27万5千意军溃败,其中绝大部分成了俘虏。卡尔多纳及其同僚们在这场战役中犯有许多战术上的失误。意军还没有和敌军交手就整营整营地投降。将帅指挥上的失误也无法对这种情况作出解释。
                  到了1917年10月,意大利士兵道德和心理上的良好感觉--也就是士气--已经跌入到了谷底。自然,和平主义和失败主义的宣传,以及教皇对停止战争的呼吁也影响了意军的士气。对绝大多数都信仰天主教的意大利军人来说,战争是一件坏事(当然,他们的将军们不会这么想)。而且他们一直受到高层的粗暴对待,任务频繁而休假又很少。或者正如历史学家路易吉-维莱利指出的:第二集团军派往山上阵地的部队都油然而生一种孤立感.他写道:“这些阵地都在陡峭的山区,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所统治。司令部又远在后方,和部队失去接触。”
                  但如同我们从第一手叙述中得知的,最具体的原因,是无休无止似乎也永远没有转折点的消耗战引起了这样的心理失衡。如果说前九次战役只是逐渐使部队士气低落下来,那么1917年春季和夏季的攻势后士气就完全瓦解了。只是生硬地从生和死的方面来说,1916年底活下来的前九次战役的幸存者们已经目睹了7万名战友死去,在1917年的两次进攻中又有76,000人阵亡。不断上升的死亡数字不能不使士兵们加深怀疑他们是在打一场无止尽的末日之战。了解第十和第十一次伊宗佐战役后,就会明白卡波雷托战役意军忽然崩溃的原因。


                  9楼2018-07-02 23:08
                  回复
                    第十一次伊宗佐战役(1917年8月19日至9月12日)
                    由于无力把奥利地第5集团军从险要的托尔米诺桥头堡肃清,意军最高统帅部计划从其两翼绕过直接威胁敌军后方的集结地,也许会开辟出一条新的通往仍不知虚实的的里雅斯特的路径来。战役目标是占领托尔米诺东南的巴音西察高原。不幸地是,这些决策者们为这项陈旧的预定计划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成分,在进攻的里雅斯特的同时还需进攻卡尔索高原。根据这个摇摆不定的战略,意大利第二和第三集团军在1917年8月19日开始了十一次伊松佐战役中最大一次规模的攻势。
                    两个战场的攻势都受阻。巴音西察高原和卡尔索高原本身就巨大的天然堡垒。在这样险要的地形发起进攻近乎于自杀。但随即根据形势改变了战术(这还是第一次)。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创造是在伊宗佐河架了十四座桥以便从北部进攻,这儿的地势对进攻来说难度稍小。尽管承受了惨重的伤亡,第24军还是渡过了伊宗佐河,并在准确的炮火掩护下迫使奥匈军撤退,最终他们占领了大约半个巴音西察高原。
                    在巴音西察高原南部边缘从库克山发起的第二次进攻也开始了,占领了圣人山(山上的奥军一直抵抗到第十次战役)。在炮火无法跟上后,意军的进攻就停止了。因为奥匈军一直是出色的防御者,善于利用各种洞穴和隐藏点。加之巴音西察的自然地势崎屈险要。但这已经是伊宗佐前线第六次战役以来意军获得的最大的战果了。
                    在其他的地方,一切还是以旧的模式进行,进攻,加固的防守。在向加布里埃勒山,这是一个由一连串碉堡和壕沟组成经营多年的坚固堡垒,发起最后一次无望的突击后,进攻就停止了。卡多尔纳感到德军有可能进行干预,他需要做好准备。随后的事件证明他的准备毫无效果。但,这已经和伊宗佐战役没有关系了。


                    10楼2018-07-03 20:50
                    回复
                      第十次伊宗佐战役(1917年5月12日-6月8日)
                      1917年意大利同意和协约国协同行动。当年春天在法国前线罗伯特-尼维勒将军指挥了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突破。因此意大利也必须策划一下自已的决定性突破,唯一可能实现这种突破的地方,只能是伊宗佐。战役的重点,是打通戈里兹亚的走廊地带向的里雅斯特推进。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意军最高统帅部似乎热衷于占领越多的山头越好。由北向南,他们停在来争夺卡波雷托东面的KRN峰。对托尔米诺桥头堡最大的一次进攻(声势浩大但软弱无力)在5月15日进行,没有成功。普拉瓦附近的库克山(Mte Kuk) 和渥迪切山(Mte Vodice )被成功占领。但是萨巴蒂诺山渡河向圣人山(Mte Santo )发起的进攻也失败了。
                      随着北部的主要战斗临近尾声。第三集团军在卡尔索高原重新开始了进攻。在取得一些初步进展后,他们在5月快结束的最后几天推进到艾尔马达山(Mte Hermada )周围,最后进攻因奥军6月6日至8日猛烈地反击而停止。卡坦扎罗旅(Catanzaro) 的一些部队拒绝再向艾尔马达发起最后的进攻。7月份他们中间很多人因此被处决。在付出了157,000人战死,受伤和被俘的代价后,卡多尔纳觉得需要停止一下流血了。


