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吧 关注:77贴子:823

回复:【汇总】庄宪王皇后史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旧唐书•宪宗纪•下》
八月壬寅,以宰臣韦贯之为吏部侍郎,罢知政事。贯之以淮西、河北两处用兵,劳于供饷,请缓承宗而专讨元济,与裴度争论上前故也。戊申,容州奏飓风海水毁州城。【甲申,祔庄宪皇后于丰陵。】九月丁卯,饶州奏浮梁、乐平二县,五月内暴雨水溢,失四千七百户,溺死者一百七十人。丙子,新除吏部侍郎韦贯之再贬湖南观察使。辛未,贬吏部侍郎韦𫖮为陕州刺史,刑部郎中李正为金州刺史,度支郎中薛公干为房州刺史,屯田郎中李宣为忠州刺史,考功郎中韦处厚为开州刺史,礼部员外郎崔韶为果州刺史,并为补阙张宿所构,言与贯之朋党故也。乙酉,蔡州军前奏拔凌云栅。


来自手机贴吧50楼2018-07-06 14:56
回复
    帝子歌
    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姚文燮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元和十一年秋,葬庄宪皇太后。时大水,饶州奏漂失四千七百户。贺作此讥之,云宪宗采仙药求长生,而不能使太后少延。‘九节菖蒲石上死’,则知药不效矣。帝子指后也。后会葬之岁,复值鄱阳秋水为灾。岂是湘妃来迎,桂香水寒,雌龙怀恨,相与送奏哀丝耶?”


    来自手机贴吧51楼2018-07-06 15:08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新唐书•宪宗纪》卷7 本纪7
      (元和十一年)八月甲午,渭水溢。壬寅,韦贯之罢。戊申,西原蛮陷宾、峦二州。己未,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及王承宗战于柏乡,败之。【庚申,葬庄宪皇太后于丰陵。】


      来自手机贴吧52楼2018-07-06 15:16
      回复
        《资治通鉴•唐纪•元和十一年》卷239 唐纪55
        (八月)庚申,葬庄宪皇后于丰陵。


        来自手机贴吧54楼2018-07-06 15:18
        回复
          《全唐文》卷62
          《庄宪皇太后升祔山陵优劳德音》
          孝本因心,自天子而下达;礼当从祔,由圣人而设范。朕以寡祐夙罹悯凶,追攀弓剑,闭桥山而未几;永慕祎翟,合源陵于此时。昊天罔极,追感无尽,俾竭诚敬,用申哀怀。而冢臣大僚,庶尹群吏,靡不夙夜,展其勤劳。备物之容既陈,严奉之敬斯在,始终罔替,差次宜劳。式举彝章,俾新渥泽。山陵所摄太尉行事官与一子七品正员官,山陵礼仪使与一子八品正员官,山陵副使赐爵一级,其下优赐各有差。园陵所供役为劳,悯兹充奉之勤,宜颁施舍之令。其富平县今年夏税,除折诸色价及已征纳青苗钱除捐外,并宜放免。【元和十一年九月】


          来自手机贴吧55楼2018-07-06 15:24
          回复
            《唐会要•卷三•杂录》卷3
            元和十一年三月,顺宗皇后王氏崩于南内之咸宁殿,谥曰庄宪。
            初,太常少卿韦𫄸进谥议,公卿署定,欲告天地宗庙,礼院奏议曰:“谨按《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古者天子称天以诔之。皇后之谥,则读于庙。《江都集礼》引《白虎通》曰︰‘皇后何所谥之?谥之于庙。’又曰︰‘皇后无外事,无为于郊。’《传》曰︰‘故虽天子,必有尊也。’准礼,贱不得诔贵,子不得爵母。所以必谥于庙者,谥宜受成于宗庙,故天子谥成于郊,皇后谥成于庙。今请准礼,集百官连署谥状讫,读于太庙,然后上谥于两仪殿,既符故事,允合礼经。”从之。
            其年四月,西川节度使李仪简遣使往南诏告皇太后哀。凡天子之丧,嗣天子以卿大夫告于四夷;太后皇后之丧,则方镇告之,故事也。〈时以太后崩,不听政,欲准故事,冢宰以总百官。宰相礼仪使裴度献议曰:“冢宰是殷、周六官之首,既掌邦礼,实统百司,故王者谅阴,百官权听之制。后代设官,既无此号,不可虚设。且国朝故事,或置或否,古今异制,不必因循。其诸司公事,望请中书门下处分。”从之。〉
            其年七月,礼仪使奏:“自秦、汉以来,天子之后称皇后,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加‘太’字者,所以加尊称也。国朝典礼,皆称旧制。开元六年正月,太常奏昭成皇太后谥号,已牒礼部,礼部以‘太’字非之。太常报曰︰‘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朝称太后,义系于子。’并载在史策,垂之不朽。今百司文牒及奏状,参详典故,恐不合除‘太’字。如谥册入陵,神主入庙,即当去之。”奏可。
            十五年五月,庄宪皇太后弟故左金吾卫大将军王用妻胡氏进状云︰“请用姑庄宪皇太后荫,补千牛。申中书门下,称准格无条。伏见贞元中,沈翚用姑睿真皇太后荫;元和中,妾弟二男浩,亦用皇太后荫。伏乞天恩,允妾所奏。”可之,仍入格令。


