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背景
在15至16世纪时,尼德兰约为当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地区。那里的经济发展,在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而城市的经济与文化是相当繁荣的。15世纪尼德兰的艺术运动,从性质上说,属于文艺复兴范畴,它和意大利一样,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先决条件的。同样鲜明地表现出旧的中世纪世界观和逐渐形成的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相交替的现象。在绘画上,这种昌盛的特点是以两位画家的跃起为标志的,那就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胡伯特·凡·艾克与其弟扬·凡·艾克。他们的艺术成果是为教堂绘制的祭坛画,其中尤以为根特市所作的“根特祭坛画”,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种艺术潮流下,扬·凡·艾克创作了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4]
作品背景
1434年,有名的卢卡(意大利中部城市)商人兼银行家,也是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的代言人阿尔诺芬尼要结婚了。婚礼当天,作为新郎阿尔诺芬尼的好友,画家扬·凡·爱克前去庆贺。为了给这对新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扬·凡·爱克避开客厅里的众多客人,故作神秘地请阿尔诺芬尼夫妇进入卧室,并像现代的摄影师一样,让两人摆好姿势,为他们创作了一幅见证其美好爱情的“婚纱照”——《阿尔诺芬尼夫妇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