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启动仪式暨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福建厦门举办。来自两岸的相关管理部门、保护组织、科研院所、企业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遏制白海豚种群衰退趋势目标
中华白海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指标式物种。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围填海工程不断增多,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
据了解,和国内其他许多滨海城市相比,厦门在中华白海豚的数量上尽管不是最多的,但厦门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方面的工作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此次针对全国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计划,就是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组织编制。
根据行动计划的目标安排,到2021年,重点区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衰退趋势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到2026年,我国中华白海豚要得到切实保护,90%以上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将推APP鼓励公众参与保护举措
在该项保护计划实施的初期,厦门市还将作为重要的科研基地及示范点,探索具有普适性的经验,为全国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制定保护技术规范提供参考。
船只进出港、涉海工程等会对白海豚的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在国内一直以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此次行动计划起草人之一、汕头大学教授刘文华介绍,厦门将在这些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建立白海豚的技术保护规范提供参考。
另外,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不光是政府部分或者科研单位的事,需要社会公众共同的努力。
于昨日启动仪式上成立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整合了国内政府管理部门、保护区管理机构、研究机构、海洋馆、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等50多家单位参与。
刘文华表示,为了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扩大白海豚保护的宣传,他们有计划在明年推一款针对公众宣传白海豚保护的APP。
通过这款APP,公众不仅能够学习各种保护白海豚及水生野生动物的科普知识,还能与专家学者互动,参与一些采样、观察、记录等科研活动。
这些科研活动,往往一组中学生就能完成前期的调查工作,他们把数据反馈到APP平台后,专家将会帮助他们得出专业的结论。
厦门中心城区为何能观白海豚
厦门的白海豚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并不奇怪。
“1997年,厦门就给出了高达30万元的研究经费。”刘文华无不感慨地说,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那时候租一条船一整天只要200元。从事厦门中华白海豚保护研究的刘文华介绍,厦门是国内最早对白海豚进行保护的城市,而且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这项保护工作。
“能想象得到,对厦门来说,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刘文华表示,厦门是一个港口城市,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要兼顾白海豚的保护,必然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
厦门在做很多事情时,都会先考虑白海豚是否会感到不舒服。
厦门市民可以看到,厦门对原本密密麻麻的近海养殖进行了清退,为白海豚空出了更加安全的嬉戏空间。
厦门的涉海工程都要严格审核,为了施工时不给白海豚带来伤害,厦门人会用声波技术,请白海豚暂时远离施工现场。
一项针对杏林大桥运行对底下海域噪音影响的研究更是体贴,此项研究还为国内其他地方的白海豚保护提供了借鉴。
在厦门人的精心呵护下,近两年来,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的观测次数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厦门各海豚观测点共发现中华白海豚217次、555头次。
鼓浪屿、西海域、五缘湾等,厦门是国内少有能够在人类活动频繁的中心城区观测到大型野生水生动物的城市之一。