            来自手机贴吧56楼2018-07-06 15:29
            回复
              《全唐文》卷647
              《王悦等可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制》
              元稹
              敕:执千牛刀以侍奉吾左右者,命子弟之选也。庄宪皇后侄王悦等,或勋戚荫馀,或公卿贵胤,佩觿有趋跄之美,释褐参侍从之荣,勉奉我朝廷之仪,敬顺尔父兄之教。可依前件。


              来自手机贴吧57楼2018-07-06 15:34
              回复
                《唐会要•卷二十一•皇后诸陵议》卷21
                元和十一年三月,庄宪皇太后山陵礼仪使李逢吉上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祇神州社稷之祀,谨按《礼记》。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按《周礼》及《开元礼》。圜钟之均六变,天神皆降;林钟之均八变,地祇皆出。谨按不废天地之祭,谓不敢以卑废尊也。将祭必作乐者,所以降神也。苟有所阙,则祭不成礼。伏请准元和元年二月敕,用乐如旧,三年之内,不祭宗庙山陵,祔庙后四时飨祀如式。”制曰:“可。”


                来自手机贴吧58楼2018-07-06 15:4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唐会要•卷二十一•诸皇后陵议》卷21
                  其年(会昌五年)三月,太常寺博士崔立上言:“伏准正月二十九日敕,除陵寝外,其并约庄宪皇后山陵制度者。伏以庄宪皇后合祔丰陵,不别置宫寝。今义安皇太后于光陵东别择陵地,与庄宪皇后祔礼不同,其宫殿并诸色官员等。今与详定官等同商量,伏恐合议建置。”


                  来自手机贴吧59楼2018-07-06 15:48
                  回复
                    《昌黎先生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此宪宗母庄宪皇后也。樊本云:“诸本脱太字,非是。”韦昭云:“大行者,不反之辞,天子、皇后崩,未有谥,故称大行。”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倍。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来自手机贴吧60楼2018-07-06 15:54
                    回复
                      大行皇太后挽歌三首
                      权德舆
                      其一
                      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
                      从龙开隧路,合璧向方中。
                      殿帐金根出,𫷷衣玉座空。
                      唯余文母化,阴德满公宫。
                      其二
                      配礼归清庙,灵仪出直城。
                      九虞宁厚载,一惠易尊名。
                      晓漏铜壶涩,秋风羽翣轻。
                      容车攀望处,孺慕切皇情。
                      其三
                      哀笳出长信,宝剑入延津。
                      呜咽宫车进,凄凉祠殿新。
                      青乌灵兆久,白燕瑞书频。
                      从此山园夕,金波照玉尘。


                      来自手机贴吧61楼2018-07-06 15:59
                      回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圆仁
                        (开成五年三月)四日,国忌。使君、判官、录事、县司等入开元寺行香。使君、判官等库头吃茶,唤求法僧等赐茶,问本国风俗。斋时,赴张家请。日本三僧、当寺典座僧到彼断中。


                        来自手机贴吧62楼2018-07-06 16:04
                        回复
                          欢迎楼主来顺宗吧发贴..