                      11楼2018-07-03 20:50
                      回复
                        第六次伊宗佐战役(1916年8月4日-17日)
                        由于戈里兹亚是这次进攻的的唯一目地,因此第六次伊宗佐战役也被称为‘戈里兹亚战役”。卡多尔纳第一次采用了集中兵力的战略,将战线控制在8英里以内,这样他就可以动用他的10个师来对付奥匈军的2个师。通过不动声色地将部队快速从阿夏戈高原调回以及隐密的准备工作,使这一战略变得真实可行。
                        战役原计划经过炮火准备后先以两个军的兵力在南面蒙法尔科内实施佯攻。然而没有奏效,导致了超过5天的激烈战斗。没有一支奥军部队被吸引到南面。尽管面临奥匈军顽强的抵抗和猛烈的反击,意军还是两天后在奥斯拉维亚和波德戈拉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夺取萨巴蒂诺山和波德戈拉山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8日,意大利第12师的部队率先攻入戈里兹亚。翌日意军强行渡河,确保了戈里兹亚的安全。南面弧形战线拓宽了大约十五英里。卡尔索高原上的血战再次重演,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意大利军队终于攻占了圣米凯勒山和SEI BUSI山。
                        然后卡多尔纳开始变得谨慎起来。Boroevic也增强了防御力量。进攻于是很快结束。这次战役是意大利人在一战中第一次实现其主要的战役目的,并在15英里宽的战线上向前推进了三英里。意大利士兵的士气也高涨起来。8月29日,意大利政府最终对德宣战。为这场胜利,意军付出了50,000人的伤亡,奥匈军损失了42,000人。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拟定计划,一俟武器充足,就扩大戈里兹亚的桥头堡。


                        12楼2018-07-03 20:50
                        回复
                          第五次伊宗佐战役(1916年3月9日-17日)
                          1916年2月,西线的德军向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及周边堡垒发起猛攻。在CHANTILLY的一次会议上,法国元帅Joffre 要求意大利和俄国在各自战线上发起进攻以减轻西线的压力。卡多尔纳随即发起了一次大规模,但虎头蛇尾的攻势。
                          在托尔米诺,戈里兹亚和卡尔索高原上发生的事态表明,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一次全面进攻,不如说他们是在进行军事示威。由于恶劣的天气以及遭到奥地利人顽强的反击(其中在托尔米诺附近圣玛丽亚山的反击最为出名),这次攻势在大约一个星期后草草结束。而且意军也需要更多的大炮和炮弹。协约国允诺给意军运送更多的重炮弹。由于需要等待新武器和炮弹的到来和分发,进一步的攻势被延后了。
                          与此同时,奥地利人正在特伦蒂诺酝酿一场攻势。如果他们顺利地从山上下来,穿过阿夏戈(ASIAGO)高原,然后占领威尼斯平原,就可以切断在伊宗佐,坎尼克(CARNIC),和朱利安-阿尔卑斯(JULIAN ALPS)所有意军的退路。这次攻势,普遍称之为“阿夏戈战役”,少数人称之为“惩罚探险”,从1916年5月15日开始。它在伊宗佐前线产生了一些戏剧性的效果,下面我会简单地描述一下。
                          起初进攻取得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成功。鉴于此意军最高统帅部推迟了下一步的进攻并调动部队以对付后方的威协。得益于后方较短的运输线,意军重新部署的工作很快完成。到了六月上旬,奥匈军的进攻不得不嘎然而止。意大利人的处境因俄国人应意军呼吁在东线加强了对奥军的压力而有所改善。俄国人发起的布鲁西诺夫攻势大获成功,迫使奥军最高指挥官VON HOTZENDORF不得不停止特伦蒂诺攻势,把部队调往遥远的加里西亚。意军随后反攻重新夺回了阿夏戈高原。
                          回到伊宗佐前线。博诺维奇仍决定固守其阵地。意大利第三集团军则奉命进攻牵制奥军,防止其调往特伦蒂诺。意军对蒙法尔科内(MONFALCONE)的进攻规模很小,但同时进行的奥匈军向卡尔索高原的攻势则标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战线的一个转折点。
                          在进攻据守在圣米凯勒山和圣马尔蒂诺的意大利第4军时奥地利人使用了窒息类毒气从而快速突破了一些意军阵地,并使意军伤亡惨重。几天之内,意军死亡,受伤和中毒的士兵就高达4,600人。
                          特伦蒂诺的反攻停缓下来后,意军最高统帅部的注意力又转回伊宗佐。这次他们决定拿下此时唾手可得战略意义非凡的戈里兹亚。再一次他们通过上次使用的运输线将部队重新调回了伊宗佐。到了八月份时他们将会为其11次伊宗佐战役中最成功的一次攻势做好完全的准备。


                          13楼2018-07-03 20:50
                          回复
                            内容很丰富,谢谢!
                            为了方便大家参阅,未经您的许可,相关内容已经编辑到百科词条,敬请谅解,再次感谢您的辛苦付出!


                            IP属地:陕西14楼2020-05-01 19: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