                          IP属地:江苏63楼2018-07-06 16:26
                          回复
                             ○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始祖无名,道之出也,曾孙有国,周之宗也。夫国有开必先,粤若后稷播种,蒸人乃粒,周之先也;积仁成德,积德成圣,以至文王周公,与天地合德,乃继为家圣焉。《周礼》《周易》与日月俱悬,允著为家法焉。开国德泽之源流,为国制度之本末,俾百世不易,万方日用,岂止三十代中八百年内而已。厥后子孙,因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而自立,用赤为大夫。及庄王不明,赤遂奔晋,晋用为并州牧。
                              自赤至龟八代,代牧并州。龟生乔,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文钊生叔俊,叔俊生伯明,伯明生乇。乇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乇生卓,卓字世盛,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夫人河东裴氏,父仲贤,任雍州牧。卓翁年七十九,薨于河东。时属刘聪、石勒乱太原晋阳,不遂归葬,葬河东猗氏县焉。隋并猗氏为桑泉县,今司空冢墓在县东南解古城西二里,至今子孙族焉。
                              自古太原乡也,亦犹润州上元县有琅琊乡。后魏定氏族,佥以太原王为天下首姓,故古今时谚有“鼎盖”之名,盖谓盖海内甲族著姓也。我卓翁葬河东,子孙成族,间生将相,而太原之望,独不鼎盖河东著姓乎?况本支奕叶,金辉玉映,洪源长派,碧注清涟。袭官婚者,戚属兼之,澄而为止水;绝资荫者,徭税不暇,漫而为众流。隶军府而耳顺方免,负终身之耻;戍积石而万里交镇,有次死之苦。更接二京之庭,驱出九流之外。盖魏地狭隘,迫而使之然也。
                              开元中,左丞相张公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封齐国公。且河东王承太原显望久矣,一旦为缙叔齐公没之,而望平沈也。如燕齐两公,皆名世大贤,社稷重器,尚尔为也,况中智以下薄俗者乎!
                              又见近代太原房谱,称显姓之祖,始自周灵王太子晋,琅琊房谱亦云太子晋后。且晋平公闻周太子生而异,使师旷朝周见太子,太子年方十五,旷谓太子色赤,太子谓旷曰“吾后三年上宾于帝,果十八而仙”。得不谓元精下降,全真上宾,则知年未十五,已是神仙矣。岂于三年之中,而始同凡有嗣息耶?是各为修谱者务神奇祖先,竞称太子晋后,不其妄欤!
                              凡称太原王者,无非周平王之孙赤之后,前已详之明矣。桑泉房隋奉朝请善翁,善之子聃子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将军河北道大总管,见《隋书》,墓今有碑,僧昙延有奇表,身长八尺,见《高僧传》,蒲州桑泉人也。或有《延公赞》曰:“德与天全,身居佛半。”桑泉房幽州都督元翁,广州都督方平翁,皆盛德光时;左补阙智明伯,户部员外郎岳灵叔,猗氏房右丞维叔,左相缙叔,俱伟文耀世。或有上缙叔诗曰:“朝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人谓戏言,时称定论,虞卿房安西北庭二节度正见叔,武德冠时,如入仕朝廷,百舍或一;出宦州邑,十室二三。通文武举选,仅不比屋。有以见我卓翁积德积仁,垂不已之庆,流于无穷也。
                              然因官婚,或弃乡族,迷失宗望,亦往往而在。晋司徙昶翁诫宗人曰:“若结婚姻,如暴贵无识,猥富不仁,慎勿为也。”又诫曰:“勿三代不仕不学,不看客失婚无谱,不葬无坟墓,不修仁。若是恶事,三代皆沦小人也。戒之慎之。”
                              孱孙颜,由进士官历台省,除洛阳令,移典杭州,入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出虢州刺史。尝叹大道久隐,浇漓时极,今于正经揭道字为志,于子史揭道字为翼,成五十卷行于代,建《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闻于朝。卓翁冢墓古有碑庙,直下宗子,四县离居,每年用正月七日一合来祭,干戈动来,废至今日。时方开泰,冀得复行。呜呼!魏之风俗,俭不中礼;周之子孙,日失其序。颜实永痛,力建丰碑,有四义焉:一归流遁者之心,二正迷宗者之望,三伏旌垂庆之德,四永铭储祉之仁。铭曰:
                              太原一宗,晋代三公。薨时世故,葬此河东。孙谋克著,祖庆所钟。显魂凛凛,遗冢崇崇。(谨案《蒲州府志》以此碑非唐人所作,云:“文中谓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之而自立。及庄王不明赤遂奔晋。求之传记事皆无有。且晋于是时献公未强,并州太原尚在狄地,况州牧之官始自汉世,安得晋于此时即用以为牧而先立此号?又谓自赤至龟八代,代牧并州,自龟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语尤无稽。且太原乡牒其状乃颜所上,状称《冀州刺史碑》,乃云河东太守,状称卓在晋为司空河东太守,碑乃云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安有一人自述其先世而牾不合若此?又谓开元中,左相张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封齐国公,夫说与缙自以功名官位得封,初未闻越认之事,且公侯之爵亦非因越认门望可邀得者。”云云,其辨甚详,今登载原文,仍录辨语存证。)


                            IP属地:江苏64楼2018-07-21 22: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旧唐书•韩皋传》卷129 列传79
                              元和十一年三月,皇太后王氏崩,以皋充大明宫使。十五年闰正月,充宪宗山陵礼仪使。


                              来自手机贴吧65楼2018-07-22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